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经外科显微血管吻合技术不仅在脑血管手术中,而且在神经外科中应用广泛.神经外科医生需要在有一定显微外科操作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显微镜下练习微小血管吻合的操作.通过模拟训练,熟练掌握该项技术,从而为临床应用做好基础准备.本文笔者曾多次举办培训班,通过常用的几种培训方法,总结适合学员由浅入深的掌握血管吻合技术的方法.本文还将详细介绍各级培训需要的材料、器械和教学方法.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吻合技术 外科 教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胰腺癌的治疗并未取得良好的收效,全基因组测序及诊断的微解剖技术使我们发现胰腺癌的分子分型的多样性,诊疗策略均无法套用其他肿瘤的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胰腺癌肿瘤组织和间质的部分独立性发展及相互联系制约,使得肿瘤相关的微血管以及肿瘤微环境亦有其独特性,肿瘤微环境更像是一个微生态,干预微血管的生理可以使肿瘤、微环境的特性发生改变,机械性的过渡干预或者不适时的干预则会干扰了机体自身对肿瘤的免疫。目前针对胰腺癌微血管的生理特性的认识较前有所提高,但其对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影响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微血管 胰腺癌微血管健康化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的低氧训练模式对心肌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从微血管生成的变化和规律来探寻最佳的低氧训练模式。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运动组采用10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训练,每周训练6天,运动量由第1周的运度为15m/min、持续时间为25min递增至第10周速度为28m/min、持续时间为50min,低练组每周二、四、六在相当于海拔1500m的低氧环境中训练,一、三、五在常氧下训练。并且在低氧环境中居住,低氧环境由第1周相当于海拔1800m递增至第10周相当于海拔3600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微图象分析对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光密度水平、表达面积进行计数和检测。结果:CD34可较好标记心肌组织微血管,其中低氧训练组有大量的CD34蛋白表达。结论:低氧训练能显著增加心肌组织的血管生成,其中高住高练低练这一低氧训练模式对心肌组织微血管的生成效果最好。

  • 标签: 低氧训练 心肌组织 血管生成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2月—2019年6月,将120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压伴糖尿病患者60例(观察组),另60例为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两组颈部血管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斑块形成、内膜增厚的检出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脑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血流增快组的重度狭窄比例明显高于血流正常组(P<0.05)。结论在对颈部血管检查中,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有效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预测颈部血管病变速度,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推广极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出现右足趾肿痛、破溃4年,加重1个月的糖尿病足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及相关检查后,拟行胫骨横向骨搬移,但术前发现小腿内侧皮肤条件欠佳,遂行腓骨横向骨搬移。用微型截骨器在腓骨外侧中段两侧截骨,两截骨线相距约10 cm,远端截骨线距外踝尖约10 cm。术后第8天开始骨搬移,每6小时搬移1次,每天向内侧延长1 mm,搬移14 d后再往回搬移14 d。从术前术后皮温、踝肱指数、CT血管造影、CT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创面愈合情况等进行对比评估。术后28 d创面完全愈合。

  • 标签: 腓骨 骨搬移 糖尿病足 血管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原肺动脉高压Wistar大鼠返回平原后肺、骨髓微血管密度的变化规律;通过低压低氧、脱高原的变换规律研究,寻找重返平原后肺、骨髓MVD改变是否具有可逆性。方法实验组Wistar雄性大鼠置于模拟海拔5000m低压舱处理30天后重返平原,分别选低压低氧10d、20d、30d、重返平原10d、20d、30d、90d为时间点,每时间点随机抽取14只大鼠进行右肺中叶、左侧股骨组织取材,经固定、包埋、切片、染色,测定肺、骨髓MVD。对照组在平原喂养按照上述方法处置。结果随着低压低氧时间不断增加,大鼠骨髓、肺MVD显著增加,骨髓MVD30天时达最高值,肺MVD在低压低氧10天、30天呈双峰分布,重返平原10天后肺和骨髓MVD显著减少,与低压低氧30天组比较有差异;此后持续缓慢降低,30天时接近平原对照组水平;骨髓、肺MVD之间呈正相关(γ=0.559P=0.01)结论随着低压低氧环境持续骨髓、肺MVD逐渐增长,两者具有同步性,脱高原环境后10天左右快速降至正常水平,脱高原适应后骨髓、肺MVD具有可逆性。

  • 标签: 重返平原 肺MVD 骨髓MVD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初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复杂诊治过程。该患者病初表现为多系统受累,神经精神症状伴发热,顽固的贫血、血小板减低,肾脏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与急性肾衰竭,且肾功能由于合并危及生命的自发性肾周血肿而进一步恶化。然而该患者由于意识状态差、腰骶皮肤感染而无法行腰椎穿刺活检、肾活检,进一步导致诊断的困难。经过各系统详细的鉴别诊断与病因排查,该患者最终通过激素冲击治疗、血浆置换、多靶点免疫抑制剂治疗使得病情控制,各系统恢复良好。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血栓性微血管病 急性肾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集1999-2008年间我院泌尿外科手术确诊TCC患者的病理切片共37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表达,计数MVD,并与同期因其他疾病获得的正常膀胱组织56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与TCC患者中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0及72.3%,MVD值分别为10.1±4.7及21.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VEGF表达与MVD密切相关。

  • 标签: 膀胱移行细胞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接诊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并将本院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都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综合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0.0%、血管闭塞检出率为18.0%、血管狭窄检出率为36.0%,比对照组的30.0%、0.0%、6.0%高,P<0.05。结论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诊断中合理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法,可有效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并能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重要指导,建议采纳。

  • 标签: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 准确率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发展与建设,现如今在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扩大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建设机遇和挑战。但是在此其中也存在了很多不利因素,而国有企业只有做好纪委监督工作才能为内外部运行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加强监督职责,制度和监督双向发力、完善队伍建设,提升纪检干部的六感、提高队伍素养,打造钢铁国企纪委监督队伍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并对如何更好的发挥国企纪委监督探头作用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 标签: 国企纪委监督探头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双期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48例[男106例,女42例,年龄(58±11)岁]肝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其中MVI阳性88例,MVI阴性60例。按照约7∶3的比例随机分配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利用MaZda软件提取肝细胞癌动脉期和门静脉期3D影像组学特征,采用3种特征选择方法联合(FPM法)和Lasso回归进行特征筛选,得到最优特征子集。然后用6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并计算出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MaZda软件提取肝细胞癌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影像组学特征,各239个。利用FPM法和Lasso 回归进行特征筛选可分别得到7个动脉期和14个门静脉期最优特征。基于动脉期的7个最优特征构建的决策树、极端梯度提升、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广义线性模型和神经网络等模型预测验证集肝细胞癌MVI的AUC值分别为0.736、0.910、0.913、0.915、0.897、0.648,其中支持向量机的AUC值最高,其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35%、95.83%和94.74%。利用门静脉期的14个最优特征构建的上述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验证集肝细胞癌MVI的AUC值分别为0.873、0.876、0.913、0.859、0.877、0.834,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随机森林模型的AUC值最高,其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70%、87.50%和94.74%。结论基于双期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可用于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其中,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 标签: 癌,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