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螺旋管传热器优越的结构和传热特性,使其在传热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实验方法对其对流传热系数进行了测定,并利用Fluent软件对螺旋管传热情况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水-水螺旋管传热系数.自然对流情况下为350~550W/(m^2·K),强制对流(搅拌状态)下为400~650w/(m^2·K),所建立的Fluent软件模型能基本反映流场的实际情况,其计算结果与实验情况基本吻合。

  • 标签: 螺旋管 对流传热系数 搅拌 Fluent模拟
  • 简介:该文就两种不同可磨系数,不同比重的原媒在磨煤机中进行混合磨制时,混煤的可磨系数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据此对高灰分原煤在磨煤机中的出力降低系数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混煤 可磨系数 高灰分煤 出力降低系数 磨煤机 锅炉
  • 简介:对氧化锆空心球隔热材料进行合理的简化,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氧化锆空心球隔热材料导热系数,并分析空心球半径、温度、发射率等对导热系数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减小空心球半径,降低空心球表面发射率,抽真空等都有助于降低隔热材料导热系数。数值模拟与实验测量结果良好吻合,用数值模拟计算隔热材料导热系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隔热材料 空心球 导热系数预测 数值模拟
  • 简介:本文对影响主量孔流量系数的几何参数、试验方法及试验介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化油器
  • 简介:该文在简述热电站供热热耗的三种分摊法-热量法,实际焓降法和做功能力法之后,提出热量系数修正法,此法以热量法为基础,简便实用,易被热电站和热用户双方接受,在介绍热量修正系数的一些计算与选取方法时,侧重介绍了热电站期望的合理发电电价和供热热价(或/及供冷冷价)对应的热量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

  • 标签: 热量法 焓降法 热电站 供热 热耗 热量系数修正法
  • 简介:在Kumar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碳纳米管水基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模型,通过实验数据(分散剂为SDS的纳米流体导热系数)进行了确认。利用所建模型,得到纳米颗粒体积分数为1.0×10^-3%-2.0×10^-2%时,模型值与实验值的最大偏差为11.04%。

  • 标签: 纳米流体 碳纳米管 导热系数 模型 长径比
  • 简介:本文简单阐述了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的基本原理。在单体电池充电理论的基础上,对单体电池的充电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根据国内外学者对电池组均衡充电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动力电池组均衡充电的各种技术,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为动力电池充电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动力电池 充电 均衡 电池管理
  • 简介:根据气凝胶的纳米孔结构特点,采用由小球体构成的立方阵列单元体结构,建立了描述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气凝胶的气固耦合导热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气凝胶的纳米孔结构和固体颗粒纳米尺寸效应以及高的比表面积值是导致材料具有极低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气凝胶存在具有最低导热系数的最佳密度.在高温下辐射传热是气凝胶传热的主要方式,通过渗碳等遮光处理会显著降低气凝胶在高温下的导热系数.

  • 标签: 绝热材料 气凝胶 有效导热系数 孔结构 超级 纳米尺寸效应
  • 简介:本文简单介绍了发动机谐振进气系统的基本原理,在结合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谐振进气系统各结构参数对充量系数Фc的影响规律。阐述了谐振进气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对可变进气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优缺点。为致力于提升发动机性能和降低排放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谐振 充量系数 进气系统 车用发动机
  • 简介:目前在不同文献中对空气预热处理器漏风系统,漏风率的计算公式及两者相互关系上有着不同的规定或论述,造成实际使用中混乱或不便,本文通过比较,论证和分析,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澄清。

  • 标签: 空气预热器 漏风系数 漏风率 锅炉
  • 简介:根据某型汽油机整车冷却系统布置方案,建立冷却系统一维模型,计算得到水套各进出口边界条件,以该数据作为输入进行冷却水套的CFD分析,对水套关键位置的冷却能力进行评估.并提出水套结构改进方案,最后进行改进结构的CFD分析。

  • 标签: 增压 冷却系统 CFD 水套 有限元
  • 简介:1前言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源以其对CO2排放抑制效果明显、耐久性好、适用范围广而在商用车上大行其道。以此为背景,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柴油汽车在不断降低排放的同时其燃油经济性也明显得到了提高(如图1所示):图1过去四十多年间柴油机油耗不仅降低的历史足迹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的排放法规日趋严格,汽车工业如何满足提高了的法规要求以及在满足法规要求的同时如何保持乃至降低柴油机的油耗成为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另外还有汽车燃油税的酝酿征收。因此,今后的用户将会比现在更加关心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在此,笔者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对如何降低柴油机油耗的问题做一简要介绍。

