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抗战时期,重庆因其特殊的地位。聚集了众多的文化团体,为陪都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史料系社会部致重庆市政府之《为拟订(重庆市各文化团体督导国民月会暂行办法)》之附件,它反映了抗战期重庆各文化团体的概况,包括全国性文化团体、重庆市文化团体、报刊通讯社、书局、戏院等,对研究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有一定参考作用,特予公布。

  • 标签: 抗战前期 重庆 文化团体 中国 文化事业
  • 简介:在察哈尔抗战后。蒋介石对冯玉祥是软硬兼施,逼冯离开张家口。我们过去的研究,偏重于其硬的一手,忽视其软的一手,事实上他软的一手,是多次派人劝说冯玉祥到南京去做官。对张家口实行经济封锁,对于逼冯离开张家口。也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 标签: 察哈尔抗战 冯玉祥 蒋介石 软硬兼施
  • 简介:人们对抗战期青年踊跃参军持肯定态度,但对后期从军运动却持非议态度。具体从投笔从戎运动概况、国民政府发起运动的军事、政治需求的原因以及运动背后的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三个角度来分析,认为要评价知识青年投笔从戎这一运动,应该从知识青年这个运动主体来分析。

  • 标签: 知识青年 投笔从戎 前期 后期 贡献
  • 简介:1937年末,随着浙西各地沦陷,数百万难民涌入浙江后方,遂形成了抗战期浙江难民群体。难民救济就成为浙江官方面临的一大问题。为救济难民,浙江省政府成立了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浙江省分会作为难民救济的主管机构。浙江省分会通过消极救济与积极救济的方式开展救济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为抗战后期浙江救济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抗战前期 浙江官方 难民救济
  • 简介:从八一三战争结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上海两租界沦为"孤岛".在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庇护下,上海"孤岛"与国内各埠间的贸易得以延续,并呈现出了贸易结构变动、贸易口岸集中、当局亲自参与、秘密贸易大量存在等一系列与战前不同的特征.尽管这种贸易对当时的抗战经济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日方的统制,也对整个抗战有着不利的影响.

  • 标签: 抗战前期 上海“孤岛” 埠际贸易
  • 简介:从八一三战事结束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上海与南洋各地的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呈现出了贸易地位提高、华商经营比重上升、转口贸易大量存在、贸易结构变动、贸易统制强化等一系列与战前不同的特点.这种贸易不仅维持了上海对外贸易的盛况,有利于上海和南洋各地的民生需要和经济发展,而且对大后方的军需民用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标签: 抗战前期 上海贸易 南洋贸易 贸易趋势
  • 简介:1933年初孙科担任立法院长后,他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立法原则,主张立法应当适合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反对立法的完全西化。在立法实践方面,抗战这段时间里,孙科领导立法院除制定“五五宪草”外,还主持通过了许多普通法律,适应了当时国家发展形势的需要,为中国法制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 标签: 立法 “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普通法律 法制现代化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以来,面对日寇的咄咄进逼,受祖父言传身教影响的傅斯年奋笔疾书,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借古讽今,表达了他强烈的民族思想和抗日到底的信念;同时傅斯年积极投身到抗战中,用行动书写着他书生报国的爱国热忱。

  • 标签: 傅斯年 “九·一八”事变 民族思想
  • 简介:全面抗战爆发前,国立浙江大学的招生为其而后的崛起奠定了一定基础。在1928-1937年的自主招生过程中,历任校长与诸多教授发挥了关键作用,使得国立浙江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其生源也渐趋合理。这与其招生的五大特点密不可分:健全的招生管理体制,严格的招生录取标准,多元的招考入学方式,灵活的入学试验科目,人性化的招生录取举措。这些特点,对当今大学招生具有重要启示。

  • 标签: 国立浙江大学 招生特点 大学招生
  • 简介: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由于市场网络转变的滞后和商品结构发展的畸形,广西近代对外贸易在新桂系主桂之前一直是在困境中发展。新桂系上台主桂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上的变革,制定了一系列贸易、工业、市场管理和金融制度。这些制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西对外贸易的格局。

  • 标签: 新桂系 广西 对外贸易 制度变革
  • 简介: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及抗战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多次与日本进行和谈。从目的上来讲,国民党与日本和谈,并不是想真正投降日本,而是试图借此刺激英美,以获取装备和军费支持,或者是为武装和建设军队拖延时间。蒋介石其实有着一条坚定的“和平底线”。然而,国民党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和谈活动的结果,并没有实现蒋介石所预想的目标,或者符合他能够接受的条件,所以“蒋日”和谈自始至终都没有成功。并且,国民党高层频繁与日本接触,对国共关系造成了一定影响,使抗战期国共关系曾一度处于紧张状态。

