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07年3月19日,斯大林的第一个妻子斯瓦尼泽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名叫雅科夫。斯大林当时正关在巴库的牢房里,雅科夫生下后不到8个月,妈妈就染上伤寒病去世了。此后,雅科夫就由姨妈亚历山德拉抚养,直到1921年才回到莫斯科的父亲身边。雅科夫在莫斯科上中学,后来又转到列宁格勒,一边在电站工作,一边在工农速成班学习,后来考进一所学院,想成为机械工程师。就在这时他违背父愿结了婚。

  • 标签: 斯大林 集中营 莫斯科 高压电网 机械工程师 卫国战争
  • 简介: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集体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是在以战争和革命为主题这样一种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对推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换,其历史局限性日益突出,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障碍。再析这一模式的历史功绩与历史局限性,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斯大林模式 历史功绩 历史局限性
  • 简介:直到2008年初冬,和她同住在一家敬老院多年的老伙计们,甚至都不曾知晓她的真实身份。这个一直被人唤为“拉娜”、总穿着波西米亚棉布长裙的女人,时年82岁。这个目光依然澄澈犀利,高傲又喜怒无常的女人,美国名字是拉娜·彼得斯。

  • 标签: 斯大林 女儿 敬老院 彼得斯 女人
  • 简介:赫鲁晓夫的儿子列昂尼德是一名陆军上尉。在一次军人聚会上,一帮年轻人喝得酣畅淋漓。其中一个水兵听说列昂尼德的枪法十分了得,缠着要列昂尼德露一手:用手枪打掉他头上顶着的酒瓶。

  • 标签: 赫鲁晓夫 斯大林 年轻人
  • 简介:斯大林是当今世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对于其人其事的研究已成了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抑或是资本主义国家学术界的热门课题。这是因为斯大林本身,就是世界政治舞台中心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思想理论,他的政治行为,不仅对苏联,而且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都有着极大影响。这里,我仅就所谓“斯大林主义”,或曰“斯大林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即斯大林模式,谈一些批判性的认识,以期得到学术界同仁们的指正。

  • 标签: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体制 学术界同仁 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国家 大清洗
  • 简介:三国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群英会就是其中的一个。中外各国虽然历史和语言干差万别,但是基本的谋略思想却是相通的。周瑜略施小计将蒋干玩弄于股掌之间.一封伪书除掉心腹大患蔡瑁张允。为最后火烧赤壁搬掉了两块绊脚石。

  • 标签: 离间计 斯大林 希特勒 巧用 三国故事 谋略思想
  • 简介:周恩来率团出席葬礼1953年3月5日晚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郊外昆采沃的别墅中去世,享年74岁。斯大林去世六个小时之后,苏联的广播电台和主要报纸《真理报》公布了该消息。此后,苏联方面宣布全国默哀八天,停止工作,并定于3月9日安葬斯大林斯大林的遗体先是被安放在克里姆林宫,然后停灵于工会大厦圆柱大厅,接受人们的瞻仰。苏共中央还决定,瞻仰结束后将斯大林的遗体安葬在红场的列宁墓旁边。苏联领导人组成了悼念和安葬斯大林的治丧委员会。

  • 标签: 斯大林 葬礼 毛泽东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最高领导人 《真理报》
  • 简介:20世纪50年代,鉴于苏联斯大林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毛泽东提出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号召。探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未将这些成果真正付之于实践,相反,却重蹈了斯大林模式的覆辙,走上了一条与解放思想的初衷相背离的道路。研究这场巨大的历史悲剧,对我们今天继续解放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深入总结剖析这场可贵探索的重大理论成果与局限的基础上,力求能揭示出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毛泽东 斯大林模式 反思 局限
  • 简介: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历史评价,人民版教材的观点是:“斯大林模式”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苏联经济实力快速增长,迅速发展成为工业强国,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它存在诸多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成为制约苏联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主要因素。

  • 标签: 口述史 斯大林模式 教材
  • 简介:斯大林处理民族主义问题的失误对苏联解体具有潜在影响。斯大林不仅在"两种民族主义"问题上存在错误认识,而且在实践工作中存在诸多过失。失误的动因在于斯大林在俄罗斯传统集权思想、国内外形势和政权巩固的现实需要影响下,力图建立高度统一的"苏联民族"框架下的民族—国家体制。其处理民族主义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立场、策略的选择。

  • 标签: 斯大林 民族主义问题 失误 动因
  • 简介:【命题分析】1945年2月2日,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空前的一次会战,经过这次战役,德军的有生力量遭到极大消耗。斯大林搭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折点。

  • 标签: 斯大林格勒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 命题分析 苏德战场 决定性
  • 简介: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的重要领导人,是苏联所有领导人中在位时间最长的,而他所领导的时期又处于苏联的早期,他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对其以后的苏联领导人影响很大,特别是他的民族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他的民族思想和理论的核心是阶级利益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实践上就表现为对苏联社会众多民族利益的漠视和损害,导致民族积怨越来越深,民族根源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斯大林 民族 阶级利益 国家利益
  • 简介:【中考预测】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

  • 标签: 斯大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类历史 卫国战争 纳粹德国 前苏联
  • 简介: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遵照列宁关于文化革命的一系列教导,从苏联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大力普及义务教育、改革高等教育,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列宁的教育思想,为苏联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斯大林关于发展教育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斯大林 国民教育 思想
  • 简介:前几天观看了德国影片《决战斯大林格勒》,看完以后感受非常深,受益匪浅。这部影片是从德团人的角度描述二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让我们十分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 标签: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诗意 残酷性 影片 观看
  • 作者: 石学峰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8-08-18
  • 出处:《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2008年第8期
  • 机构:新中国建立后,中苏之间的关系成为世人所关注的话题,中苏关系可以说是一直在曲折中发展,充满了坎坷,充满了曲折。从新中国建立到苏联解体,大体上经历了三大时期:友好期、破裂期、恢复期。我们主要探讨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一直到1966年文革爆发这一段时期的中苏关系及其对中国探索的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苏联解体十多年来,对斯大林历史功过的评价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十几个弱小民族进行强制性迁徙——把整个民族从原有的传统居住地强制迁移到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同时撤消原有的自治共和国的建制。斯大林强制迁徙少数民族的做法给苏联历史发展留下一个祸患,导致日后苏联民族矛盾的加剧。对重大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供后人借鉴。客观公正地研究斯大林的民族迁徙政策对多民族国家处理族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不能斯大林 书林教授 刘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