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铜箔侧问题是近几年在PCB生产中越来越受大家关滓的问题,因为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IT产品越来越高的信息储存量和处理量成为大势所趋,这就对PCB的线宽和线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单位面积和体积内的线路越多,其所能储存和传输的信息就越多;所以PCB行业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也在逐步改善生产工艺,做出线宽和线距更小的线路板出来;PCB行业的发展对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品质要求,其中对于电解铜箔的品质要求趋向于以下几点:

  • 标签: 生产工艺 电解铜箔 PCB 侧蚀 品质要求 IT产品
  • 简介:管道金属失量评价技术基于脉冲瞬变(TEM)原理。文中简述了近几年来该方法在地下管道腐蚀检测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对此项技术的检测精度、出报下限、符合率以及验证手段等内容作了新的表述。对埋地管道地面检测技术开发提出了新的看法。

  • 标签: 埋地管道 油气管道 金属蚀失量 评价技术 应用效果 脉冲瞬变法
  • 简介:以咪唑啉改性剂、聚马来酸酐、助剂等为原料经调整配比合成试验,研制出一种具有缓阻垢性能的药剂。该产品除了具有较好的缓和阻垢效果外,还具有水溶性好、与其它水处理药剂配伍性能好的优点,经过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HSZ-1缓蚀阻垢剂 研制 应用 油田 含油污水 咪唑啉改性剂
  • 简介:提出一种从黑泥中回收利用钛的新工艺,该工艺包括NaOH水热转化、水洗和H2SO4浸出制备TiO2。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即NaOH溶液浓度为50%(质量分数)、NaOH/黑泥质量比为4:1、反应温度为240°C、反应时间为1h和氧气分压为0.25MPa,钛转化率可达97.2%,主要含钛产物是Na2TiO3。非目标产物Na2TiSiO5在水洗中保持稳定,在水热反应中提高NaOH浓度可以抑制Na2TiSiO5的生成。水热产物经过水洗后,97.6%的Na^+可以回收。含有NaOH的溶液经过浓缩之后可以回用。在较低温度下,水洗物料中96.7%的钛能被较低浓度的硫酸浸出得到钛液。利用所得钛液进一步制备合格TiO2产品。

  • 标签: 黑泥 钛回收 NaOH水热转化 水洗 H2SO4浸出
  • 简介:在内部流场气-热耦合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研究了某涡轮导向器叶片烧故障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前缘和后缘易出现高温区,尾缘上下端壁处有较大的温度梯度,是叶片容易烧的位置;喷嘴积碳、燃油品质不良以及气流结构变化等均易使燃烧室出现温度分布不均,导致导向器叶片出现局部烧;使用中应加强导向器叶片前缘和尾缘的检查,并严格控制暖机和冷机时间,防止发动机超温。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涡轮叶片 数值模拟 烧蚀
  • 简介:本文利用电化学噪声技术检测了304不锈钢在6.0%(质量分数)FeCl3溶液中的点行为。通过电化学噪声的时、频域分析和电化学噪声信号的统计分析以及相应的腐蚀形貌,研究了点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浸泡初期噪声电阻Rn在较高水平波动,试样处于钝化状态;浸泡4~14h为点诱导期,Rn开始降低,峭度和不对称度增大,出现明显的噪声峰,试样表面业稳态点形核,生成的亚稳态点再钝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未发现点;浸泡14~32h为亚稳态点向稳态点过渡期;浸泡22h后,观察到电位噪声突然下降后不再恢复,功率密度(PSD)图低频区出现白噪声水平,亚稳态点发展成为稳态的点,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小而浅的点;浸泡32~48h后材料处于稳定的点阶段,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口径较大且较深的点。

  • 标签: 304不锈钢 点蚀 电化学噪声
  • 简介:用丝束电极作为参比或辅助电极,测量不锈钢材料在不同氯化物浓度溶液中的表面性质差异。发现,对于电极电位、电偶电流和交流阻抗值而言,丝束电极测量数据的极差和氯离子浓度对数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它们作为评价材料点敏感性指标要比传统指标,如:点电位和阳极极化曲线滞后环面积等更加优越。此外,基于自然浸泡试件的材料表面电位极差一时间曲线,也可用丝束电极研究材料的点潜伏期。

