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第2.1版和第2版前列影像报告数据系统(PI-RADS)对移行带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至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159例前列主病变位于移行带患者的影像资料。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运用PI-RADS V2.1和V2评分标准对入组病例进行诊断评分,运用加权Kappa检验分别评估2名医师间PI-RADS V2.1与V2评分结果的一致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医师2分别采用两种评分标准对移行带前列癌(PCa)和临床显著性PCa(csPCa)的诊断效能,并加以比较。结果2名医师采用PI-RADS V2.1和V2评分标准对全部病变、良性病变、PCa病变、csPCa病变评分结果间的加权Kappa值分别为0.754、0.643、0.734、0.782和0.808、0.738、0.775、0.826,均以PI-RADS V2.1评分标准评分一致性较佳。PI-RADS V2.1和V2评分标准间诊断PCa和csPCa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本组数据中,PI-RADS V2.1评分诊断PCa、csPCa敏感度和AUC值均高于P-RADS V2,两者诊断PCa敏感度分别为86.7%、80.0%,诊断csPCa敏感度分别为94.4%、88.9%,诊断PCa AUC值分别为0.857、0.816,诊断csPCa AUC值分别为0.917、0.886。结论PI-RADS V2.1对前列移行带病变的评分一致性高于PI-RADS V2,同时,其对移行带癌的诊断效能不低于甚至略高于PI-RADS V2。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影像报告 数据系统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相关指标在第2版前列影像报告数据系统(PI-RADS V2)3分病灶临床穿刺活检决策中的价值,比较上述观察指标对前列癌(PCa)和临床显著性前列癌(csPCa)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21例前列主病灶PI-RADS V2评分为3分患者的病例资料,PCa 31例,csPCa 14例,患者年龄46~91(71±9)岁。比较年龄、前列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特异性抗原游离与总量比值(f/tPSA)、前列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以及前列体积(PV)在PCa组和非PCa组间以及csPCa组和非csPCa组间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PI-RADS 3分患者的PCa及csPCa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的PSA、f/tPSA、PSAD值在PCa组和非PCa组间(Z=-2.004、-2.527、-2.623,均P<0.05)以及csPCa组和非csPCa组间(Z=-2.415、-2.158、-2.870,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以PSAD诊断效能最高,其检出PCa和csPC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和0.736。若以PSAD>0.20 μg·L-1·ml-1作为穿刺参考阈值,诊断csPC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6%、58.9%、20.0%、95.4%,有54.5%(66/121)的病例可避免穿刺,3例csPCa漏诊。结论PSA、f/tPSA、PSAD,尤其是PSAD可提高PI-RADS 3分病灶中PCa,尤其是csPCa的检出效能,对临床决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诊断 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对第2版前列影像报告数据系统(PI-RADS V2)中外周带扩散加权成像(DWI)评分3分的影响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204例临床疑诊前列外周带病变病例(前列癌169例,非前列癌35例),所有病例均采用Siemens Verio 3.0 T多参数MRI序列扫描并经过病理证实。根据PI-RADS V2评分标准对图像进行评分。通过Kappa系数计算阅片者之间的一致性。计算前列临床显著癌(csPCa)在PI-RADS V2总分3分、3+1分、4分中的构成比并通过非参数χ2检验分析构成比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计算DCE在DWI评分3分、4分中的阳性率。结果204例前列外周带病变中有68.6%(140/204)的病例评分为PI-RADS V2总分3分比3+1分及4分,PI-RADS V2总分4分的一致性高于PI-RADS V2总分3分及3+1分的一致性(k值0.802 、0.737比0.591,均P<0.01)。csPCa在PI-RADS V2总分3分、3+1分、4分中的构成比分别为16.7%(3/18)、43.2%(19/44)、78.2%(61/78),且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39, P<0.05),csPCa在PI-RADS V2总分3+1分、4分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6, P<0.01)。DCE在PI-RADS V2总分3分、3+1分、4分的病例中的阳性率为76.4%(107/140例)。DCE在DWI评分为3分、4分的病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0%(44/62)、80.8%(63/78)。结论DCE在PI-RADS V2中因有较高的阳性率具有一定价值,DCE有助于提高DWI评分3分对csPCa的检出率。外周带中PI-RADS V2总分3+1分与4分因对csPCa的检出率不同而可能需要加以区分。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格林森评分
  • 简介:摘要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开展经尿道前列电切术65例,大多是年老体弱、并发高血压病、心肺脑疾病者,1例死亡,64例治愈,术后早期发生出血4例,排尿困难3例,术中出现冲洗液渗漏5例。本文说明了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前列肥大症的优越性,提出术后出血,术后排尿困难,术中冲洗液渗漏的原因及防治。

