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刘霞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青年与社会》 2009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翻译学与国际传播语言学是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两者都涉及语言和文化等要素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活动,在学科定义、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法等多方面均有一定的相似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与融合。本文拟通过对翻译和传播活动过程的分析,探讨翻译学与国际传播语言学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两门学科因其关注面的相似性,存在多元交叉的现象,由此为二者互相借鉴先进研究成果提供了一定依据。探寻翻译学与国际传播语言学研究之交叉领域,明确两者独立与交叉的部分,也有利于在相互借鉴的同时明确学科界限,保持各自的学科特色。
  • 简介:作为一门发端于20世纪初的独立学科.现代语言的宗旨是研究我们日常各种言语活动之后的规律,或者说生成、传播和理解各种言语的法则。当然,要研究语言,免不了要对你研究的对象有所了解.通俗一点儿说,你要会“听说读写”你所研究的语言

  • 标签: 高中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生态文化逐渐渗透于各行各业,语言研究领域中生态语言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其中,Halliday更是深入研究探讨过语言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提出了“典型语言环境”这一新的语义理论。这是语言领域中,首次将生态环境理论运用到语言研究中。本篇文章将阐述系统功能语言和生态语言的关系,并研究二者共同的研究目标和方法,分析在进化系统下语法学的根本概念,来得到启示。最后,对生态语言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个人期待。

  • 标签: 系统功能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
  • 简介:社会语言的产生是语言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它旨在研究社会与语言的共变关系,将语言放在社会环境中考察,通过真实的语言现象解释语言的本质规律。罗纳德·沃德华的《社会语言引论》可以说是当前例证最丰富、内容最翔实的社会语言著作之一。此书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社会语言语言史上的地位,借鉴其中的研究案例和研究方法,并将其作为深入研究的引子,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我国社会语言的教育与研究。

  • 标签: 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引论》
  • 简介:认知语言是以前语言研究的继续和深入,是对传统语言理论的补充与发展。它试图解释语言形式的认知,可以说认知语言是目前研究者最新的,最具有创见的语言理论。本文简述认知语言概况,主要论认知语言国内外研究情况,以及认知语言长期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五项主要研究题目,三项主要语言观以及其语言方法论简明而详细,易懂得方法来解释。

  • 标签: 语言学 传统语言 国内外 方法论 语言观
  • 简介:对比语言研究不仅有实践意义,而且具有理论价值。本文对语言方法论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概括。

  • 标签: 对比语言学
  • 简介:在中国古代语言史的研究中,宋代语言应划为唐宋一段,抑或宋元明一段,历来颇有争议.有学者将宋代划入宋元明时代,有其思想史根源.语言史的研究应从语言研究的实际出发,而不应受经学史、思想史观点的影响.若立足于传统语文学,宋代语言与唐代语言具有高度一致性.若以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训诂实践为例,亦可证明宋代语言与唐代语言的继承关系.因此应将唐宋时期划为中国语言史的一个历史时期.

  • 标签: 中国语言学史 宋代语言学 语言研究状况
  • 简介:本文重申了作者提出的“哲学语言”概念,并指出哲学语言研究是振兴新世纪中国语言的首要之务。这意味着:一、哲学语言是语盲研究的根本任务;二、以哲学语言的精神考察古往今来的语言研究;三、以哲学语言的精神回顾中国语言的借鉴和引进;四、中国的哲学语言研究正面临着三重历史使命,即面对传统,我们承担着发掘、继承、弘扬中国传统语言的使命;面对未来,我们承担着继往开来,建设中国语言的使命;面对世界,我们承担着与世界语言者一起,共同建设比现在的普通语言更具有“普遍性”的普通语言的历史使命。

  • 标签: 哲学语言学 中国语言学 历史使命
  • 简介: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1894—1964)1948年说过:“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正是这些科学的边缘区域,给有修养的研究者提供了最丰富的机会”。1964年美国工业数学和应用数学学会(费城)在发表《诺伯特·维纳论文选》(麻省理工学院,1964年)时作序写道:“诺伯特·维纳教授相信,在两领域间的‘缝隙’中将会发现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见该书第5页)模糊理论的诞生,再次证实了维纳的这个论断。1965年扎德(LoftiZadeh)在《Information

  • 标签: 模糊度 维纳 模糊语言学 工业数学 术语学 模糊集理论
  • 简介:第十二届国际认知语言大会(The12thIntemationalCognitiveLinguisticsConference,ICLC)于2013年6月23—28日在加拿大埃德蒙顿(Edmoton)的阿尔伯塔大学召开。国际认知语言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由国际认知语言协会主办。首次会议于1989年在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召开。此次会议规模较大,有来自40多个国家,200多所大学的45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有10余名中国大陆的学者和学生到会发言。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国际 纪要 会议规模 中国大陆 大学
  • 简介:本文简明论述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跟其他科学的交叉关系和语言的作用。

  • 标签: 语言 语言学 交际工具
  • 简介:本文就《巴布尔回忆录》中的有关语言的段落、篇章分析巴布尔的语言观与《巴布尔回忆录》中的语言思想。

  • 标签: 语言学 回忆录 语言观
  • 简介:邢公畹先生主编的自学考试教材《语言概论》是一部简明扼要,便于自学的好教材,但笔者在高师本科教学、辅导过程中,发现该书也有不妥之处,现提出来就教于专家,供广大学员参考.1、“功能性”与“结构性”颠倒本书在第175页讲到:“‘甜草莓’的功能性和结构性使它能够具有结构体和结构成分这样的双重身份.”这就把“结构性”和“功能性”颠倒了,因为,“甜草莓”的结构性使得它成了一个结构体,“甜草莓”的功能性使得它成了一个结构成分.因此,应表述为:“‘甜草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使它能够具有结构体和结构成分这样的双重身份.”

  • 标签: 《语言学概论》 外来词 结构成分 结构体 功能性 结构性
  • 简介:对比语言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对比语言和比较语言相近,但依然有区别。本文在对对比语言作出解释的同时,借助实例阐明对比语言和比较语言的区别、对比语言的产生及其意义。

  • 标签: 对比语言学 组成部分 学习方法 比较语言学
  • 简介: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派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语言流派之一。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的学术思想,提出了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韩礼德和其他系统功能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很多方而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系统功能语言理论也成为了广为接受的理论,对于教师进行英语教学、英语学习者进行英语研究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功能语言也同样受到了其他学者的批评。任何一种理论都会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都需要与其他学派相互讨论和借鉴,从而逐步完善,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系统功能语言:首先是系统功能语言理论的提出和系统功能语言语言观,其次是系统功能语言的研究方法,再次是这一重要理论对于教学的重大意义,最后讨论了此理论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与其他流派的互补性。

  • 标签: 系统功能语言学 语言观 研究方向 互补性
  • 简介:摘要:在国际政治语言视域之下,权力是一种国家关系,主要通过政治话语交际行为构建,而国际秩序实际上就是国际社会的一种构成方式。稳定的国际秩序就是各个国家都认同的一种最佳状态。本文就国际政治语言视域之下的国家形象重新界定,提出国家形象是一种在国际秩序之下一国对另国的相关整治行为所产生的描述,且国家形象会受到国家之间威胁度的影响。

  • 标签: 国家形象,政治语言学视域,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