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于医院而言,病例档案管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由于现在设备以及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医院内部病例档案管理还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所以,本文将对现如今医院病例档案管理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病例档案 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 摘要】 颅脑外伤具体的症状包括:脑震荡、颅骨骨折、颅内出血、颅内血肿等情况。主要救治手段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稳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生理指标,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安全问题。目的 就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选择和制定深入探讨分析。方法 现将于 2017 年 3 月~ 2019年 2 月来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治疗就诊的 82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不同护理方案,对比结果。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针对组,每组患者各 41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性神经外科护理方案,针对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案。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效果及恶性并发症突发概率等数据结果,比较临床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针对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93.45%,高于常规组的 8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护理方案干预后,针对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为 97.56%高于常规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 8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针对组患者恶性并发症的突发概率 4.87%,优于常规组患者 12.20%( P< 0.05)。结论 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期较长,因此,需要实施综合全面的护理措施,以实施监测患者的身体情况、病情和康复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针对性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状况,照顾患者情绪感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效抑制恶性并发症突发概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建议在临床医学护理方案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颅脑外伤 神经外科 针对性护理 治疗有效率 生理状况
  • 简介:【摘要】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鼻饲法常用于昏迷、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等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他们可通过从胃管注入的营养丰富的流食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水、药物与热量。目的观察改良鼻饲法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16年 2月- 2018年 9月在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且住院时间 >12d的危重症患者 58例,采用抽签法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改良组 32例,采用改良鼻饲法管喂肠内营养乳剂, 3次 /d, 500mL/次,用营养泵 200~ 250mL/h泵入;对照组 26例,用营养泵持续泵入肠内营养乳剂 1500mL,泵入时间 >20h。两组营养乳剂均加热并应用恒温器保持其温度在 38~ 40℃。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呕吐、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改良鼻饲法管喂肠内营养乳剂能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的并发症,是较为理想的喂养法。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临床效果 改良鼻饲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全程护理属于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为患者提供出最佳的护理服务水平。目的 分析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 6 年 3 月至 201 9 年 2 月到 中心医院 进行急诊危重治疗患者 60 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 30 例,研究组为 30 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全程护理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 86.7% ,护理满意率为 83.3% ;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为 93.3% ,护理满意率为 96.7% 。研究组不管是在抢救成功率还是在护理满意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 护理模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急危重症护理学传统精品在线课程的运用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部分问题。然后从当下实际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在线开放精品课程的实践策略,希望能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启发。

  • 标签: 高职院校 精品课程 实践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急危重症护理学传统精品在线课程的运用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部分问题。然后从当下实际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在线开放精品课程的实践策略,希望能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启发。

  • 标签: 高职院校 精品课程 实践
  • 简介:摘要探讨急危重症护理学课堂教学主要面临教学容量大、教学资源有限与教学时数少这一矛盾,在教学中注重急救技术和危重监护的训练与操作,同时注意学生急救意识与应变能力的培养。在优化现有教学资源基础上,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任务和角色转变,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 标签: 急危重症护理学 教学方法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