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开关电源及技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隔离型基本电路,对这类电路的透彻讲解时需要结合磁路和电路的基本定律。本文分析了变压的基本工作原理,指出激磁电流与铁心磁滞回线的对应关系,并以推挽型电路为例,结合磁路中的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磁路的基尔霍夫第二定律,通过排除法详细分析了电路工作过程中电流通路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了电路工作波形以及关键点的电压和电流表达式。

  • 标签: 隔离变换器 变压器 激磁电流 磁滞回线 楞次定律 排除法
  • 简介:本文认真地分析和探讨了常规的全桥移相软开关PWM变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并在采用IGBT作为开关元件、实现了移相控制的电压软开关桥式逆变电路中得到验证,改进的方法和措施有实际应用意义.

  • 标签: 逆变电路 软开关 PWM
  • 简介:在现代电力电子学中,线性变换的输出具有谐波小、抗干扰能力比较好、稳定性强的特点。为解决应用中所需要的稳定输出功率的问题,采用一种线性变换作为输出电源。分析电源所有的标准要求,得到输出2800W的功率要求。线性变换设计的核心是主变压的设计,不仅要求能够调控变压输出的变比,同时还要求能够输出足够大的功率。为此,设计出能够提供高效、稳定功率的主变压,以更好地利用能源。

  • 标签: 谐波 抗干扰能力 大功率 变压器
  • 简介:针对DC/DC变换的强非线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PI控制,将模糊控制方法与传统线性PI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方法结合形成闭环系统.给出了模糊PI控制的结构原理、设计过程和参数整定方法,并对给定参数的buck-boost变换作为实例进行了仿真验证,同时以TMS320F2812DSP为核心控制器件,设计了系统整体实现的软硬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新的模糊PI控制能够较大地提升系统的动、静态性能.

  • 标签: BUCK-BOOST变换器 模糊PI控制 TMS320F2812
  • 简介:针对开关变换,基于高频、大信号离散时间模型,应用动态规划的原理,研究了一种非线性离散时间的控制方法.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以周期末输出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确定最优导通比;为保证全局范围内调节性能最好,设计了能量函数对导通比进行校核和修正;进一步将一个开关周期的输出电压偏差最小与能量校校依不同调节范围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得到了完整的目标函数.由该目标函数可根据初始状态和性能指标实施快速准确的控制.

  • 标签: 开关变换器 非线性 离散 模型 控制
  • 简介:提出新颖的正激式高频环节交-交变换电路结构和电路拓扑族,这类电路结构由输入周波变换、高频变压、输出周波变换以及输入、输出滤波构成,电路拓扑族包括全桥全波式等8种电路.深入研究了这类变换的双极性移相控制策略和稳态原理,获得了外特性曲线.采用具有输出周波变换与输入周波变换之间移相、输出周波变换换流重叠、输出滤波电感电流和输入电压极性选择的双极性移相控制策略,这类交-交变换的周波变换上的尖峰电压和环流得到抑制.这类变换具有电路拓扑简洁、两级功率变换(低频交流/高频交流/低频交流)、双向功率流、高频电气隔离、输出波形质量好和稳压能力强等优点,为实现新型的正弦交流稳压和电子变压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原理试验很好地证实了这类变换的正确性和先进性.

  • 标签: 正激式 高频环节 交-交变换器 电路结构 电路拓扑 双极性移相控制
  • 简介:文章通过对三电平ANPC变换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分析,得出了其在状态切换时的两种换流方式,交替使用不同的换流方式可以使三电平ANPC变换具有较好的功率器件损耗平衡能力.从而克服了传统三电平NPC开关损耗不均匀的缺点。根据所采用的换流方式不同给出了三种PWM脉冲生成方式。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各种PWM调制策略的正确性以及其功率器件损耗平衡能力。

  • 标签: 三电平ANPC PWM脉宽调制 损耗平衡
  • 简介:传统的升降压斩波电路存在输入电流不连续、效率不高等问题,而Cuk变换的输入电流没有阶跃变化,有利于对输入进行滤波.本文首先分析Cuk变换的工作原理,推导了Cuk电路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然后对其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仿真模型并对比升降压斩波电路的仿真波形,在此基础上对仿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 标签: Cuk SIMULINK 仿真
  • 简介:针对中小功率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本文以BOOST变换电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CRM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基本原理及结构,给出了电路设计的详细方案及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功率因数的控制特性,并对设计电路进行了结果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电路输出电压稳定在400V,纹波电压小于5。/。,功率因数达0.98。

  • 标签: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CRM BOOST变换器
  • 简介:提出电磁耦舍的2输入DC—DC变换电路结构,对该电路结构的同步整流技术在低压大电流电源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实验,获得了两路输入可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共享一个有源钳位电路、较高的转换效率等有用的结果.

