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岩体的层理、节理及裂隙相互切割,组成了岩体的自然级配.深孔爆破中采用合理的布孔方式,可使炸药能量得以充分利用,岩石破碎率提高,大块率降低,从而获得较理想的堆石料.文章全面介绍了马沙沟水库工程大坝堆石料的爆破开采设计,由于充分利用岩体的自然级配,选定了合理的爆破参数,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

  • 标签: 马沙沟水库 石料开采 爆破方向 孔网参数 微差时间
  • 简介:论述了洞室爆破坝料开采施工技术。对爆破前的组织准备工作、爆破药包的布置、药量的计算,药室、洞室的设计、装药及导洞封堵的施工方法,起爆网路的敷设、爆破安全的监测、爆破后的安全检查以及爆破料的级配情况进行了介绍。

  • 标签: 洞室爆破 施工方法 工艺措施 爆破料级配
  • 简介:依据ET理论,降低农作物的ET,可以达到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进而达到真实节水的目的。此文以邯郸市馆陶县为例,通过对馆陶县项目区开展ET情况的监测,分析了典型区基本点的ET值,得出馆陶县ET值呈下降趋势的结论,说明运用ET理论可实现真实节水。

  • 标签: ET理论 水权 地下水源量
  • 简介: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问题已经是北京市平原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论文选择小汤山和后沙峪地区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分析研究区基岩水开发利用状况,开展基岩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的研究。运用简化的弹性模型评估基岩水开采造成的弹性变形量,结果表明,从1974年截至2010年,小汤山地区地热田总净开采量约9400万m^3,引起的地面弹性变形量约为1.02cm;小汤山地区岩溶水年均开采3000万m^3,年均形变量约0.32cm。后沙峪地区通过估算获得近似值,1961年-2011年期间由于第四系地下水的开采造成的基岩变形量约为1.09cm。

  • 标签: 地面沉降 基岩水 小汤山 地热田 弹性模型
  • 简介:通过分析混凝土骨料(天然和人工)、石料、土料等各种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以及开采获得率与利用率及其它主要技术参数,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乌江思林水电站料场,提出开采工艺、开采运输及加工设备,并就该电站铜鼓拓石料场和工程弃碴利用规划作一介绍。

  • 标签: 乌江思林水电站 铜鼓拓料场 规划 高低系统 弃碴利用
  • 简介:通过对南通地区地面沉降发展历史的总结,分析了南通地区区域地面沉降的特征和形成机理,指出地面沉降的发生主要与不合理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水位下降有关,南通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大的区域与地面沉降速率大的地区有较好的一致性,地下水水位埋深越大的地区地面沉降下降速率越大,两者呈现正相关性关系.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地面沉降防治对策和措施.

  • 标签: 南通地区 地面沉降 地下水水位 相关关系 防治措施
  • 简介:黑河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高130m,心墙粘土方量约138万m^3。本区土料丰富,自1955年以来,曾先后四次对土料进行勘察,共诵查了6个土料场,即①上黄池,②毛家湾,③金盆,④武家庄,⑤永泉,⑧田家沟。

  • 标签: 土料 黑河水库 大坝 粘土心墙堆石坝 料场 土方量
  • 简介:对天津市中心城区、塘沽区、汉沽区和大港区1980年-2013年的地下水开采量、地面沉降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建立了各区域的累计地面沉降量和累计地下水开采量的线性相关关系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此相关性模型模拟累计地面沉降量时误差较小.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三种地下水开采方案,利用该模型对2014年-2020年各区域的地面沉降量进行了预测,发现方案3为最优地下水开采方案,较方案1年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降低比率分别为681.29%和51.47%,较方案2年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降低比率分别为651.65%和41.97%.在南水北调天津输水工程通水后,采用方案3将会大幅减缓天津市地面沉降速率,有效遏制地面沉降的发展.

