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当听到“我们需要改善焊缝质量”这句话时,你通常联想到的是:需要做更多的检查,因此需要雇佣更多的人;提高质量很可能降低产能,增加成本和花费更多时间;

  • 标签: 早期检查 生产效率 设计 焊缝质量
  • 简介:轴承在运行159min时出现异常,拆解后检查发现1粒滚珠表面存在裂纹,内圈、外圈等处未见明显异常。通过对滚珠外观进行观察,对裂纹断口进行宏微观观察、能谱分析、材料显微组织、硬度等进行检测分析,确定了失效性质,并对其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故障滚珠失效性质为疲劳开裂;原材料铸造孔洞缺陷在后续加工过程中被拉长、压扁而保存下来,并以微裂纹形式存在于钢材内部成为疲劳源,最终导致了疲劳失效,该孔洞缺陷是在电渣熔炼过程中形成且后续未被切除干净的残余缩孔。

  • 标签: 滚珠 裂纹 疲劳 铸造孔洞缺陷
  • 简介:采用计时电流方法和对恒电位电解得到的沉积产物进行SEM观察,研究稀溶液中铅在铜电极上的成核和生长过程。根据电沉积条件不同,铅的成核分为连续成核和瞬时成核两种形式。随着溶液中Pb(II)浓度和电沉积时超电势的增加,成核形式从连续成核转变为瞬时成核。无论是哪种成核形式,在恒电位电解的成核和早期生长阶段,生成的铅颗粒都是蛛网状的。根据蛛网状颗粒的形状和导致它们生成的电沉积条件,这些颗粒属于海绵状颗粒。对连续成核和瞬时成核条件下的铅沉积产物的形貌观察表明,存在两种成核极限。

  • 标签: 电沉积 成核 生长 形貌 计时电流法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锻造行业已进入工业发展的高速期,并越来越显示出其桥梁与基础的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锻造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的锻压设备、锻造工艺迅速得到普及应用,使我国锻造工业迎来一个质的飞跃。但是,锻造行业还存在一个关键问题没得到有效解决,并影响和制约着锻造工业的高速发展,那就是环保问题。锻造环境污染问题的源头就是锻造常用的石墨系列脱模剂,其污染程度众所周知,可谓万恶之源。

  • 标签: 工艺模式 环保 锻造行业 热锻 锻造工业 工业发展
  • 简介:开发了一套在材料疲劳实验机上直接在线测量超声非线性系数的实验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3组不同加载应力下的镁合金试件疲劳在线非线性超声检测,同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镁合金材料随着疲劳周数增大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原位观察。结果表明,在疲劳寿命的55%之前,随着疲劳周数的增加,位错滑移产生的驻留滑移带增多,微裂纹萌生扩展,超声非线性系数随之增大;在疲劳寿命的55%之后,宏观裂纹的出现使超声衰减系数增大,超声非线性系数有减小趋势。微观观察结果可以很好地验证超声实验结果。另外,高周和低周疲劳以及拉-拉和拉-压等疲劳模式的变化对实验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非线性超声 AZ31镁合金 疲劳损伤 驻留滑移带
  • 简介:“眼看着一个集装箱的破铜烂铝就那么‘咔嚓’的一下子被倒在码头边的空地上。然后,一个大磅加我们两口子,这就开卖了。开着破卡车的、骑着农用三轮摩托的,甚至蹬着平板车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你捡一堆废铜、我挑一块废铝,生意好的时候,一两天就卖完了;生意不好的时候或者赶上刮风下雨广箱子废料一星期都卖不完,我们两口子就要轮流在这荒郊野外守着,总要有个人在,

  • 标签: 物流模式 废料 贸易 集装箱 平板车 废铜
  • 简介:由聚和国际电子五金城主办,中国工商银行、华中科技大学、台湾金钿集团、一通网络共同协办的“跨越鸿沟。聚焦名镇,聚和国际电子五金城辞旧迎新系列活动”于2005年12月29日在东莞市长安镇正式展开。

  • 标签: 金城 跨越 模式 营销 展示 中国工商银行
  • 简介:采用动电位扫描、电化学阻抗谱和电化学噪声等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表面粗糙度304不锈钢电极在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中的早期腐蚀行为。随着不锈钢电极表面粗糙度的下降,304不锈钢自腐蚀电位与点蚀电位均有所上升;电荷转移电阻噪声电阻明显升高,而电位标准偏差与电流标准偏差则有所降低;粗糙度0.25μm的电极在阻抗谱低频区出现45°扩散尾,表明钝化膜表面开始发生扩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与粗糙的不锈钢表面相比,在光滑的不锈钢表面上亚稳态蚀点的产生与生长更加难以进行。

