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室内氨气浓度的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深入研究室内氨气的来源、时间变化、季节影响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室内环境管理策略,创造更安全、健康的生活空间。本文将探讨室内氨气浓度的变化特征,以及这些变化对环境的意义,为建立更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提供参考。

  • 标签: 空气污染 室内氨气浓度 变化特征 环境意义
  • 简介:摘要:利用会昌县两套负氧离子监测站2021年6月~2022年5月的大气负氧离子浓度资料和同站点同期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会昌县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及负氧离子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仙岩风景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的四季变化不大,呈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分布;会昌县城郊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四季变化较大,呈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分布,汉仙岩景区的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在夏季和春季相对城郊更高;汉仙岩风景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逐月波动起伏比城郊小;两个地点的负氧离子浓度在一天的不同时次均表现为两峰两谷的形势,城郊早晨的负氧离子浓度最高,汉仙岩风景区傍晚前后的负氧离子浓度最高,冬季的日变化波动最小;在长时间序列下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表现不太明显,但是降水强度对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有明显的影响,出现短时强降水时负氧离子浓度能够快速增加,随着降水的停止也会快速降低。

  • 标签: 负氧离子 汉仙岩风景区 气象因素 短时强降水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技术测定水溶性有机物中果糖的浓度为11.74384ng/m3。葡萄糖的浓度为74.4574ng/m³。本文对大气水溶性有机物中糖类的来源作出了源解析,并与广州大气中水溶性糖类浓度的作出一个比较,分析得出,土壤微尘的再悬浮是果糖、葡萄糖的主要来源,并且和残枝落叶的腐烂以及农作物的收割、耕作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 标签: 大气颗粒物 水溶性有机物 果糖 葡萄糖
  • 简介:摘要: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直径0.001至100μm的固体和液体微粒组成的混合体系,主要存在低层大气中。沙尘天气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等级——浮尘、扬沙和沙尘暴,沙尘天气的出现是生态环境变坏的关键标识之一。沙漠地区沙尘气溶胶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沙尘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利用1980-2018年塔里木盆地近地面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资料,本文对塔里木盆地地区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和PM2.5的季节、月和年变化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观察其变化规律。

  • 标签: 气溶胶 沙尘 质量浓度 塔里木盆地
  • 简介:摘要:为了解门头沟区冬、春季PM2.5和TSP质量浓度变化特征,选取了了门头沟区2018年12月-2019年5月高密度大气自动监测站点的观测数据,分析了PM2.5和TSP的空间差异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与特殊天气的关系。利用普通克里格插值(Original Kriging)法得到的门头沟区冬、春季颗粒物浓度分布图显示,PM2.5和TSP浓度从由西面深山区向东面浅山区、城区逐渐增大,局部地区的颗粒物浓度存在一定差异,东部地区由北向南逐渐增大。逐月变化表现为春季TSP的质量浓度最高,冬季PM2.5质量浓度最高。逐日变化反映了TSP和PM2.5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受每日气象条件影响显著;逐小时变化呈现双峰趋势,PM2.5的小时变化与TSP相似,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平缓。

  • 标签: PM2.5 TSP 时空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绿建工程的不断普及,绿色工程的验收标准也有了新的定义,即: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 标签: CO监测系统 CO浓度控制 CO浓度探测器
  • 简介:摘要利用2018年8月─2019年2月乌鲁木齐市在线连续监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亚微米细颗粒物PM1.0数据,基于统计学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典型天气条件下PM10、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PM10、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中采暖期颗粒物整体浓度明显高于非采暖期,采暖期PM1.0占PM10的比例也高于非采暖期。在采暖期重污染天气下具体表现为细颗粒物为主的工业燃煤复合型污染,当在非采暖期出现大风沙尘时,粗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远高于细颗粒物和亚微米级颗粒物,说明沙尘天气主要以自然源的粗颗粒物污染为主。

  • 标签: PM10 PM2. 5 PM1.0 典型天气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利用2018年8月─2019年2月乌鲁木齐市在线连续监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亚微米细颗粒物PM1.0数据,基于统计学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典型天气条件下PM10、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PM10、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中采暖期颗粒物整体浓度明显高于非采暖期,采暖期PM1.0占PM10的比例也高于非采暖期。在采暖期重污染天气下具体表现为细颗粒物为主的工业燃煤复合型污染,当在非采暖期出现大风沙尘时,粗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远高于细颗粒物和亚微米级颗粒物,说明沙尘天气主要以自然源的粗颗粒物污染为主。

  • 标签: PM10 PM2. 5 PM1.0 典型天气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水与我们的工作及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但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水体中氨氮浓度是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水体中氨氮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微生物在农用排水中分解的含氮化合物的分解产物。此外,在厌氧条件下,水中的亚硝酸盐也会受微生物的影响被还原为氨。因此,确定水中各种形式的氨氮化合物有助于评估水体的受污染程度和“自我清洁”的能力。此外,在一定条件下水中的氨氮能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时间饮用含亚硝酸盐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本文分析了氨氮水样的收集,保存,运输和测定过程中影响氨氮浓度测定的各种因素。目前,氨氮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Nessler比色法,气相分子吸附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电极法等1。