  • 标签: 地面沉降 地下水开采量 相关关系 南水北调 预测
  • 简介:邯郸东部平原工农业用水主要靠开采浅层地下水,而地下水补给量又主要靠降雨入渗补给形成,进入80年代以来,工农业用水量日益增加,地下水超采严重,引起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根据上述现象,本文通过对邯郸市东部平原区地下水观测资料分析,建立(P_年~_浅~H_末)相关的简易模型,用于解决确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量及其预测等问题。

  • 标签: 年降水量 浅层地下水开采量 年末埋深
  • 简介:根据天生桥一级水电站二号补充料场的地质及爆破条件,进行了3次爆破开挖试验,分析得出了该电站堆石坝体填筑过渡料(ⅢA料)用爆破法直接开采的合理爆破参数、装药结构起爆方式和起爆程序。据此,坝体填筑的近70万m3过渡料(ⅢA料),采取爆破法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大块率控制在3%以下,级配满足设计要求

  • 标签: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 ⅢA料 爆破开挖试验 开采
  • 简介:2002年8月15日至16日,全国水利勘测设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和流域机构以及所属各勘测设计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做了重要讲话。张基尧在回顾“九五”水利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时指出:防汛抗旱取得巨大胜利,为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718亿元,是“八五”的四倍;水利部党组提出了从

  • 标签: 水利勘测设计 设计质量 勘测设计单位 深化设计 设计工作 体制改革
  • 简介:在采用传统的安全系数法或可靠性设计法的问题上,目前在水利和水电部门间存在不同意见。由此给设计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不便。本文概述了水工建筑物向可靠度设计方法发展的趋势及其在相当程度上仍依赖工程经验的水工建筑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潘家铮院士提出的“积极慎重,转轨套改”是解决矛盾的指导思想。可采用在以分项系数表征的极限方程中引入能反映非随机性不确定性的结构系数。迄今,在水工结构设计中,对目标可靠度的确定等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作用和材料性能的分项系数主要根据其自身变异特性,依托专家的工程经验确定。在给定的作用和材料性能的分项系数情况下,由与现行的安全系数套改确定结构系数。简介了经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共同颁布的现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在修编中的转轨套改,并期盼这种处理方式能继续为两个部门所保持。

  • 标签: 水工建筑物 抗震设计规范 可靠性设计 可靠度 转轨套改
  • 简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除害兴利,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工程因复杂的自然条件及严格的运用要求,面临工程泥沙、高速水流、洞室群稳定、深厚覆盖层防渗处理及移民安置等极强挑战性课题。通过大量科学试验研究,并总结国内外的工程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特点,即:①合理拦排,综合利用;②集中流道,互相保护,保持进口冲刷漏斗;③采用多级孔板消能解决高速水流问题;④采取综合措施解决电站汛期发电问题;⑤选择适应黄河特点的带内铺盖的斜心墙堆石坝。

  • 标签: 水利枢纽 小浪底 工程设计
  • 简介:论述了三维协同设计在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中的实践,阐明了其应用理念和管理实施架构,结合双峰寺水库项目。介绍了三维协同设计的具体应用。

  • 标签: 三维协同设计 应用环境 标准 三维数字化
  • 简介:针对三维协同设计过程中的并行多任务冲突问题.建立了工程中三维协同设计的矩形组织结构和并行多任务执行工作流程,并利用系统的任务执行时间、系统任务设计成本和设计质量区间不确定性,结合设计工作逻辑关系和任务的一系列约束,基于系统的多目标决策要求,建立了三维协同设计并行多任务优化模型,实现了根据实际环境条件的不同复杂度任务的协同布置,满足了三维协同设计任务关于质量、效率和成本的目标要求。

  • 标签: 三维设计 协同 任务优化
  • 简介:江口拱坝的设计充分利用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拱坝体型优化研究成果,拱坝选用了椭圆拱坝方案,是目前完全采用优化体形作为基本体形且已建成的最高的拱坝(坝高140m),也是我国最早的3座椭圆拱坝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江口拱坝体型优化研究过程,并详细介绍了设计所采用的椭圆拱坝方案,同时对拱圈中心线曲率半径从拱冠到拱端的合理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对拱坝进行优化设计效率很高,可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出的拱坝坝体应力分布较好,坝体方量较小;对拱坝设计规定拱圈中心线曲率半径从拱冠到拱端必须增大不是必要的,只要对拱坝的应力、稳定有利,曲率半径增大和减小都应是允许的.

  • 标签: 拱坝 设计 体型优化 椭圆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