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感悟、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外国的历代教育们所处的时代和立场虽然差别很大,但他们在十分重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体育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和主张强化德育这一方面却是一致的.如十九世纪德国教育赫尔巴特明确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可以说,外国的教育都很重视德育,他们对德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选择外国部分杰出教育对德育问题的阐述,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 标签: 外国教育家 德育 约翰·洛克 苏霍姆林斯基 裴斯塔洛齐
  • 简介:(一)黄泰楠先生,福建省惠安县人,一九○一年十月六日(农历八月二十四日)出生在惠安县东园乡一个塾师的家庭。父黄达德,在家乡教私塾,一九一六年十月病逝,母陈静,理家兼务农,一九四五年辞世.黄泰楠在父亲的熏陶下,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泉州开元小学毕业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泉州师范学校,这初次显露的才华.引起学校领导、老师和亲友的注目。但这时他父亲已经病逝,家庭经济也因此日益贫困,要在泉州师范继续学习到毕业,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恰好在这以前,集美校主陈嘉庚先生鉴于当时整个闽南地区师资奇缺,决心继续捐资,

  • 标签: 黄泰 教育事业 东园乡 闽南地区 一九 怡朗
  • 简介:春节前夕,我的小学同窗、江苏省体育局退休干部孙珑兄送我一本印制精美、图文并茂的新书《列宁画传》。此画传是他父亲、我省老教育、扬州师范学院创建人孙蔚民先生(1896—1968)晚年病中所编著。

  • 标签: 教育家 列宁 纪念 迟到 退休干部 图文并茂
  • 简介:早就听说闵佑林这个名字,很是敬佩,不仅仅因为他是江西著名的教育.更缘于他在数学研究方面的骄人成绩。在对数学格论的研究中.闵佑林纠正了日本数学家中山正认为的“格的保序双射是同构”的错误:发现了格论权威Gratzer误认为没有的格的并同态与交同态之间的联系:

  • 标签: 闵佑林 数学家 教育家 生平事迹 中国
  • 简介:记得1950年12月10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开成立大会。头天晚上,吉少甫同志(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务委员)给我打招呼:“明天的会很重要.叶社长的讲话,你负责记录。他在文字上要求非常严格,你手快,又听得清他的口音,千万不能出错。”第二天.叶先生讲话的时候,我聚精会神地听,一字不漏地记。叶先生刚讲完,掌声响起,我就溜出了会场.找了个角落,迅速整理记录稿。叶先生的讲话,缜密.简洁,生动,顺耳,一会儿就整理出来了.认真读了两遍,确信没有错漏,没有一个错字标点了.就去“交卷”了,这时候会还没散呢。

  • 标签: 先生 人民教育出版社 叶圣陶 成立大会 打招呼 整理
  • 简介:从旧书网上觅得的十几册民国杂志《开明少年》,1948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开明少年》的前身是《新少年》杂志,抗战胜利后改名为《开明少年》。杂志不仅有不少有关青少年教育的精彩文章,而且封底的图书广告充满书香韵味。

  • 标签: 《开明少年》 图书广告 叶圣陶 1948年 《新少年》 抗战胜利后
  • 简介:应台湾社会福利事业协进会的邀清,以叶圣陶研究会顾问陈舜礼为团长,叶圣陶研究会秘书长陈益群为秘书长的叶圣陶研究会赴台教育交流团一行18人,作为民间闭体,接受台湾民间团体的邀请,于3月17日从北京起程,取道香港,前往台湾。这次精心筹划的台湾之行目的在于加强与台湾教育界的交流,

  • 标签: 叶圣陶 教育交流 台湾 教育界 基础教育 社会福利事业
  • 简介:德高望重的中国民主促进会卓越领导人、世人敬仰的当代教育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智慧宝库,内容极其丰富、深邃。本文仅就宝库中“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这一命题及其在今天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现实意义,谈一些粗浅的学习体会。(一)什么是习惯?孔夫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汉书·贾谊传》)叶老在1945年7月发表过一

  • 标签: 公民道德建设 教育思想 良好习惯 叶圣陶 行为习惯 现实意义
  • 简介:2011年5月,民进中央“叶圣陶研究会科技创新及教育考察团”赴芬兰赫尔辛基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考察团确定“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和“教育如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服务”的考察主题和考察方向,

  • 标签: 教育立国 科技创新 考察团 叶圣陶 芬兰 侧记
  • 简介:民进中央日前召开座谈会,纪念我国著名教学家、出版、伟大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三任主席叶圣陶逝世10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名誉主席雷洁琼在会上说,叶圣陶先生平易谦和,诚朴敦厚、谨言慎行、表里一致。他总是勉励大家“少说空话,多办实事”。他的品德、文

  • 标签: 叶圣陶 中国民主促进会 新文学运动 民主主义者 全国人大常委会 纪念
  • 简介:“如果我们国家的经济通过我们这批海归的努力有了更大的发展,这份成就感和荣誉感将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在国庆50周年的大典上,作为海外高级人才,她受邀第一次登上天安门观礼台,感受到祖国的变化。之后,她下定决心放弃在美国硅谷的芯片事业和稳定的生活,回国创业,从事教育行业。在不久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上,她又一次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阅兵仪式。

  • 标签: 创业家 安博教育 美国硅谷 海外学子 衣食无忧 攀高峰
  • 简介:<正>导言法律素质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国法制建设的瓶颈,也是今天关乎法治之命运或走向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实际上,我国社会对法律素质的忧虑由来已久,旨在提高法律素质的制度建

  • 标签: 法律家 法律教育 司法独立 素质 司法官 职业培训
  • 简介: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一项宪法原则,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更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平等和非歧视原则是人权法的基础和核心。何为平等?何为歧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条件下,人们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这种关于人权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一种权利意识和权利文化,影响着人权的实现。在这个意义上,制定、修订和完善保障人权的法律只是一个相对容易的环节,改变社会文化,形成尊重人权的社会共识和社会行动,是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也是殊非易事的任务。

  • 标签: 权利观 人权法 宪法原则 人权问题 残疾人权利 人权观
  • 简介:传统文明中的“”文化具有丰富的道德价值,在倡导吸收传统文化积极因素促进文化先进性的今天,“”文化的道德内涵随着现代性的推进而发生嬗变,如功利化倾向冲击着“”文化的道德平衡力,“独生子女”时代家庭德育功能的弱化等问题。如何在保持传统和适应现代的过程中把握“”文化对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同时加强以“国”文化为内容的基础教育,创导“家庭伦理关系”的体验式教育,把道德品质的培养贯穿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为青少年创造一个以“”文化为核心的道德环境。

  • 标签: “家”文化 青少年 道德教育
  • 简介: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不是小事,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邓小平早就明明白白地告诉过我们,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特别是思想教育出了问题。

  • 标签: 社会教育 改革开放 思想教育 邓小平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