  • 标签: 燃油经济性 车用柴油机 涡轮增压柴油机 调速器 降低油耗 柴油机油耗
  • 简介:在柴油机设计开发过程中,考虑到热负荷高、各缸孔间冷却均匀性差、缸盖鼻梁区出现热裂等现象的出现,本文对整机冷却水流速与换热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分析,得出冷却水在缸体进气侧从第一缸向第四缸流动过程中,流速与换热系数明显下降,这将会引起柴油机热负荷高、冷却均匀性差;喷油器和气门周边区域换热系数低,这将会是缸盖鼻梁区热裂的主要成因。针对上述设计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潜在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缸体水套设计优化方案、缸盖垫片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模拟计算的手段,得出本文提出的冷却系统优化设计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有效降低产品设计完成后热负荷高、冷却均匀性差以及缸盖鼻梁区热裂等潜在失效风险。

  • 标签: 车用柴油机 冷却 模拟分析 优化设计
  • 简介:扩散系数在化工设计和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传递特性.但其数据却相对缺乏,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方法来预测这个特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简单流体的自扩散系数.模拟分别采用Green-Kubo法(VACF:velocityautocorrelationfunction)和Einstein法(MSD:meansquaredisplacement).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误差在10%左右.两种方法的平均值与实验结果误差在7%左右.同时还模拟了流体自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自扩散系数与温度满足Arrenhius关系,数据相关性在0.99以上,计算得到的自扩散激活能分别为1258J/mol(VACF)、1272J/mol(MSD)和平均值1265J/mol.

  • 标签: L-J流体 分子动力学 自扩散系数 数值模拟 激活能
  • 简介:本文首先论述了本次调查的背景和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我国用柴油的质量标准的特点,生产环节的特点,销售环节的特点,不同地区的柴油消费量特点。根据分析结论进行了市售车用柴油品质和使用状况抽样调查。本次调查范围以北京、济南、上海、长春、西安为重点城市,各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为重点路线。调查分析以加油站零售柴油中的硫含量为重点指标。本文列出了其中8种有代表性的柴油品质全项数据,并在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了一般性描述。

  • 标签: 柴油品质 硫含量 抽样调查
  • 简介:本文选取了10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用柴油,然后化验了这些用柴油的品质,并对这些油样进行了发动机台架比对试验研究,总结了市售柴油品质对用发动机整机性能的影响。

  • 标签: 柴油品质 整机性能
  • 简介:以某型特种为研究对象,在判定其发动机存在异常磨损的基础上,通过实例阐述了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的发动机磨损部位识别方法。选取不同聚类元素的发射光谱原始数据进行磨损部位识别,结论表明,聚类元素的选取直接影响模糊聚类结果,并对磨损部位识别的最终结果产生影响。为提高故障部位识别的准确度,在聚类分析中应剔除零部件中不存在的及工作环境影响较大的元素,并依据发动机材料元素构造合理的磨损部位标准模式。

  • 标签: 发动机 磨损部位 模糊聚类 灰色关联度 光谱数据
  • 简介:本文基于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一辆国Ⅳ柴油公交燃用不同比例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道路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市内典型道路到市郊公路再到高速路,公交的气态物及颗粒物排放率依次升高;不同道路条件下,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CO、THC、PN及PM平均排放率低于纯柴油,CO2及NOx平均排放率略高于纯柴油,并且生物柴油掺混比例越大,对应降幅及增幅越显著.全路况条件下B5(生物柴油体积占比5%)、B10(生物柴油体积占比10%)的CO平均排放率较D100(纯柴油)分别低14.84%、20.60%,THC平均排放率较D100分别低6.12%、13.98%,PN平均排放率较D100分别低17.35%、23.75%,PM平均排放率较D100分别低22.19%、26.60%,CO2平均排放率较D100分别高5.07%、8.08%,NOx平均排放率较D100分别高6.44%、15.69%,

  • 标签: 公交车 不同比例生物柴油 气态物 颗粒物 实际道路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