  • 标签: 不锈钢 点蚀敏感性 潜伏期 丝束电极 极差指标 NACL溶液
  • 简介:大家知道,传统的用片状溶剂合金生产金刚石的做法是将溶剂合金片与石墨片交替叠加放置在由传压介质构成的腔体中,再通过加压加热使部分石墨变成金刚石。这种方法在我国的金刚石生产中已沿用了四十多年。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缺点,不能够生产数量多、质量又好的金刚石,而且生产成本也比较高。近年来用粉状溶剂合金与石墨粉混合成型作为原料生产金刚石的方法受到人们的重视,

  • 标签: 片状 粉末法 金刚石生产 合金生产 生产数量 生产成本
  • 简介:采用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由纳米、亚微米、微米WC颗粒和CoCr合金组成的多尺度WC-10Co4Cr金属陶瓷涂层,对比了双峰和纳米结构WC-10Co4Cr涂层,在分析了涂层组织的基础上,研究了多尺度涂层的孔隙率、显微硬度、开裂韧性和抗空性能,并分析了多尺度WC-10Co4Cr涂层的空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HVOF喷涂制备的多尺度WC-10Co4Cr涂层具有≤0.32%的孔隙率和高的开裂韧性,涂层中未发现明显的纳米WC脱碳现象。与双峰与纳米结构涂层相比,多尺度WC-10Co4Cr涂层表现出最优异的抗空性能,在淡水中的抗空性能分别比双峰涂层和纳米结构涂层提高了大约28%和34%。多尺度WC-10Co4Cr涂层的优异抗空性能归结于其独特的微纳米结构和优良的性能,能有效阻碍空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 标签: WC-10Co4Cr 空蚀 多尺度涂层 超音速火焰喷涂 显微组织
  • 简介:采用动电位扫描、电化学阻抗谱和电化学噪声等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表面粗糙度304不锈钢电极在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中的早期腐蚀行为。随着不锈钢电极表面粗糙度的下降,304不锈钢自腐蚀电位与点电位均有所上升;电荷转移电阻噪声电阻明显升高,而电位标准偏差与电流标准偏差则有所降低;粗糙度0.25μm的电极在阻抗谱低频区出现45°扩散尾,表明钝化膜表面开始发生扩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与粗糙的不锈钢表面相比,在光滑的不锈钢表面上亚稳态点的产生与生长更加难以进行。

  • 标签: 304不锈钢 电化学噪声 电化学阻抗谱 点腐蚀 动电位极化
  • 简介:研究结果表明,1Cr18Ni9Ti不锈钢在pH=1的酸性NaCl溶液介质中浸泡最初期,噪声电流曲线无噪声峰,噪声电阻大,电化学阻抗谱为一容抗弧,阻抗模值大,电极表面处于稳定状态。浸泡24h噪声电流曲线出现尖峰波动,但波动峰值只有几个微安,噪声电阻直线下降,阻抗谱高频部分为一容抗弧,低频下出现感抗特征,阻抗模值大幅度下降表面处于点诱导期的亚稳状态。浸泡48h后,噪声电流波动峰值突然增大至100μA,噪声峰也增多,噪声电阻基本稳定,阻抗谱低频下的感抗成分消失,点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动电位极化曲线与电化学噪声测试结果表明,1Cr18Ni9Ti不锈钢在pH=1的酸性NaCl溶液介质中的耐点性能随浸泡时问延长而降低。

  • 标签: 1Cr18Ni9Ti不锈钢 点腐蚀 电化学噪声 电化学阻抗谱
  • 简介:采用DTA-TGA研究了(NH4)3AlF6的热分解过程并获得了相关的热力学数据。结果表明,(NH4)3AlF6经三步分解后,固态产物为AlF3,前两步分解的固态产物分别为NH4AlF4和AlF3(NH4F)0.69,三级反应的分解温度分别为194.9,222.5和258.4℃;计算了3个反应温度下相关物质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采用DSC测量了3个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制备了无水氟化铝,XRD分析和失重分析表明,(NH4)3AlF6在400℃下保温3h可以得到高纯度的AlF3。

