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钴扩散浸渍法制造PDC超硬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如何实现催化金属钴的均匀扩散渗透,本文从合成实验出发通过选择烧结温度,时间,组装方式,硬质合金钴含量,原料金刚石粒度,真空处理以及添加碳源等七个因素,考察了各因素对钴扩散渗透行为的影响。试图全面了解PDC材料烧结中钴扩散渗透行为的规律性。

  • 标签: 钴扩散浸渍 PDC 烧结 聚晶金刚石
  • 简介:以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扩散钎焊方法制备钛合金多层板,对多层板的界面组织、连接强度及失效断口形貌等进行测试分析,以供钛合金薄板的连接提供技术参考。研究证明:扩散钎焊界面为针状魏氏体组织,界面无化合物形成;室温下界面强度达到母材强度的94%,350℃下界面平均强度为690MPa,延伸率在11%以上;界面魏氏体组织成为裂纹扩展速率增大和界面失效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钛合金 扩散钎焊 强度 断口
  • 简介:采用扩散偶实验方法研究Fe含量对Ti6Al4V合金显微组织性能的影响。通过制作Ti6Al4V-Ti6Al4V20Fe扩散偶,在1000°C经600h扩散退火,在一个样品内获得具有连续成分梯度的合金。结合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纳米压痕,确定Ti6Al4VxFe合金成分-组织-硬度的关系。当合金中Fe含量增加到5%(质量分数)时,时效状态下合金中的α相体积分数降低到55%,同时合金具有最高的硬度,Ti6Al4V5Fe合金将是Ti6Al4VxFe体系中最具前景的合金。HAADF-STEMXRD结果表明,Ti6Al4V5Fe合金在固溶淬火阶段生成纳米尺寸α''层片,这些亚稳的α''层片在随后的时效过程中逐渐长大,并作为α相的形核核心,形成稳定α相。

  • 标签: 扩散偶 Ti6Al4VxFe合金 成分 组织 硬度 HAADF-STEM
  • 简介:喷管扩散段绝热层采用碳布/钡酚醛树脂玻璃纤维布/钡酚醛树脂复合缠绕成形,粗加工后在自然存放中多件产品分层开裂.通过宏微观观察、成分分析热分析等手段对失效件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结合产品浸胶、缠绕工艺开展了模拟复现试验.结果表明碳布界面弱粘接造成层间开裂失效,预浸布预固化工序中局部游离酚含量偏高,缠绕操作引人氧化铁,固化工序中发生络合反应引起纤维表面发蓝,致使界面粘接强度降低,在内应力切削应力综合作用下发生开裂失效.针对该故障提出了预防改进措施。

  • 标签: 喷管扩散段 绝热层 弱粘接 发蓝 游离酚 氧化铁
  • 简介:采用Cu/Ni/Cu扩散偶研究强磁场对Ni—Cu系原子扩散行为的影响。发现该扩散偶在有、无强磁场条件下退火处理时,Ni—Cu系原子互扩散过程中的互扩散系数随着互扩散区内Ni原子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并日.在强磁场条件下退火处理后,所有的互扩散系数均小于相应条件下无磁场处理时的互扩散系数。表明强磁场的施加延迟了Ni—Cu系原子的互扩散行为。分析指出,上述强磁场对原子扩散的延迟行为是通过降低互扩散过程中的频率因子而不是互扩散激活能来实现的。

  • 标签: Ni—Cu 强磁场 原子扩散 扩散偶
  • 简介:复合罩体零件由T2铜罩7A09铝罩经过真空固相扩散焊连接成形。综合运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维氏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焊缝微观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焊缝由多种脆性相组成,焊缝与母材之间形成了明显的扩散层,焊缝及扩散层宽度约0.3mm;两侧扩散层宽度及组织呈明显差异,铝侧扩散层宽度远大于铜侧扩散层,在铝侧扩散层生成了以网状特征为主的脆性相,并在焊接温度应力的共同作用下晶粒发生了动态再结晶,扩散层与焊缝组织呈明显的过渡梯度,铜侧扩散层生成了致密带状脆性相,过渡梯度不明显。

