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修订的《会计法》于2000年7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作为《会计法》的配套法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已于2000年6月21日发布,并将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会计法》中有关财务会计报告要求的具体化,其发布和实施是全面贯彻落实《会计法》的重要举措,它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又一新高潮的到来,对提高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标签: 企业 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制度 会计法
  • 简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公司制的不断改造,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充分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001年12月美国能源巨子“安然”公司的轰然倒下,作为安然审计的安达信(AA)也频频蝎光,在我国相继发生的银广夏、麦科特、蓝田股份等一系列财务舞弊与审计失败案的发生,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如何提高会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浅析如下。

  • 标签: 会计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质量 会计报告 企业公司制 企业会计信息 审计失败
  • 简介:铁路运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现行的《铁路运输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经过几年的完善,逐渐形成了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为主体,以财务情况说明书(决算说明)、会计报表附注为补充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财务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主要是财务信息,会计报表附注提供的信息主

  • 标签: 铁路运营企业 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管理 中国 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附注
  • 简介:重要性水平在会计报表审计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注册会计师在对会计报表审计时,从审计计划的制定到审计报告的出具均需要使用重要性水平这一概念。但如何正确理解重要性的概念,如何确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却是在会计报表审计实务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拟从实用的角度介绍重要性的概念、报表层次、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重要性水平在审计报告中的应用。

  • 标签: 重要性水平 会计报告审计 会计报表 审计工作 企业规模 固定比率法
  • 简介: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指财务信息的揭示和表述。财务报告体系由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构成。现行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及其附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它对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科学决策,反映管理层的委托经营责任,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报告体系 资产负债表 现金流量表 财务报表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