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抓城市,促区域,抓区域,促流域,逐级推动,层层递进,是近来形成的全面开发长江大流域经济的一种战略构想。其要点是,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组织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经济协作区,大力发展横向联系,密切城市间、区域间的经济技术联系,组织各种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来加快全流域的经济振兴。这种构想,客观地反映了城市经济、区域经济、流域经济不同层次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给实际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 标签: 流域经济 大中城市 经济协作区 横向联系 技术联系 企业群体
  • 简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专家研究出一种新技术,可以根据唾液来预测人的年龄。该技术能够为犯罪现场调查提供新的用于确定嫌疑人年龄的取证工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使用34对21—55岁的男性同卵双胞胎的唾液样本,扫描了他们的基因组,确定了DNA中甲基化与年龄密切相关的88处位点。他们还利用年龄为侣~70岁的31名男性和29名女性的唾液样本做了相同的实验,获得了同样的结果。接下来,他们建立了一个预测模型,使用与甲基化和年龄关系最密切的3个基因中的两个。当他们把双胞胎或其他人群的唾液样本数据输入模型中时,能够正确地预测一个人的年龄,误差范围在5年之内,这是一个相当高的精度水平。

  • 标签: 预测模型 年龄 唾液 利用 美国加州大学 取证工具
  • 简介:在最近20年中,随着由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引导的全球化和新经济的蔓延,许多国家对原有区域政策的重点、区域发展路径、企业组织及空间结构等方面都进行了反思和调整。传统的以政策性投资和税收优惠等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为基本目标的区域政策,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受到挑战,政策在激励创新、改善创新环境、促进互动学习、鼓励创新网络等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

  • 标签: 区域政策 区域创新 区域发展 区域平衡发展 政策性投资 技术进步
  • 简介:在欧洲区域发展基金的推动下,英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推进区域治理,并在90年代末随着新工党的上台区域治理登上新的台阶。英国通过完善区域办公室、区域发展局和区域议事厅这三驾区域治理的马车,统一区域发展规划、监督审查区域发展基金的使用和区域政策的落实、协商处理区域公共事务,避免区域治理的碎片化。借鉴英国区域治理的经验,对于减少我国地区政策的失误,促进区域合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英格兰地区 区域治理 区域合作
  • 简介:区域共建道路乔有俊精神文明建设走区域共建道路,就是在一定区域内成立一个由街道牵头,吸收大单位领导参加的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统一领导各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整体规划、划片包干、责任到位、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区域共建道路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结合实...

  • 标签: 精神文明建设 条块结合 划片 整体规划 共建工作 爱国主义教育
  • 简介: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税收水平的增长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相比,宏观税率和税收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不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与之相联系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移、扩大对外开放、经济逐渐融入全球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等差异深刻地影响了税收增长的程度和方式。因此,要提高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税收贡献度,应建立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宏观税负之间良性互动的影响机制;增强中西部地区承受税收负担冲击的能力及处理税收与财政支出关系的理财能力。

  • 标签: 税收增长 区域经济 关系 对策
  • 简介:近10年来,中国社科院每年以蓝皮书的形式,推出中国法治发展年度报告,堪称法律界的一件盛事。2月20日,《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2)》如期而至。这已经是中国社科院的第十本法治蓝皮书了。

  • 标签: 犯罪形势 中国社科院 预测 法治发展 年度报告 发展报告
  • 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可以利用软件预报天气。那么,战争的结果是否也能通过软件计算出来?美国一家名为杜普伊中心的军事智库自称能够做到,它开发的软件,对战争结果预测的精确性甚至令五角大楼的军事智囊自愧弗如。

  • 标签: 战争结果 软件 智囊 预测 五角大楼 精确性
  • 简介:随着对基因的更深了解,生物学家们发现许多疾病都是由于基因变异引起的。也就是说,那些变异基因呈现出来的碱基排列的图案,与正常基因有所不同

  • 标签: 基因变异 疾病 预测 生物学家
  • 简介:<正>几年前我写过一篇论文《青年价值取向演变的意义》,改革开放的进展证明此文的基本观点是值得重视的,因此想对该文作一些补充,并就此谈谈对青年研究的看法。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是从出现生产责任制开始的,城市是从允许个体经营开始的。从中国青年的发展模式来考察,这个开端,也就是青年的发展道路有了新选择的开端。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之前,至少同时,即十年动乱结束之时,在中国青年中曾有过一次全国规模的关于人生道路的大讨论,即《中国青年》杂志关于潘晓一封来信的