  • 标签: 固相扩散焊 焊缝 微观组织 脆性相
  • 简介:业内认为,我国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的集聚发展将成趋势。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以一定的产业技术为支撑,抱团集聚发展有助于专业化回收、拆解、清洗、再制造公共平台的建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 标签: 汽车零部件 制造行业 集聚 产业技术 公共平台 专业化
  • 简介:为研究固态Ti/Al扩散偶的扩散反应,将Ti/Al箔构成的扩散偶分别在525,550,575600°C退火1~40h。实验结果表明TiAl3是Ti/Al界面处生成的唯一相。TiAl3的优先长大是界面热力学作用的结果。TiAl3相主要向Al箔一侧长大,其长大过程符合抛物线规律。在晶界扩散的基础上,用有限差分方法模拟TiAl3相的长大过程,模拟结果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 标签: 热压 扩散偶 TIAL3 有限差分 数值模拟
  • 简介:为了研究退火温度对镁合金和铝合金结合层的影响,提高扩散层的性能,采用真空扩散结合的方法焊接镁合金(AZ31B)铝合金(6061),然后依据热处理理论在电炉中进行退火处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焊接层的组织进行观察,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量残余应力,借助EPMA检测元素分布。此外,还分别测量材料的抗拉强度硬度。结果显示,扩散层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变宽。相比之下,在250℃退火处理后的试样残余应力值最低,抗拉强度最大。结合实验结果,250℃是镁合金和铝合金扩散结合件的最适退火温度。

  • 标签: 退火温度 扩散接合 扩散层 残余应力 拉伸强度
  • 简介:近日,在广东省揭阳市中德金属生态城表面处理生态工业园,多家电镀企业负责人在谈及入园感受时,共同发出了深切的感慨:“电镀产业'零排放'是一项保护环境、造福百姓的良心工程,我们将全力拥护、加快建设,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入驻园区后,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扶持让我们充满信心,揭阳市经信局的结对支持也有效解决了企业在建设投产过程中碰到的各项问题。”

  • 标签: 电镀企业 揭阳市 绿色发展 资源 集聚 服务
  • 简介:研究Cu-Mg-Te-Y合金在铸态、热轧态、冷轧态的组织元素分布;讨论不同退火温度对Cu-Mg-Te-Y合金组织的改变;分析轧制退火温度对Cu-Mg-Te-Y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轧制工艺获得的合金组织与铸态合金组织相比差别明显,轧制后合金中Mg元素分布比铸态合金的更加均匀,Cu-Mg-Te-Y合金热轧后Cu2Te相被挤碎,尺寸变小,分布更加弥散,继续冷轧后Cu2Te相则被拉长、压扁,呈细条状。冷轧后的Cu-Mg-Te-Y合金在390℃以下退火1h,组织变化不明显,在550℃退火1h后,冷变形产生的纤维状组织发生完全回复再结晶,加工硬化效果消失,抗拉强度大幅度下降,导电率上升。退火温度在360~390℃范围内,Cu-Mg-Te-Y合金可以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

  • 标签: Cu-Mg-Te-Y合金 组织 轧制 退火 力学性能 导电率
  • 简介:在防腐阴极保护领域中,参比电极是最普通且不可缺少的工具设施之一。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对其尚有很多的认识不足误区,影响着管理水平、维护维修的质量。本文结合实际讨论了有关问题,提出了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 标签: 阴极保护 防腐蚀 参比电极
  • 简介:Angloplat称,尽管目前铂铑从最高价向下降,然而来自汽车工业部门的对铂的需求依然强劲。NevilleNicolau,Angloplat公司的CEO,称由于铂价高珠宝业对矿产铂金属的需求降低,同时回收的金属在满足顾客需要。铂价的支撑来自于供应紧张,投资活动弱势的美元。

  • 标签: 工业部门 支撑 汽车 顾客需要 投资活动 CEO
  • 简介:扬力液压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剪板机、折弯机液压机,其主传动为液压传动。这类液压成形设备作为工业基础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运输与冶金化工等重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几年来,以汽车为龙头的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液压成形设备的技术进步,同时国产大型、精密高效的成套设备、自动化生产线、FMC、FMS等先进装备推动了我国的制造业。

  • 标签: 液压设备 成形设备 自动化生产线 展望 基础装备 汽车制造
  • 简介:准时供货是模具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其影响因素建立的数学模型可准确预测交货时间,通过实例分析了各影响因子的权重,为科学管理提供了定量分析。

  • 标签: 交货周期 模型 定量分析 科学管理
  • 简介:老板们经常陷入这样的境地:由于没有人完全信任老板,因而无法保证有效沟通,导致管理者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 标签: 信任 管理者 老板
  • 简介:研究Mg半固态加工对A356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位错攀移控制的蠕变是占主导地位的蠕变机制,它不会受到半固态加工以及进一步添加Mg的影响。Mg提高合金的抗蠕变性能主要是由于在枝晶间区域形成大量汉字型的Mg2Si。半固态加工的样品表现出比铸造样品更好的抗蠕变性能,这是由于Mg在a(A1)相中显著溶解所致堆垛层错能的减少而导致的。

  • 标签: A356合金 显微组织 半固态加工 压入蠕变 位错攀移控制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