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博彩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着极强的外部性。本文试图以外部性在区域内部可以内部化为前提,从区域视角出发,利用古诺模型来讨论区域博彩政策的制定,并讨论区域层次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标签: 博彩业 外部性 古诺模型 纳什均衡
  • 简介:区域科技创新效率决定区域科技创新绩效,从而决定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本文运用灰靶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测算的结果表明: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劳动者素质、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和投入结构不同是形成我国各区域科技创新效率差异的原因.因此,要提高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必须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和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

  • 标签: 新形势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效率 区域分析 New SITUATION
  • 简介:清代中后期,发商生息成为地方政府运营生息银两制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地方性史料阙如,相关研究还比较匮乏。本文利用土默特左旗清代历史档案,探讨了地方政府的发商生息对当地商贸的影响及其相关问题。地方政府的发商生息以地方商贸经济的繁荣为前提。在地方政府发商生息中,存在着商人承领本银、申解利银两方面的流程,这种流程规定体现出对地方商人的不利影响;从归本期限的角度看,地方政府发商生息虽有"生息"之名,而行"分割利润"之实,形成商人沉重的负担。就生息利银的支出用途而言,发商生息则对地方商业贸易的治安环境、商路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发商生息 商贸繁荣 流程 影响
  • 简介:2009年以来10多个国家级区域规划密集出台,不同发展主题和战略意义的区域振兴规划得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尽管各个区域规划在产生方式、政策支持和战略意义上存在不同,但从总体上看,区域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转变,区域发展战略在布局、目标和方式上的调整也导致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变化。面对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调整下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转型以及应对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 标签: 区域发展 战略转型 特点 意义
  • 简介:1山东进京推介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融资500亿11月29日,山东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推介会在北京举行。推介会共推出了236个文化产业项目,重点项目122个,投资总额1304.62亿元,融资总额567.91亿元。

  • 标签: 项目推介 项目融资 产业重点 投资总额 产业项目 山东省
  • 简介:青岛020中国城市联盟筹备大会于3月16日召开3月16日.青岛O2O城市联盟筹备大会住青岛侣外.有众多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媒体人士共100余人参与了此次盛会。青岛康大集团事业部总经理张庆雷宣布联盟目标.筹备大会开始并致辞,众多嘉宾也在现场做了分享。

  • 标签: 城市联盟 总经理 青岛 董事长 事业部 大集团
  • 简介:12015年企业家活动日暨山东省企业家年会在济南举行4月9日.2015年企业家活动日暨山东省企业家年会在济南举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私誉会长顾秀莲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作主旨报告,副省长于晓明致辞,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崔曰臣出席会议。

  • 标签: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企业家活动 山东省 顾秀莲 李毅中 副省长
  • 简介:推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新世纪中国政府的重大方略。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作为一个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尤其是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和重要,也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同时还是一个国家管理体制的演化问题。只有通过国家管理制度改革,形成区域合作机制,促使资源要素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克服行政区划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负面影响,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才能有效推追区域间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标签: 产权分割 控制权交易 区域协调发展
  • 简介:本文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最本质的含义在于一个区域是否形成了一种有利于知识流动和创造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一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并从区域的角度将技术创新划分为企业内部完成的和企业在区域网络中完成的两种类型,进一步提出和分析区域创新体系所必备的产业集群、优质的生产要素、良性竞争环境、丰富的社会资本和高效的制度体系等5种要素。最后,本文还从内生型产业集聚和外生型产业集聚两种类型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 标签: 区域创新体系 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 区域经济 企业 内生型产业集聚
  • 简介: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作为我国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我国政府提出了发展区域经济战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 标签: 区域经济 发展我国 我国区域
  • 简介: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福建省九地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考察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状况,发现福建省内各城市间区域差异层级明显,并提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政策措施。

  • 标签: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法 区域经济
  • 简介: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各区域间的经济差距问题日益严重。形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区域间所有制结构的差异。解决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具体办法是: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大力推动市场化进程;改变阻碍经济发展的意识形态。

  • 标签: 地区差距 制度 制度差异
  • 简介:产业政策犹如一种外力,作用于一个持续运行的经济系统上,调节其内部各子系统及各种要素的运行状态,不断地纠正偏差,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的、有规律的运行,以取得最佳的社会收益。一般来讲,产业政策是将产业结构理论、组织理论、产业发展理论等作为基本内容,也是对这些理论在宵践中的具体运用。基于此,本文将以区域产业政策作为基本立足点,以国民经济发展为基本目标,从我国实际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出发进行综合性对比研究,并提出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产业政策效力的若干建议。

  • 标签: 区域 产业政策 效力
  • 简介:粮食作为国计民生的物质基础,是立国之本,基于中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等基本国情,必须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依据各地区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生产量和消费量计算自给率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4年,全国稻谷自给率呈"下降-上升"趋势,中南和东北地区及华东部分省份具有比较优势;小麦自给率呈"下降-上升"趋势,中南和华东地区具有比较优势;而玉米自给率始终总体呈"W"型趋势,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优势较大。综合而言,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在粮食自给方面优势较大,而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粮食自给能力相对较弱,因而需要协调区域间利益,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标签: 自给率 区域 主粮 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