  • 标签: 中国青年 青年社会学 价值取向 发展模式 青年研究 发展道路
  • 简介:<正>有3场地震可称为中国地震研究的拐点事件,邢台地震开启了中国地震研究之门,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使地震工作者欣喜若狂,认为距离准确预报地震已经不远了,但接踵而来的唐山大地震又粉碎了人们的梦想。海城地震被中国地震界视为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准确预报的强震,联合国迄今为止只承认了这一个准确预报的地震粲例。根据有关部门的估计,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使可能导致超过10万人死亡减到1300多人。

  • 标签: 地震预测 地震工作者 海城地震 地震研究 邢台地震 中国地震
  • 简介:根据对2008年7—9月相关材料的评估,中国与各主要大国之间双边关系的变化如下:中美关系变化为平升降,由1.1先升为1.2,再降至1.1,布什总统8月出席北京奥运会使双边关系上升,但是9月两国围绕宗教问题和达赖问题发生纠纷;中日关系变化为升升平,由1.7升至1.9,期间两国首脑会晤使双边关系上升;中俄关系变化为平平平,分值为8,主要外交事件为两国领导人在八国集团会议和北京奥运会上的会晤;中英关系变化为平平平,分值为5.2,期间两国高层多次会晤;中法关系变化为平平平,分值为6,法国总统萨科齐8月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使双边关系回暖;中印关系变化为平平平,分值为5.4,期间两国围绕取消对印度的核出口限制一事略有龃龉;中德关系变化为平平升,由5.6升至5.8,两国高层互访推动双边关系改善。预测组于2008年7月所做预测的准确率平均为86%,分值误差平均为0.03。

  • 标签: 预测 大国关系 中国 北京奥运会 双边关系 中美关系
  • 简介:根据对2009年1—3月相关材料的评估,中国与各主要大国之间双边关系的变化如下:中美关系变化为升降降,由1先升至1.1,再降为0.6,1月奥巴马甫任美国总统,双方联系密切,而2、3月美国就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南海问题、西藏问题多次生事,使两国关系恶化;中日关系变化为平降升,由2.1降至2,其间两国就东海和钓鱼岛问题发生纠葛;中俄关系变化为平降平,分值由8降至7.8,主要负面事件是“新星”号货轮遭到俄方炮击,中方进行交涉;中英关系变化为升平平,由5.3升至5.5,

  • 标签: 大国关系 中国 预测 美国总统 钓鱼岛问题 中美关系
  • 简介:在定量衡量双边关系时,我们将双边关系的性质划分为三大类别:敌对、非敌非友和友善。每一类别依照程度再分为两个等级,共计六个等级。敌对分为对抗和紧张两等,非敌非友分为不和与普通两等,友善分为良好和友好两等。六个等级对应的分值范围分别是:对抗(-9--6)、紧张(-6--3)、不和(-3—0)、普通(0—3)、良好(3—6)、友好(6—9)。每个等级再分为低等、中等和高等水平,正值与负值的低、中、高等水平方向相反。例如,在良好等级中,低等水平是3—4,中等水平是4-5,高等水平是5—6;在紧张等级中,低等水平是-3--4,中等水平是-4--5,高等水平是-5--6。每个水平再分为十度,每一度的分值为0.1。

  • 标签: 大国关系 预测 中国 双边关系 分值范围 紧张
  • 简介:2008年是我国劳动争议集中爆发的一年。从北京市的统计情况看,1~9月,该市劳动争议部门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2954件,同比增长103.8%;同期,该市各法院共受理一审劳动争议案件12140件,同比上升89.7%。由于我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进一步扩大,因此,2009年,我国劳动争议会在2008年基础上,出现一些新特点。因此,及时对全国劳动争议趋势进行一个较为客观、

  • 标签: 劳动争议案件 预测 国际金融危机 统计情况 同比增长 北京市
  • 简介: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发达的金融业是一个区域经济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本文首先从资本形成能力和经济结构调整功能这两个维度阐述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其次,通过对杭州地理区位、产业现状、中心城市功能、金融基本禀赋与特征,以及杭州与上海之间联动关系等进行分析,论述杭州在中心城市功能逐渐弱化的形势下,如何通过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来提高中心城市竞争力,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发展战略.

  • 标签: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金融中心 中心城市 杭州 资本形成 发展
  • 简介:中国“大洋一号”科考船已于2005年4月2日从青岛启程,开始了远赴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执行环球大洋科考的任务。其主要目的为采样和调查国际海底区域资源,以确保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战略资源。该环球航次必将推进我国海洋开发战略,包括发展我国大洋事业。笔者认为,有必要论述该环球航次的活动范围——国际海底区域的制度。在论述国际海底区域制度前,应先论述其基础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即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问题。因为,如果没有排他性的权利,投资者和开发者就无法实施勘探和开发国际海底区域内资源活动;并进而无法实现商业开发国际海底区域内资源目的。因此。研究国际海底区域制度是必要的。

  • 标签: 区域制度 海底 国际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区域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