  • 标签: 2输入变换器 有源钳位 同步整流 低压大电流
  • 简介:Zeta变换是一种DC/DC变换,所具有的非线性、多模态、时变等特点,使得对其的分析和设计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开关管器件周期性开通与关断的工作过程中,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对Zeta变换进行数学推导,建立数学模型,再使用Matlab软件对此数学模型和直观图形化的电路模型分别进行对比仿真分析,以输出的直流电压为例,仿真所得出的结果均与理论计算相符,验证了状态空间平均法建模的合理性。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利用Matlab软件和仿真模型,可以有效地辅助Zeta变换的设计。

  • 标签: Zeta变换器 状态空间平均法 建模 仿真 MATLAB
  • 简介:文章采用扩展描述函数法对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进行数学建模,建立了其小信号线性动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补偿网络的设计。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对闭环网络进行仿真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该数学模型设计的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及稳态性能,证明了通过扩展描述函数法可较为准确的对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进行数学建模分析。

  • 标签: 双向全桥LLC 扩展描述函数法 小信号模型 补偿网络
  • 简介:结合buck变换电路的内部关系,从基于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的滑模面推导出一种只基于电容电压的新型滑模面,从而省去了对电感电流的测量.从仿真对比结果来看,这种控制可以得到比常规滑模控制更好的动态品质,对负载变化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 标签: BUCK变换器 滑模变结构控制 鲁棒性 动态品质
  • 简介:多输入DC-DC变换由于其独特的电路拓扑结构,在结合利用诸如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风力发电等电源容量及电压级别各不相同的无公害能源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功率开关器件在硬开关状态下动作,由此产生的功率损耗及噪音污染成为问题.本文对多输入变换中最常用的2输入升降压型DC-DC变换的部分共振特性进行了探讨,在储能电感处于非连续电流工作状态下,以极其简单的电路方式,实现半导体功率开关的零电压零电流导通,输出整流二极管的振荡电压的消除及零电流关断,从而改善了变换的转换效率并降低了其所产生的噪音.

  • 标签: DC-DC变换器 部分共振特性 拓扑结构 储能电感 功率损耗 噪音污染
  • 简介:摘要本规范介绍了一种DC/DC变换电路,该电路采用LLC谐振变换形式,并且几乎全负载范围实现ZVS;额定输出态可设计在谐振频率,正弦电流波性有利于EMI的设计;副边不用体积较大的差模电感进行滤波,谐振电路PFM调频控制方式,作为天生的抖频设计。

  • 标签: 励磁 谐振 LLC 半桥
  • 简介:文章采用了以STC12C5A60S2作为主控单元,用单片机内两路10位的A/D采样电压、电流信号作为反馈控制量,用双闭环式PID算法调节电压环和电流环的稳定,实现了数字闭环,由单片机控制开关管的通、断,进而控制功率的双向流动,实现了锂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主电路采用了同步整流Buck/Boost,以IR2184作为驱动芯片,控制功率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同时选择具有低导通内阻、低输入电容的开关管,极大地降低了导通损耗与开关损耗,使得整个系统具有很高的充放电效率。

  • 标签: STC12C5A60S2 同步整流 同步Buck/boost PID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电力电子变换在电气传动系统中的控制与优化问题。首先介绍了电气传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电力电子变换的作用,然后探讨了传统的控制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优化控制策略的必要性。接着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电力电子变换控制技术,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讨论了电力电子变换在电气传动系统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 标签: 电力电子变换器 电气传动系统 控制 优化 发展趋势
  • 简介:为解决DC—DC变换的效率和纹波之间矛盾,以LM5117和CSD18532KCS为核心器件,采用同步BUCK拓扑结构,实现降压型DC—DC开关稳压电源设计.该电源重量小于70g,具有50Q~13.2kΩ的负载识别功能;在输入电压为10~16V时,输出为5v,且在输出电流大于3.2A时能自动过流保护,负载调整率为0.2%,电压调整率为0.07%,纹波小于30mv,效率达94%.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源效率高,纹波小,重量轻,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LM5117 同步buck 负载识别 高效率 重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