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性"问题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问题之一。《荀子》与《圣经》对此都做出了深刻的探讨。不同于儒家孟子的"性善论",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化性起伪"以积善成德,最终达成个人道德与社会秩序的完满。《圣经》是犹太教与基督教最重要的圣典。在这两个宗教中,上帝是造物主,也是道德的最终原则。基督教中,人类有"原罪",人性是恶的,需要用神性代替人性,最终获得救赎。犹太教中没有"原罪"的观念,世界中的恶是神的惩罚,选民需遵循耶和华的律法以期获得福报。中西方对"人性"问题的不同解释与解决方法既与其不同的社会产生环境有关,又影响了各自社会思想和文明秩序,并将在人类今后的发展中继续产生作用。

  • 标签: 《荀子》 性恶论 礼义 《圣经》 立约 原罪
  • 简介:作家白桦的《蓝铃姑娘》通过蓝铃姑娘一人饰演白昼为残酷、喜怒无常的部落头人,夜晚则回复温顺如羔羊的女儿身的两个角色的从表现题材到创作技巧的创新,将人性中两个矛盾对立面(善或恶)的其中一面独立出来,外化为另一个人(或其他形式的存在物),使一个人分裂为两个具有不同品性、乍分乍合的人,借助于分离出来的人与原来的本体之间的斗争及融合,更好地表现和诠释人性中善恶两面的冲突和搏斗。在人性善斗争的结局处理上,取消了善恶之间的绝对界限,超越了传统文学对假恶丑的理想主义抨击和对真善美的理想主义褒扬。

  • 标签: 蓝铃姑娘 人性善 人性恶
  • 简介:因“恶”之名,荀子的人性论常在历史上引发激烈争论,反对荀子的一方认为,一旦认可“性恶”.这天下就会大乱。也许与这种观念有关,近年来部分学者以“向善论”“弱性善论””性朴论”等带有“善”字或起码是中性意味的“朴”字重新标识荀子的人性学说,颇有拯救“性恶论”于水火之意味。

  • 标签: “性恶论” 善恶 人性学说 “恶” 人性论 荀子
  • 简介:性善论是一个"传统问题",但其具体意蕴则体现在"自我"的追问与反思之中。只有将作为传统问题的性善论与作为做具体追问者的"自我",纳入、整合到"问题性情境(生存论困境)"之中才能进入性善论阐释的通道。从生存论自身困境出发,性善论的阐释要避免形式主义,而要紧扣着内容本身,即不是采取一条认知主义取向的形式性路径,而是让充盈着内容的生命存在活动自身得以绽露。理智之思根源于生命存在活动,以之为出发点,以之为内容,以之为目的。思作为生命存在活动中的内在觉悟,避免了舍而不耘、拔苗助长的"本心之失",使得生命存在活动成为丰盈内容与理智觉悟的浑融为一。存在活动与思之觉悟的统一,奠基于并融合于"必有事焉"的具体行事活动。在孟子哲学中,一直被忽略和掩盖的"行事"概念,具有基础性意义,是领悟性善论真意的根基。由此,追问性善论意蕴的生存论困境,与作为理解孟子性善论根基的具体行事活动,就融会一体,并将性善论的意蕴昭示为哲学式的生存活动自身,经由"说我者"之追问而生成、造就出本己的内容。

  • 标签: 性善论 人的存在 问题性情境 必有事
  • 简介:随着考试的临近,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增强“最热点”的实用性,以热点命题的形式呈现热点素材,并通过热点解读,

  • 标签: 中学 创新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 简介:摘要本文试图从孟子、荀子生活的不同背景上来解释性善与性恶说的来由,概括了两种人性说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的目的是一致的,是为统治者的治世提供理论根据。

  • 标签: 性善性恶时代差别目标一致
  • 简介:孟子所说"性"的含义有三点:指人性中异于禽兽的部分;性善是先天的;指人性中能够为善的动机。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性善"实际上是一个理论假设",性善论"的论证属于循环论证。但是",性善论"在价值导向和理论基础方面仍有重要意义,结合荀子的"性恶论"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它的价值。

  • 标签: 孟子 性善论 逻辑
  • 简介:孟子对孔子的人性论进行了拓展与重构,建构了性善论.孟子坚持主张性善,这是建立在人内在本具善的本原的基础上的,认为主现因素是造成后天善恶悬殊的内在原因.反思及澄清孟子性善论学说主旨及精神,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格建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

