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进一步推进污染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甘肃省“十一五”污染任务,甘肃省决定,污染任务完不成将被“一票否决”。

  • 标签: 甘肃省 减排 污染 “十一五” 项目建设
  • 简介:2008年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比2007年持续下降,全国主要污染物已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2010年有望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

  • 标签: 污染物减排 “十一五” 二氧化硫
  • 简介:介绍了鄂钢电炉炼钢厂集束炉壁氧枪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原炉壁氧枪存在的问题,对改造后的集束炉壁氧枪的特点、运行情况以及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介绍。

  • 标签: 炉壁碳氧枪 脱碳速度 泡沫渣 炉渣
  • 简介:中国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王宝辉教授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Licht教授共同研发出太阳能无炼铁技术。这在国际上是首例,被英国皇家化学会及许多国际媒体称为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性的炼铁技术

  • 标签: 炼铁技术 太阳能 试验成功 无碳 化学化工学院 华盛顿大学
  • 简介:实施节能减,必须认识到我们面临的严峻环境现状,正确处理资源、环境和发展三者的关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和环保意识,加大执法与监管力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标签: 节能减排 资源 环境 发展
  • 简介:结合当前节能减要求,简要介绍了进行能源统计工作改革、完善的必要性,寻求解决能源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新途径,并对当前能源统计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节能减排 能源统计 改革
  • 简介:在全面推进“十一五”节能减工作,创建节约型企业之际,本文通过阐述矿山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含义,结合金川集团公司三矿区采矿、掘进、充填、品位管理、设备管理、机械化作业等生产实践,分析了优化矿山技术经济指标对节能减的影响。

  • 标签: 节能减排 通用指标 专用指标 影响
  • 简介:以SiO2、碳黑和少量添加剂(CaO,MgO或Al2O3)为原料,在流动氮气中于1350~1550℃下,对SiO2热还原-氮化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样S-1,S-2分别在1400℃和1450℃加热4h后,均生成Si2N2O和Si3N4混合物;在1550℃保温4h,这2种试样生成的产物均为SiC.试样S-3在140℃和1450℃加热4h后所得产物为Si3N4和SiC.氧化物添加剂可以促进热还原-氮化反应的进行,并保留在生成的粉末体中,在随后的粉末热压或无压烧结中起烧结助剂的作用.

  • 标签: 二氧化硅 碳热还原-氮化 添加剂 氮化硅
  • 简介:3月24日,大冶有色冶炼厂的《铜火法精炼过程中采取天然气与蒸汽混合还原工艺操作工艺》获国家专利,这是该厂利用技术改造助推低经济的举措之一。近年来,该厂坚持科技创新,冶化废水、废烟、废气实现循环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长。

  • 标签: 有色冶炼厂 经济效益 技术改造 低碳 助推 大冶
  • 简介:以V、Al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技术制备V2AlC材料,比较了2种燃烧合成方式,即热爆合成与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对反应合成V2AlC的影响。对V-Al-C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探讨反应合成V2AlC材料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V/Al/C粉体热爆合成产物的主相为V2AlC和少量的VCx和AlV3。2V/Al/C的热爆产物中V2AlC晶粒呈板条状形貌,长度约为10μm。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消除AlV3副产物,并可显著促进V2AlC的合成,但不会形成单相V2AlC。添加适量的Sn可促进单相V2AlC的合成。2V/Al/C粉体自蔓延高温合成的产物的主相为V2AlC,少量为VC0.75。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促进V2AlC单相反应合成。2V-Al-C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达2767K。并提出反应合成V2AlC的反应机制,即VC与V-Al液相反应合成板条状晶粒的V2AlC材料。

  • 标签: V2AlC 燃烧反应 合成
  • 简介:分析了KR、LD、LF、RH、CC等工序对管线钢、硫成分的影响,根据各工序的工艺特点,考虑炉机匹配问题,采取提高铁水温度、加强原料管理、优化精炼工艺、开浇炉与连浇炉、硫成分区分控制等措施,使管线钢的、硫成分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管线钢 温度 原料管理
  • 简介:本文介绍了搭配使用新疆高熔点、高品位铬矿,结合25MVA矿热炉炉型参数,生产低硅高铬铁的实践,指出影响低硅高铬铁稳定生产的关键因素。

  • 标签: 铬矿 技术 高碳铬铁
  • 简介:将铜粉和碳粉分别按质量分数为Cu-2%C和Cu-8%C配比混合,经过高能球磨得到铜-复合粉末,然后冷压成形,压坯在H2气氛、820℃温度下烧结2h,获得铜-石墨块体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电导率测试仪等对高能球磨后的复合粉末和块体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与导电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球磨时间与含量对铜-复合粉末与块体材料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混合粉末经高能球磨,得到亚稳态Cu(C)过饱和固溶体,经固相烧结后形成“蠕虫状”组织。随球磨时间延长,材料密度先增加后减小,球磨24h时密度最大,Cu-2%C和Cu-8%C材料的密度分别为7.58g/cm3和6.79g/cm3;电导率随球磨时间延长而增加,球磨72h时Cu-2%C和Cu-8%C的电导率分别为54.2%IACS和33.0%IACS。

  • 标签: 铜碳 复合材料 机械合金化 烧结
  • 简介:安达摩剂是由我国研制开发的世界最新一代多效复合润滑油添加剂。它含有多种摩、抗磨有效物质,当它以3%~4%的比例添加到各类润滑油(脂)中后,能在摩擦表面上形成坚韧的物理、化学吸附膜,具有极高的摩、抗磨和极压性能。经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节能计量测试技术服务中心等单位对本摩剂所做的试验

  • 标签: 减摩剂 国家重点实验室 极压性能 有效物质 摩擦学 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