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杂谈“气温”许敏华大气温度是指距离地面1.5米处的自由大气的温度。气象部门规定把温度表放在一只既能通风又不能被太阳直射的白色百叶箱内进行气温测定。人们实际感觉到的温度叫体感温度。体感温度与大气温度不同,它不仅取决于大气温度的高低,还与空气的湿度等其他...

  • 标签: 体感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 大气温度 水蒸气含量 蒸发速度 干燥空气
  • 简介:联合国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就会使海平面上升7米,海水将淹没大量陆地,危及2.8亿人的生存;全球气温上升4摄氏度,海水就将淹没6亿人赖以生活的家园,就连纽约、悉尼、里约热内卢这样的大城市也不能幸免.研究报告还预测了当平均气温升高2摄氏度和4摄氏度时,全球几大著名城市的景象.

  • 标签: 气温 海平面上升 里约热内卢 人的生存 大城市 联合国
  • 简介:【命题方向】气候类型是高考重要考点。近年来,形式多样、新颖的气候资料变式图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本组题通过“气温、降水的玫瑰图”来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及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 标签: 气温降水 玫瑰图 气候类型 气候资料 地理知识
  • 简介:摘要: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本节课以其中一个要素——气温为重点,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分析能力出发,一方面归纳、综合,另一方面进行比较,与世界气温联系,探索学习中国气温的重要方法。

  • 标签: 世界气温 中国气温 教学设计
  • 简介:气温是和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气象要素,气温受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高考对气温的考查,一般以等温线的形式呈现,侧重于图表的判读及成因分析。在不同的时间尺度内,有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使气温分布呈现某种极端状态。如一日内气温最高值在14时左右,最低值在日出前后;一年内气温最高值在夏季,最低值在冬季。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代表一种典型状态,往往是命题的方

  • 标签: 探析过渡 时间气温 气温分布
  • 简介:眼下,很多地方天气逐渐升温,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大风沙尘天气。此时,一定要注意“气象综合征”的发生。

  • 标签: 开水 气温 沙尘天气 综合征 大风
  • 简介:你们知道吗?影子能帮助人们测量气温。我拿了笔、本子、软尺,走到操场上,选中一个有大树的地方。经过几个星期的观察和测量,我发现早上和傍晚树影要比中午时长得多。列举其中几天如下:

  • 标签: 软尺 影子 星期 时长 太阳 物体
  • 简介:东边豪雨西边干旱,地球气候"喜怒无常"!世界是否在变暖?如果你看看过去150年全球气温变化图就会得出肯定答案。但是过去1000年、10000年甚至更久远,情况怎样?如果世界确实正在变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问题虽然非常复杂,但我们可以利用简单的物理和数学知识,通过已知的记录数据对气候变化及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做出有益的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 标签: 全球气温变化 全球平均气温 气温记录 冰河时代 过去 格陵兰
  • 简介:摘要:近代以来,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影响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为城市水资源规划管理带来难题。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对1964~2015年气温的趋势性、跳跃性、周期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滇池流域这52年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突变点为1993年,且27年为主变化周期。

  • 标签: 气温变化 水文特征分析 滇池流域
  • 简介:大气的垂直分层是高中地理的重点,而其中的对流层由于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因而也就成为命题的关注点。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因而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降低0.6℃,这就是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但在实际中垂直方向上气温还会发生如下变化:

  • 标签: 对流层 气温 垂直变化规律 高中 地理
  • 简介:利用山东省气候中心提供的莱芜市某大棚内外2007年12月18日~2008年2月29日气象数据,对温室内最低温度与气象因素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测模型.

  • 标签: 温室 逐步回归 岭图 最低气温
  • 简介:摘要:全站仪又称全站仪电子测速仪,集成了水准仪、经纬仪等传统测绘仪器的功能,可用于角度测量、边缘测量、高差测量等。,并应用于变形测量、地籍测量、施工放样等。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绘仪器之一。

  • 标签: 全站仪 气象气压 测距
  • 简介:摘要中油电能热电一公司发电厂随着对机组脱硫和脱硝改造的完成,机组用气量的大大增加,空压机在使用中常常满负荷,设备在长时间运转后机器便会出现排气温度过高的故障,对空压机排气温度过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办法,为设备用气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保障。

  • 标签: 空压机 排气温度 冷却系统 维护 保养
  • 简介:摘要在整个学年的课程时间中,以春秋两季时间居多。所以在高温和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开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并不多。教师们所探讨的组织教法大多也没有涉及到恶劣气候条件下课程的开展,所以在这样条件下我们所能够运用的组织教法不多,而且也不都会起到多大效果。在该文中,我们将针对高温和低温条件下体育课程的开展进行讨论分析,以求找到比较合适的组织教法。

  • 标签: 冬夏季 环境因素 体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