  • 标签: 孟子 性善论 现代意义
  • 简介:最终谜底揭开,我们就算能操控基因了(事实上还很远或几乎不可能),社会层面的东西仍然难以从生物层面获得解答。

  • 标签: 书刊 内容介绍 文学作品 心理学
  • 简介:英语中因一词之差的导致含义不同的短语不胜枚举,更为有趣的是有些动词因其后所跟介词不同,含义截然相反。现列举几组,以此提醒大家:

  • 标签: 列举 动词 介词 短语 英语 含义
  • 简介:作为早期道教经典的《太平经》在善恶观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内涵,它以“合天心”、“顺天道”作为划分善恶的标准而区别于以往观点;在内涵上由“广而不伤为善”升级到“人最善莫如乐生”,并以“孝为善”、“顺为善”达到“寿最善”的目标,内容丰富而独具特色;此外,经书中设立了以神灵为主体的监督机制,并提出了《太平经》所独有的概念——“承负”说,来解释行善得祸、行恶反得福的特例,使其“善恶”观理论充满了独特魅力。

  • 标签: 乐生 寿 承负
  • 简介:“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古代,中国人讲究神灵崇拜——生财有财神,过河有河神,登高有山神,姹紫嫣红花丛中有花神;中国人又讲究“吃”,可哪位神仙管吃饭这码事儿呢?哦,还没有叫作“吃神”或者“饭神”的。这回要往厨房里看了——神灵尊位在此——灶神。

  • 标签: 厨房 灶神 善恶 神灵崇拜 中国人 “吃”
  • 简介:孟子以其“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舍生取义”、“富贵不可淫,贫贱不可移,威武不可屈”的士大夫精神享誉中国2000多年。但从现代心理学和公认的价值观角度看,孟子的性善学说是传统中国社会(特别是宋明以来)虚幻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严重阻碍我国100多年前已开始而目前尚未完成的民族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建设。

  • 标签: 性善 虚幻 文化剖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当安东尼宣布留守纽约后;他的命运和尼克斯被紧紧绑在了一起,在经历了各种纷扰的话题和纠结后,我们发现纽约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大苹果城几乎一成不变。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 标签: 纽约 善恶 安东尼
  • 简介:处于战国时期的孟子,深入探讨了人性论题,积极倡导性善说,并不是纯粹的思辨考证,而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孟子的性善思想中,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怀,此为其面向社会的维度;有对杨、墨之异端思想和其它人性论观点的激烈批判,此为其面向思想的维度;同时也有援引经典的方法论,此为其面向传统和经典的维度。总之,孟子的性善论不应仅作抽象的理解,也当历史地具体地解读。

  • 标签: 孟子 人性 性善论
  • 简介:孟子认为,统一的人性根源干人心,人心之善性是人性的内在特质。但人心之善性只是一种“善端”,当受到强势的耳目之欲和外在环境的抑制时,人极易“放其良心”而弃善为恶,“放心”是人们违法犯罪的根源。因而,必须制定相应的礼法规范以教化人,使人自觉寻求其“放心”、存养其“良心”,不断强化人心之善性,抑制人欲之扩张,提升自身人格境界,从而弃恶为善。

  • 标签: 孟子 性善 放心 犯罪 礼法
  • 简介:摘要: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孔子的仁的学说,并将它发展为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的“性善论”学说。孟子的“性善论”,是人性本善,其推测发明的原因与孟子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相关。孟子宣扬性善,在孟告之辩中,让其真正树立起来,不仅仅要靠驳倒论敌,还需要从正面立论对性善论做一些说明,最后孟子以形而上学作为性善论的终极根据。虽然孟子的“性善论”在理论上有所缺欠,但其所蕴含的思想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

  • 标签: 孟子 性善论 论证过程 逻辑缺陷
  • 简介:人伦关系是否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们能否就关涉大家现实利益的诸多问题达成普遍的伦理共识;二是在伦理共识形成以后,各伦理主体是否具有信守共识的道德自觉。然而,各伦理主体彼此问达成的共识却并不一定就是一种“善”,人们在达成了共识之后又背弃信诺也不一定就是一种“恶”。

  • 标签: 伦理共识 人伦和谐 讲诚守信 善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