  • 标签: 氨氮测定 影响因素
  • 简介:摘 要:在采油注水井注入聚合物同时注入表面活性剂,但注入表面活性剂后发现化验注入端聚合物浓度时实际数值和配注相差很大,同时比之前化验的聚合物浓度数值大很多,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表面活性剂会产生吸光值,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值与浓度呈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分子量越大的活性剂吸光值越大[1]。由于现场测聚合物浓度使用分光光度计,它通过测定聚合物的吸光值计算出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产生的吸光值必然会影响聚合物浓度的真实性,所以通过研究注入体系的变化,单井注入表面活性剂浓度情况,注入聚合物浓度状况等实际情况,研究出一套实验方案,排除表面活性剂对吸光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此方法化验出来的聚合物浓度准确,和方案浓度相当,达到预期目的。

  • 标签: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分光光度计 吸光值 注入体系 聚合物浓度
  • 简介: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两种氧化技术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和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主要简述其原理、特点、分类及其应用。力求通俗易懂、解决实际问题,使所阐述的新技术得到推广及应用,在工业废水治理中充分发挥出作用,为水处理行业作出贡献。

  • 标签: 处理 高浓度废水 氧化技术
  • 简介:摘要:瓦斯灾害一直是我国煤矿领域的严重安全隐患,超过限定值的瓦斯浓度极易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Stacking堆叠预测模型。首先构建Stacking堆叠模型,选用LSTM、RNN、MLP作为元模型,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模型,通过设置对比实验,计算了包括RMSE、MAPE和R2在内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与单一模型相比,Stacking集成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四个评价指标与单一模型相比有较大的提升,采用该模型预测瓦斯浓度,可以大幅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瓦斯灾害的概率,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矿区的稳定运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瓦斯浓度预测 Staking模型 LSTM RNN MLP
  • 简介:摘要: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推动绿色发展的国策下,人们越来越注重空气中那些隐形的危害。甲醛浓度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仪器。它通过吸入空气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分析,从而确定 空气中甲醛的浓度。该仪器常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工厂等场所中,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保障人们的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纸浆浓度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纸浆浓度的准确测量对纸浆生产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传统的测量方法如手动采样具有诸多缺陷,而新兴的在线测量技术如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更加精确、高效。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纸浆浓度测量将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本文对各类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展望,为纸浆行业选择合适的测量技术提供参考。

  • 标签: 纸浆浓度测量 红外吸收光谱法 核磁共振法 自动化 智能化 绿色化
  • 简介:摘要:水体中的氨氮和挥发酚是常见的污染物,对水质产生严重影响。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人类活动增加,氨氮和挥发酚的排放量逐渐增加,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然而,目前对于氨氮浓度对水质中挥发酚浓度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尤其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影响关系。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不同环境条件下氨氮浓度对水质中挥发酚浓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将选取不同来源的水样作为实验样品,设计不同氨氮浓度的处理组和对照组,并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测定水样中挥发酚的浓度变化。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讨论,期望能够揭示不同环境条件下氨氮浓度对水质中挥发酚浓度的影响规律,为制定水质管理政策和污染物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不同环境条件 氨氮浓度 水质 挥发酚浓度 影响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从环境保护角度上看,有机高浓度废水往往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并且很难有效予以处理。所以,有关净化处理这种废水并回收再使用的研究课题现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球范围的热点之一。而不同的有机高浓度废水,所用的治理技术也不尽相同。基于此,本文从有机高浓度废水出发,探讨了当前的常见处理技术,仅供参考。

  • 标签: 处理技术 有机废水 高浓度
  • 简介:摘 要:工业废水排放与水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了目前的热点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基于国标检测废水中氨氮浓度,在查阅各种测定废水中氨氮含量的方法后,确定使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作为本次实验检测方法,并列出该方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对上海市人民医院总院、分院,向明轴承,越川轴承水样进行检测并查询《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后得出结论,其中上海市人民医院分院检测结果最好,越川轴承与向明轴承其次,都达到了一级标准,上海市人民医院总院检测结果严重超标,要进行整改处理后才可排放。

  • 标签: 工业废水 氨氮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水是人们生命之源,它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越发严重,该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为了保证人们安全用水,推动社会稳步向前运行,当下人们越发重视废水处理工作,但就当前实际工作情况而言,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依然是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目前国内外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作时多采用物化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及化学处理技术等对其进行整治,结合当前废水处理工作中的难点,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准确把握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技术中的关键点,提高废水处理水平,减少环境污染,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推动社会安全高效运转。

  • 标签: 高浓度 有机废水 治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