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r—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对运动、感觉、内分泌、镇静、镇痛及生物节律等起重要调节作用。r—氨基丁酸在生理条件下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作者设计了一个新的亲脂性的r—氨基丁酸化合物。采用美国NIH提出的"ADD"程序进行镇静、抗惊厥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新化合物具有镇静,抗惊厥活性。

  • 标签: 运动 镇静 抗惊厥活性 r—氨基丁酸衍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哮喘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与对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对我院2013年月至2014年1月收治250例哮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的治疗方法,B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治疗方法,在治疗后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在治疗后ACT、PEFRv以及FEV%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中性嗜酸细胞比例均有明显的下降,接近正常值,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哮喘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相较于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治疗其临床效果相当,同时治疗费用较低。

  • 标签: 糖皮素 茶碱 &beta 2受体激动剂 哮喘
  • 简介:测定了维生素D2在不同烷基化-β-环糊溶液中的溶解度,计算了包结稳定常数、包结率和增溶倍数,比较了不同烷基化-β-环糊对维生素D2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包结常数和包结率随着取代度的增加而增加,并随着烷基链长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平均取代度的β-环糊精对维生素D2均有增溶作用,增溶倍数不但与取代度的大小和烷基的链长短有关,还与主体的浓度有关.

  • 标签: Β-环糊精 维生素D2 烷基 增溶
  • 简介:赶着“末日消费大军”的脚步,电影《2012》在时隔三年之后重新上映,还彻底“改头换面”——原先的2D版本转制成了3D版,让电影中的末日景象更真实地冲击了观众一把。而2012年4月,另一部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同样也是以“2D变3D”的方式重登荧幕;还有诸如《壮志;麦云》《终结者》系列、《指环王》系列电影都有可能在未来以3D版的新面孔出现在观众眼前。那么,2D老电影到底是怎样穿上3D的新衣?转制过来后的效果会不会是“坑爹”的“只有字幕3D化”?我们还得从原理说起。

  • 标签: 3D 《泰坦尼克号》 《终结者》 《指环王》 老电影 经典影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胃癌D2根治术并于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38例术中应用纳米碳标记者为观察组,44例未使用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淋巴结获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纳米碳注射。观察组手术时间(150±28) min、术中出血量(207±121) ml,对照组手术时间(140±23) min、术中出血量(256±182) 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共检出淋巴结1 260枚,对照组共检出淋巴结981枚。观察组淋巴结检出时间(17.2±3.3) min,淋巴结数目(33.2±10.4)枚,第一站(19.8±5.3)枚,第二站(13.4±6.4)枚,直径<5 mm淋巴结数目673枚,阳性淋巴结数目13(1~31枚),淋巴结转移率19.1%(241/1 260);对照组淋巴结检出时间(20.6±4.4) min,淋巴结数目(22.3±6.6)枚,第一站(12.6±4.1)枚,第二站(9.7±3.2)枚,直径<5 mm淋巴结数目432枚,阳性淋巴结数目6枚(1~13枚),淋巴结转移率16.5%(162/981)。观察组在淋巴结检出数目、第一站淋巴结数目、第二站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及直径<5 mm淋巴结数目均多于对照组,而淋巴结检出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淋巴结转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检出黑染淋巴结686枚,淋巴结黑染率54.4%(686/1 260)。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新辅助化疗后胃癌根治术中操作简便、安全可行,能够增加淋巴结检出数目,有利于患者进行化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判定。

  • 标签: 胃肿瘤 新辅助化疗 纳米碳 淋巴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设G为有限群,且满足M(G)=M(2D2^n(2)),其中2^n-1为素数.则G必有正规子群同构于2D2^n(2).特别地,若|G|=|2D2^n(2)|,则G≌2D2^n(2).

  • 标签: 单群 极大交换子群 阶分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性手术中采用亚甲蓝示踪对于手术切除的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4例采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亚甲蓝标记手术(标记组),另外76例采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差异。结果标记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64.9±7.8)和(66.0±8.3)岁(P=0.389),男性分别占61.9%(52例)和55.3%(42例)(P=0.394);标记组手术时间为(218.5±19.6)min,短于对照组的(230.1±17.4)min(P<0.001)。标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平均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标记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总数、清扫D1淋巴结总数、清扫D2淋巴结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标记组手术并发症率为11.9%(10例),低于对照组的25.0%(19例)(P=0.032);标记组3年累积生存率为61.9%,与对照组的52.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06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性手术中采用亚甲蓝示踪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淋巴结清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 胃肿瘤 胃癌D2根治性术 亚甲蓝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