  • 标签: 蒋介石 国民党 和谈 国共关系 摩擦
  • 简介:外债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南京国民政府在筹集铁路修筑资金内外交困中,铁路外债政策是以整理旧债为主,目的在于举借新债,并躬力实践。通过逐个谈判,分别整理,迅速解决了几十年的铁路外债积欠,推动新一轮举债筑路高潮的到来,促进铁路事业的发展,并形成新的借款模式,时代特征凸显。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铁路外债 川黔模式
  • 简介:抗日战争前夕的1937年3月至6月,国民党陆军第157师政训处在漳州开办了第一期识字运动。无论从入学与毕业的人数,抑或从效果来看,本期识字运动基本取得了成功。该运动中虽然还夹杂了反共的内容,但在民族危亡之际,其主要目的还是培养民众爱国之情感,以期增强抗日之力量。对其进行考察研究,亦利于对南京国民政府二十余年的识字运动作出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

  • 标签: 国民党 漳州 识字运动
  • 简介:抗战期国民党政府对日只应战,不宣战的策略是有其复杂的历史因素的。客观上是由中日实力对比悬殊造成的,主观上则是由于蒋介石集团的″攘外必先安内″策略及其争取西方外援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一策略奠定了抗战期国民党政府对日方针的思想基础,从而对中国前期的抗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 标签: 抗战前期 国民党 对日策略 影响
  • 简介:中国的高等教育源远流长,据古籍记载,自夏、商、周以还,我国便不仅有了学校,而且还有了大学和小学的分别。《孟子·滕文公上》说:“夏日校,殷曰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皆以明人伦也。”该篇还进而解释道:“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显然,当时的学校既是识文习射,培养文武人才的机构,也是尊养老人和进行祭礼活动“明人伦”的场所。另据《礼记·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日辟雍,诸侯曰泮宫。”可见西周时代已有了小学和大学,周天子所办大学叫“辟雍”;诸侯所办者则称“泮宫”。此类学校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两宋、元代、一直到明、清,虽然其名称有过庠序、辟雍、太学、国子学、国子监等多种变化,却一直是为历朝统治者培养官吏和各种专门人才的场所。它们和始于唐代,兴于宋代的民间书院一道,构成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教育制度。

  • 标签: 中国 高等教育 民国初年至抗战前夕 教育规模 学制 教育理论
  • 简介:私立南开大学是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它能够在办学经费极度缺乏的战乱年代得到发展,离不开在实用主义导向下根据本土社会实际需要而开展的应用性研究。这种应用性研究是私立南开大学“产、学、研合一”学术传统形成的重要条件。这一特色学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为私立南开大学自身发展筹得了部分经费、影响了学生的职业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教育独立”思潮,成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缩影,而且也为同时期其他高校的发展提供了示范。全面考察私立南开大学特色学术传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而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助于正确评价私立南开大学的历史地位。

  • 标签: 私立南开大学 特色学术传统 研合一 教育现代化
  • 简介:本文通过对民国初至抗战文学中的大学叙事的梳理,指出了大学叙事的"无根性"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大学叙事话语的边缘化,殖民文化影响下的价值立场的冲突以及阉寺性与独立性对立下大学精神的失落,由此引发对这一时期大学叙事"无根性"的思考。

  • 标签: 大学 无根性 殖民文化 价值立场
  • 简介:控制和掠夺汉冶萍公司为八幡制铁所服务是日本的主要目标。自1899年《煤铁互售合同》签订,日本同大冶铁矿搭上关系,基本上确定了购买大冶铁矿石的数量和价格问题。此后,随着盛宣怀向日方借款的陆续展开,日本对汉冶萍公司的政治控制加强,铁矿石的数量和价格进一步合同化。1910年,日本又开始垄断汉冶萍公司的生铁市场。一战期间,日本确定了制铁所第三期扩张计划,对汉冶萍公司的铁矿石和生铁需求激增,而这一时期世界钢铁价格飞涨,但日本仍以规定的低价掠夺式收购汉冶萍公司的铁矿石和生铁,导致汉冶萍公司损失惨重。通过贷款政治控制汉冶萍公司使其成为八幡制铁所的原料基地,是日本侵略汉冶萍公司的主要谋略。

  • 标签: 日本 汉冶萍公司 铁矿石 生铁 数量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