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正>回弹作为火场勘查工具箱装备之一,其工作原理是借助对弹簧的压缩,使弹锤产生冲击功能,将能量传给被测试物体;由于弹性变形的差异,反馈的位移也不相同,从而得出的数值也不同。根据这一原理,利用回弹可迅速测试出混凝土表面受火烧损后强度的变化。再与标准的测试数值对比,可以估算出起火的温度和延烧的时间。

  • 标签: 火场勘查 回弹仪 工作原理 冲击功 弹性变形 混凝土表面
  • 简介:文章叙述了结合虚拟仪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LabVIEW软件技术以及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开发出一种新的燃气色谱分析软件,其能够利用老式色谱分析进行分析,具有测试结果显示直观,数据处理快捷准确以及试验费用低廉等优点.

  • 标签: 虚拟仪器 LABVIEW 气相色谱 数据采集 燃气分析
  • 简介:人防工程由于处于地下,最大的特点是潮湿。潮湿是困扰人防工程正常运行管理和使用的主要问题。由于潮湿,导致工程内的电器设备、装修材料和其他物资霉变而造成巨大损失,大大影响了人防工程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

  • 标签: 人防工程 潮湿 THE-Ⅱ总线型温湿度检测仪 电器设备 装修材料
  • 简介:上海市管道煤气是由高热值煤气和低热值煤气掺混而成,高热值煤气有油制气、焦炉气、炭化炉煤气;低热值煤气有水煤气、机炉煤气。国家对出厂管道煤气的热值有一定的指标。目前上海市的出厂管道煤气热值指标是15.491-16.329MJ/m~3(3700-

  • 标签: 记录仪 热值波动 煤气热值 煤气流 管道煤气 水流式热量计
  • 简介:重庆安煤矿设备有限公司地处北碚区,系原煤炭工业部直属企业——重庆煤矿安全仪器厂经股份制改造后组成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资产3000余万元。公司作为生产、制造、研发型企业是国内最早少数几家制造安全仪器的老企业之一,属国内知名专业老厂家,具有生产制造煤矿安全救护仪器、预防检测仪器、监控产品数十年历史。公司拥有万余平方米生产厂房,二百台套机床,五条专业产品生产线,年产值达数千万元。

  • 标签: 有限公司 煤矿设备 矿井设备 重庆 股份制改造 生产制造
  • 简介:三,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是中国建筑和建筑教育界获此个人殊荣的第一人,被誉为“都市文脉的守护者”、“历史文化名城的‘卫士’”、“古城的守望者”。

  • 标签: 建筑保护 古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规划
  • 简介:我厂1996年从上海爱斯特电子有限公司购买一台DM1010型钙铁煤分析(以下简称分析),使用至今已有6年,由于校验及时和保养得当,从未出现生料数据偏差大的现象。该分析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人为误差小、劳动强度低、无污染等特点。不仅提高了生料质量,而且烧成容易,节能效果明显。

  • 标签: 钙铁煤分析仪 仪器校验 DM1010型 滑板机
  • 简介:<正>在家居装修过程中,对于窗户的选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以往人们选用的窗户主要分为木窗、铁窗、铝合金窗、塑钢窗等四种。近年来塑钢窗以其优异的性能和漂亮的外观正在迅速取代其他几种类型的窗户,逐渐成为装饰新宠。但是,很多消费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花了很贵的价钱购买安装的窗户没过多久就出现变形、关不严等质量问题。特别是在刮风,下雨的季节,很多人家的塑钢窗会出现进风、渗水的现象。针对应该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塑钢窗,笔者近日采访了冶金建筑研究总院建材检

  • 标签: 塑钢窗 铝合金窗 水密性 气密性 塑钢门窗 冶金建筑
  • 简介:本文通过对在建筑装饰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改变建筑物布局以及常用的装饰施工方法的分析,总结了一些关于建筑装饰对建筑物适用、耐久、可靠的影响,并希望能给同行提供参考。

  • 标签: 装饰装修 适用性 耐久性 可靠性
  • 简介:人们发现纤维遇水的吸湿性能按下列顺序增加,聚乙烯纤维、钢纤维、碳纤维,不论纤维表面是否经过处理,就碳纤维和钢纤维来说,经过臭氧处理对于改善其吸湿是有效的。就钢纤维和聚乙烯纤维来说,经过丙酮处理对于改善其吸湿是有效的。而对聚乙烯纤维来说,经盐酸和氢氧化钠处理比用丙酮处理更有效。碳纤维经过臭氧处理,接触角可达到0°

  • 标签: 聚乙烯纤维 钢纤维 碳纤维 吸湿性 臭氧处理 表面处理
  • 简介:运用蒙特卡洛有限元法,考虑预应力的随机,分析并计算了点支幕墙预应力索桁架支承体系的挠度最大值的统计特征值,得到其失效概率。进而对索桁架的预应力控制进行探讨。

  • 标签: 索桁架 预应力损失 蒙特卡洛有限元 失效概率
  • 简介: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目标是:在2010年前后,基本完成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基本形成分层次、多元化良性循环的全社会共同发展科学技术的机制.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为中国经济总量再翻一番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基本形成能够支撑中国未来25年发展需求的科技布局.培养出若干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推动一批大学向国际一流大学迈进.在若干重要的科技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造就新一代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带头人.形成一支国际化的科技创新队伍,并向社会不断输送大量高素质的知识劳动者。

  • 标签: 建筑装饰设计 原创性 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领域 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