  • 标签: 304不锈钢 电化学噪声 电化学阻抗谱 点腐蚀 动电位极化
  • 简介:提出CAM/CAM系统的单元体系模式。遵循COM技术思想和开放性原则,将自己有特色的算法独立实现于各个构件之中,根据用户的任务需求组合构件,嵌入在用户当前的应用环境中,而无需开发大而全的系统。

  • 标签: CAD/CAM COM 开放性 单元体系
  • 简介:2007中国国际模具、模具装备及相关工业展览会于2007年6月11~1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在上海国际模具展期间,记者从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了解到的信息显示,中国模具工业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模具行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主要表现为:大型、精密、复杂及长寿命中高档模具及模具标准件的发展速度快于一般模具产品;塑料模和压铸模比例增大;专业模具厂数量增加,能力提高较快;

  • 标签: 模具业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 生产模式 集群 行业结构调整
  • 简介:模具的质量不仅关系到生产制品的质量和性能,而且直接影响到制造成本和效率,所以模具失效分析和改性技术应当从系统工程角度来分析。在对模具服役环境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模具包括冷作模具、热作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工作状态和主要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从可靠性角度对模具产品可靠性体系的分类、特征量、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模具 失效分析 可靠性技术
  • 简介:通过对大型模具项目从开发到交付验收整个过程的介绍,展现现代化模具项目多元化管理的思路和优势,进而去思考未来项目管理发展的方向。

  • 标签: 大型模具 项目管理 多元化
  • 简介: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6]31号)的精神。《预备技师专业设置目录(暂行)》所对应的职业资格,实行预备技师培养考核制度中规定了专业名称模具制造与维修预备技师,对应职业资格名称工具钳工。一名模具技师作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无不是从初级模具工——中级模具工——高级模具工——模具预备技师——模具技师——模具高级技师逐步发展而成的。从职业定向看。每类职业都按照自己的轨道循序渐进,都是由稚嫩走向成熟,从简单无序趋于复杂有序。要想成为一名社会所需的预备模具技师人才是需要学校、企业、自身三者共同付出的艰苦努力,在预备模具技师成长提高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捷径可寻。以下笔者从技师的能力目标出发。就技师培养的模式和课程作了一些思考,一是缓解技师培养的燃眉之急,二是寻找技师培养的最佳途径。

  • 标签: 技师学院 模具制造与维修 预备技师 人才 培养
  • 简介:通过对模具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分析,指出目前高职院校模具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 标签: 职业院校 模具设计与制造 培养模式
  • 简介:据中国海关总署8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铜进口量延续了今年5月份以来的强劲增长态势: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总量为41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2.04%,为2012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LME及上海期货交易所两市铜库存也出现了有趣的变化。6月底以来,LME铜库存持续减少,由6月25日的高点接近68万吨降至目前不足60万吨。更为反常的是,在尚未

  • 标签: 进口量 铜材 中国 上海期货交易所 现金 数据显示
  • 简介:导爆管是爆炸序列中爆轰能量传递与放大的重要元件。通过对导爆管及其零部件的结构、功能和典型失效案例的介绍,总结出导爆管的功能失效模式主要包括瞎火、半爆、威力不足、意外起爆和结构损坏,零件及材料的失效模式主要包括管壳锈蚀、药剂受潮、药剂变质、药剂受污染、装药结构缺陷、装药量超差、装药密度超差等,并分析了各模式的失效原因;讨论了按产品功能和按零部件组成这2种导爆管的失效分析方法;为给出导爆管失效分析的一般分析方法,采用FMECA法对导爆管的功能、零件材料的各种可能失效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火工品 导爆管 失效模式 分析方法
  • 简介:“《中国制造2025》高度聚焦绿色主题,绿色作为一个关键词在《中国制造2025》一文中出现了46次,同时明确要‘全面推行绿色制造’。落实‘全面’这一要求,必须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革新传统设计、制造技术和生产方式,实现全面绿色化,加快构建起以绿色为特征的制造体系。”绿色工业发展高峰论坛暨2015年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年会近日在江苏盐城召开,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在年会上作出上述表示。

  • 标签: 绿色制造 制模 中国制造 工业节能 全生命周期 传统设计
  • 简介:面对制造业的转型之痛,温州商会积极为陷入危机的中小企业代言,从此文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努力已初见成效。由于受到制造业萧条的影响,下游需求萎缩,目前再生金属企业也面临困境,此时的再生金属企业、行业协会如何整合资源,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从这篇文章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 标签: 温州模式 商会 中小企业 体制 再生金属 整合资源
  • 简介: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应保持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服务于区域内模具产业的新型工业化建设。同时,由于我国模具产业发展不均衡,不同区域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不尽相同。高职院校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结合各自的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改革和发展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 标签: 高等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新型工业化 人才培养模式 模具设计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