  • 标签: 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前列总体积(TPV)及不同前列移行带体积(TZV)对良性前列增生症(BPH)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电切术(TUR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经直肠前列超声检查,根据TPV分成3组:A组TPV<40 ml者70例,B组40 ml≤TPV<80 ml者98例,C组TPV≥80 ml者42例;同时据TZV分组:a组88例:TZV<20 ml,b组67例:20 ml≤TZV<40 ml, c组55例:TZV≥40 ml。所有患者均行TURP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手术前后国际前列症状评分(IPSS)、排尿期IPSS(IPSS-V)、储尿期IPSS(IPSS-S)、生活质量评分(QoL)以及最大尿流率(Qmax),使用方差分析分别分析TPV及TZV对TURP疗效的影响。结果A、B、C 3组患者术前IPSS、IPSS-V、IPSS-S、QOL、Q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组患者年龄(73.5±6.5)岁明显大于A组的(69.3±7.6)岁及B组的(70.9±7.3)岁(P=0.015)。A、B、C 3组患者术后IPSS、IPSS-V、IPSS-S、QoL及Q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 3组患者术前IPSS、IPSS-V、IPSS-S 、QoL、Q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年龄(69.2±7.6)岁明显小于b组的(72.1±7.2)岁及c组的(72.5±6.7)岁(P=0.017)。a、b、c 3组患者术后IPSS、IPSS-V、IPSS-S、QoL及Q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IPSS、IPSS-V、IPSS-S、QoL与TZV呈负相关,而Qmax与TZV呈正向相关。A、B、C及a、b、c各组患者术后IPSS、IPSS-V、IPSS-S、QoL及Qmax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TPV、TZV与BPH症状可能无明显相关性,但与年龄可能存在相关。TURP是不同TPV、不同TZV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不同TPV患者手术疗效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 TZV越大者越趋向于更好的疗效,TZV对术后疗效预测较TPV可能更好。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总体积 移行带体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慢性前列炎的细菌感染状况和药物敏感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老年性良性前列增生症合并前列炎的特效方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系统(C-TIRADS)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与Kwak等提出的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系统(TIRADS)(K-TIRADS)、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TIRADS(ACR-TIRADS)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1 750例患者的2 029个甲状腺结节的资料,其中男328例,女1 422例,年龄6~86(47±12)岁。以结节为统计学单位,按结节大小分为≤1.0 cm结节组(997个)和>1.0 cm结节组(1 032个)。通过3种TIRADS分别对所有结节进行恶性风险分层并预测良恶性。以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3种TIRADS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价值。结果根据ROC曲线分析,C-TIRADS、K-TIRADS、ACR-TIRADS在两组结节中的最佳诊断点分别为4A、4b、4。对于恶性结节的诊断,在≤1.0 cm组和>1.0 cm组,C-TIRADS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72、0.892,显著高于K-TIRADS(0.762、0.869)和ACR-TIRADS(0.735、0.832)(P<0.05)。C-TIRAD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99%、59.41%、86.46%、88.13%、78.89%(≤1.0 cm结节组)和88.34%、90.05%、89.34%、86.33%、91.57%(>1.0 cm结节组),3种TIRADS中,C-TIRADS在两组结节中的灵敏度、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均最高。结论3种TIRADS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IRADS的整体效能最佳,可有效地辅助临床医生做出管理意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鉴别诊断
  • 简介:精氨的氧化必须有精囊液的参与,正常射精精液的气味来自前列,其他精浆成分由前列液、附睾液、精囊液和尿道、输精管的多种分泌物组成

  • 标签: 前列腺恙 气味前列腺 没气味
  • 简介:    手术对性功能确有影响    对于前列增生手术,  (6)因前列增生影响小便通畅需作手术治疗的患者,    术后出现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术后发生性功能障碍者

  • 标签: 减不减 前列腺增生 增生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TUPKVP)治疗前列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设备对20例BPH行经尿道前列汽化切除。结果手术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50min,平均切除前列62g,平均出血80ml,平均留置尿管时间4d;术后后期出血1例,未发生尿失禁、电切综合征(TURS)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TUPKVP是目前治疗BPH理想的微创技术,疗效可靠,具有无手术切口、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标签: 经尿道前列前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TUPKVP)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多功能前列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炎的疗效。方法430例慢性前列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5例,对照组接受抗生素治疗、α1受体阻滞剂、中医中药等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以心理疏导联合多功能前列治疗仪的治疗,以临床症状、EPS检查及前列液细菌培养综合判定疗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1.6%,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议对CP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疏导联合多功能前列治疗仪等多种疗法的综合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良性前列增生合并非炎症性慢性前列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人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良性前列增生合并非炎症性慢性前列炎患者50例,采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列增生症合并非炎症性慢性前列炎效果。结果患者夜尿改善36例,无效14例,夜尿改善率为72.0%;患者的并发症率为10.0%,其中有3例急性尿潴留,2例排尿困难。结论开放手术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提高夜尿症改善率,可以将其作为临床推广应用术式。

  • 标签: 开放手术 开放手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夜尿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技术在前列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9例无痛前列穿刺活检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探讨。结果209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术后121例血尿、133例血便、3例发热、2例尿潴留,无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前列脓肿、败血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利多卡因乳膏、利多卡因胶浆和有效护理措施,能保证前列穿刺活检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患者愿意再次接受前列穿刺活检术。

  • 标签: 无痛 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500例慢性前列炎的治疗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电切术在老年前列增生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前列增生症老年患者4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以开放性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用经尿道前列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的术中总出血量、手术总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发生并发症情况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电切术应用于老年前列增生症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老年前列腺增生症 治疗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