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赵宇亮和陈春英课题组通过与IBMWatson研究院研究员周如鸿进行合作,发现了一种低毒高效的肿瘤抑制纳米药物。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 标签: 纳米药物 抑制肿瘤 低毒 重点实验室 生物效应 肿瘤抑制
  • 简介:阳离子高分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带负电荷的DNA分子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并介导DNA在体外、体内转染细胞是重要的非病毒基因治疗方法。阳离子高分子基因治疗在体内应用主要是通过注射(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和植入(植入表面负载聚阳离子/DNA复合物的材料)等方法实现的。阳离子高分子基因载体安全、易于制备,在过去十多年发展迅速,已成为生物医用高分子的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报道了对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基因载体进行的系统研究,包括以季戊四醇、肌醇、间苯三甲酸、1,4,7,10-四氮杂十二烷为核的聚酰胺-胺树形高分子和聚磷酰胺介导的体外、体内基因传递,研究了聚阳离子基因载体的分子结构与基因传递效率之间的关系,最好的转染效率与聚乙烯亚胺相当,但比聚乙烯亚胺的毒性低得多。半乳糖-聚酰胺胺树形高分子结合体与荧光素酶基因的复合物通过受体介导胞吞作用靶向基因传递到HepG2细胞系,提高肝细胞的转染效率。半乳糖-聚磷酰胺结合体与荧光素酶基因的复合物通过门静脉和胆管注射能大大提高荧光素酶基因在小鼠和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利用主链重复单元含硫硫键的新型聚阳离子与质粒DNA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聚电解质多层膜,利用硫硫键在还原条件下还原裂解的特点,成功实现...

  • 标签: DNA复合物 基因传递 基因载体 聚阳离子/传递效率
  • 简介:在需要最小化燃料重量时,高能燃料非常重要。有一种从树木中提炼的化合物蒎烯,经二聚化后生成蒎烯二聚体,已证明其能量密度和航空燃料JP-10相当。佐治亚理工学院与联合生物能源研究院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改造细菌,让它们能合成蒎烯,有望替代JP-10用在导弹发射及其他航空领域。从石油中提炼JP-10供给有限,将来生物燃料有望补其不足,甚至促进新一代发动机的开发。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美国化学协会(ACS)《合成生物学》杂志上。在前期生物工程的研究阶段,论文资深作者、佐治亚理工学院副教授PamelaPeraltaYahya和同事们已将蒎烯产量提高了6倍。

  • 标签: 生物燃料 佐治亚理工 高能燃料 细菌合成 蒎烯 航空燃料
  • 简介: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完全由自组装DNA纳米结构制成的基因检测平台。该成果发表在了1月11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它可能对基因芯片技术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可能革新在单个细胞内分析基因表达的方式。

  • 标签: 检测平台 结构基因 纳米结构 DNA 自组装 基因芯片技术
  • 简介: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化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对蓝藻进行了改造,使其能生产出丁二醇,这是一种用于制造燃料和塑料的前化学品,也是生产生物化工原料以替代化石燃料的第一步。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论文领导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化学副教授渥美翔太说:“大部分化学原材料都是来自石油和天然气,我们需要其他资源。”

  • 标签: 转基因蓝藻 化石燃料 化学家 制造 美国加州大学 论文发表
  • 简介:在LaAlO3(001)、MgO(001)、SrTiO3(001)衬底以及SrTiO3(001)/PZT(001)种膜上用液相外延方法生长了PZNT薄膜。生长结果表明:在LaAlO3(001)基片PZNT晶粒以三维岛状自发生长。薄膜中有大量的焦绿石异相;在MgO(001)和SrlriO3(001)衬底上,为三维岛状异质外延生长。薄膜中焦绿石异相几乎消失;引入[001]取向的PZT种膜后,岛状三维生长变为二维生长,显著改善了外延膜的质量,获得了完整的PZNT膜。分析了衬底取向对紧邻层纳米尺寸范围的晶粒形成、薄膜晶粒的发育、克服薄膜中异相形成等的影响,总结了获得完整PZNT薄膜的生长条件。

  • 标签: 铁电薄膜 晶粒 种膜 液相外延
  • 简介:英国牛津大学近日发布消息称,当天在伦敦举行的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会年会上,牛津大学生物医药研究中心的达恩·威尔斯博士发表了将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应用在试管婴儿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已面世多年,由美国454生命科学公司牵头开发.这种新技术允许在同一时间、同一表面进行更多的测序反应.与先前的基因测序技术相比,其最大优点是效率高,能大幅减少所需时间和费用.由达恩·威尔斯博士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从去年开始尝试将其应用于筛查由体外受精获得的胚胎(即“试管婴儿”),检测目的主要是胚胎是否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

  • 标签: 临床试管婴儿 基因测序 技术进入
  • 简介: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顾宁教授介绍说。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肿瘤检测方法。包括诊断材料与器件等。正处于积极的研究与发展阶段。如基于发现肿瘤标志物并快速表示的微阵列芯片、纳米碳管传感器、微流道传感器以及检测肿瘤细胞的光纤探针传感器等,部分研究已显示出了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肿瘤检测 纳米科学 研究与发展 微阵列芯片 肿瘤标志物 传感器
  • 简介:肿瘤治疗首先要对其准确诊断.但目前肿瘤诊断常用的成像技术对肿瘤的边界不能精确定位,影响了治疗.记者从中科院获悉,我国科学家成功构建出能够同时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多功能纳米材料,既能对肿瘤精准定位,也能对肿瘤做光热治疗.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先进材料》上.

  • 标签: 功能纳米材料 肿瘤诊断 诊疗 精确定位 成像技术 先进材料
  • 简介: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达纳一法伯癌症研究所、布罗德研究所合作,利用RNA介入(RNAi)方法开发出一种RNA递送纳米粒子系统,能大大加快筛选抗癌药物标靶进程。

  • 标签: 粒子系统 RNA 纳米 递送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 基因
  • 简介:高能所纳米生物效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经过适当化学修饰的一种纳米颗粒具有高效抑止肿瘤生长的效果,却不直接杀死细胞,不仅增强肿瘤小鼠的免疫能力,而且几乎无毒。被认为是提供了实现高效低毒治疗肿瘤梦想的一种可能的新方案。

  • 标签: 肿瘤生长 纳米颗粒 抑止 高能 研究人员 生物效应
  • 简介:据报道,台湾交通大学生物科公立技学系教授林志生与学生团队研发“纳米金球生物检测平台”,只需一滴血与几分钟,就能检测肿瘤细胞转移的可能性,部分关键技术已申请专利。

  • 标签: 肿瘤细胞 纳米金 研发 台湾地区 检测平台 生物
  • 简介:诊疗纳米医学(Theranosticnanomedicine)是纳米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这种以多功能纳米诊疗剂构建的集医学诊断和原位治疗于一体的新技术,有望在未来人类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

  • 标签: 多功能 诊疗 稀土 诊治 肿瘤 纳米医学
  • 简介:7月4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杂志》(JournaloftheNationalCancerInstitute)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题为“磷脂-阿霉素自组装纳米胶束促进对肿瘤的渗透性”的研究论文。这一最新发现表明: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与抗肿瘤化疗药物-阿霉素可自组装形成纳米尺度的新型输送载体,

  • 标签: 纳米载体 化疗药物 抗肿瘤 科学家 学术期刊 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