  • 标签: 氟铝酸铵 热分解 氟化铝 热力学数据
  • 简介:采用微波法制备纳米结构铬锌(ZnCr2O4)。结果表明,经700°C退火后ZnCr2O4为晶型良好的尖晶石结构。研究反应时间和微波照射功率对ZnCr2O4晶粒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量分散X射线(EDX)、透射电镜(TEM)、漫反射光谱(DRS)、光致发光(PL)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所合成的ZnCr2O4样品进行表征。由漫反射光谱(DRS)计算得到ZnCr2O4纳米结构的光带能隙为3.50eV,光致发光光谱分析也证实了该结果。

  • 标签: 铬酸锌 纳米结构 超亲水性 磁学性能 光学性能
  • 简介:本文论述了电解(溶)后物料的基本力学性质及破碎细化特性,并简要介绍了针对其特性所研制的选择性破碎细化解离设备的研究情况及其应用效果。

  • 标签: 人造金刚石 破碎特性 装备研究 应用效果
  • 简介:瞬时断电和探头是现场常用消除IR降的两种方法,本文通过现场测量数据以及理论分析,对比了两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结果表明,瞬时断电中参比电极的位置对测量结果有影响,极化探头不受位置的影响;探头和瞬时断电都不能消除由杂散电流引起的IR降,但探头比瞬时断电要小很多;因此,探头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消除IR降的测量方法。

  • 标签: 瞬时断电 极化探头 IR降 阴极保护
  • 简介:采用耦和流场的相场模型,考虑热扰动影响因素,模拟非等温条件下低雷诺数过冷熔体强迫层流对流动向枝晶生长的影响。以高纯丁二腈(SCN)过冷熔体枝晶生长为例,分析熔体有流动和无流动时二次枝晶形貌差异的原因;研究过冷熔体层流速度、流动向一次枝晶臂偏转角度和枝晶尖端生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推导枝晶尖端前沿熔体流动速度值与枝晶生长时间的理论表达式;定量对比其理论值与模拟值,结果吻合较好。

  • 标签: 相场法 层流 枝晶生长 计算机模拟 凝固 流动速度
  • 简介:将合成的假乙内酰硫脲(PGA)用作铜-钼分离抑制剂。该药剂闭路实验结果表明:假乙内酰硫脲在较小的用量下对黄铜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经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两次精选,可获得Mo品位大于26%、回收率大于89%的浮选指标,而用Na2S做抑制剂时钼的回收率下降了2%。药剂吸附量测试结果表明,PGA与丁基黄药在矿物表面发生竞争吸附,PGA在黄铜矿表面上的吸附量远大于在辉钼矿表面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GA在黄铜矿表面是化学吸附,而在辉钼矿表面属于物理吸附。前线轨道计算结果表明,在PAG分子中,硫原子是反应活性的中心。利用矿物、丁黄药及PGA的费米能级能量大小可以从电化学作用角来度解释PGA的抑制机理。

  • 标签: 假乙内酰硫脲酸 黄铜矿 辉钼矿 抑制剂 铜钼分离 竞争吸附
  • 简介:传统湿法炼锌过程产生大量富含有价金属资源的铁锌废渣,铁的分离是实现铁锌废渣中有价金属资源回收的关键。提出含大量铁锌的锌浸出渣选择性还原焙烧-浸出分离铁和锌的新方法。通过热力学分析确定铁锌分解过程中Fe3O4和ZnO产物的优势区域,并发现V(CO)/V(CO+CO2)比是控制铁锌还原焙烧产物物相的关键因素,在V(CO)/V(CO+CO2)比在2.68%-36.18%范围内,铁锌优先分解生成在Fe3O4和ZnO。通过TG分析,确定铁锌还原焙烧的最佳条件为焙烧温度700-750°C,CO体积分数6%,V(CO)/V(CO+CO2)30%。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富含铁锌的锌浸渣进行还原焙烧处理,焙烧产物经浸后,锌的浸出率达70%,铁的浸出率仅为18.4%,实现锌浸渣中锌和铁的有效分离。

  • 标签: 铁酸锌 锌浸出渣 还原焙烧 金属分离
  • 简介:印度企业领袖的管理风格很独到,他们通常把企业的成功归功于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互助意识。他们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激励员工培养这样的态度。

  • 标签: 员工 企业 激励 印度 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