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采用Ag-Cu-Ti钎料连接C/C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连接层的微观结构与相组成,并测试连接层的剪切强度。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连接层的剪切强度跟连接温度与保温时间有关;在850℃、保温30min条件下获得的连接层剪切强度最高,达到26.7MPa;同时连接层与基体材料形成机械嵌合,界面发生元素扩散和冶金反应。钎焊连接层形成固溶体和化合物,包括Ag(s.s)、Cu(s.s)、Cu4Ti3和TiC。剪切断口形貌表明钎焊层与C/C坯体之间结合较好,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

  • 标签: 炭/炭复合材料 AgCuTi 钎焊连接 组织结构
  • 简介:针对国内对高性能隔热材料的广泛需求,以炭纤维毡为预制体、热固性树脂为先驱体,采用浸渍-固化-炭化的方法制备新型低密度隔热复合材料。研究浸渍液的浓度、树脂和毡体的类型、层间粘接剂的浓度和类型、固化时所加的外部压力等因素对材料密度的影响,并借助扫锚电镜观察、分析样品的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长纤维毡作预制体、呋喃树脂作先驱体,浸渍液浓度为8%,层间粘接剂选用环氧树脂,固化压力为1200MPa时,复合材料的密度为0.17g/cm^3,热导率为0.19W/(m·K)。

  • 标签: 隔热材料 炭/炭复合材料 低密度 影响因素
  • 简介:通过对浸渍前后C/C复合材料抗弯性能、剪切性能和耐压性能的比较,分析了浸渍工艺过程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浸渍工艺使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明显改善:抗弯强度由浸渍前的101MPa提高到浸渍后的159MPa,剪切强度由浸渍前的8.6MPa提高到浸渍后的12.1MPa,抗压强度由浸渍前的82MPa提高到浸渍后的136MPa.浸渍前后C/C复合材料断口的扫描电镜照片分析可得出浸渍工艺的生长层有与CVD工艺类似的微观结构的结论.

  • 标签: 浸渍工艺 C/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 简介:以CVD工艺预增密至一定密度的自制刹车用/(C/C)复合材料和国外C/C复合材料刹车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中温沥青及高温沥青为浸渍剂,对C/C刹车片进行浸渍-炭化新工艺补充增密处理.结果表明:自制及国外C/C刹车片均具有较好的可浸渍性;可以采用沥青浸渍-炭化法高效增密;两种沥青相比,高温沥青残炭率更高,但也易产生难石墨化;针对整个沥青而言的宏观残炭率与只针对样品而言的实际残炭率的差距随着炭化压力提高而变小,因而,为了快速制取C/C复合材料刹车片,必须提高炭化压力;新工艺补充增密后C/C复合材料刹车片样品各项性能比增密前均有显著的提高.

  • 标签: 炭/炭复合材料 沥青 炭化 残炭率 摩擦 磨损
  • 简介:采用浸渍技术制备多种/复合材料磷酸盐抗氧化涂层。在700℃下测试涂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浸渍混合成分磷酸盐涂层的/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明显高于浸渍单一成分磷酸盐涂层试样,其最佳抗氧化效果为20h氧化的质量耗损率仅为0.98%。采用SEM观察相关试样氧化实验前后的表面形貌,发现单一磷酸锌或者磷酸锰的涂层在氧化时挥发严重,单一磷酸铝的涂层则发生团聚;混合组分的涂层成分的挥发则得到有效抑制,无团聚现象,并提出了混合磷酸盐的复合抗氧化机制。

  • 标签: 炭/炭复合材料 磷酸盐涂层 抗氧化
  • 简介:以不同纤维体积分数(21%、26%、32%)、不同布毡质量比(3:1,2:1,1:1)的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hemicalvaporinfiltration,CVI)制备平板/(C/C)复合材料,研究预制体结构对CVI致密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纤维体积分数增加,整体毡的增密速率及最终密度都逐渐减小;布毡比对增密速率及最终密度影响很小。材料网胎中热解圆壳厚度沿材料厚度方向呈内部小、两侧大的对称分布;增加纤维体积分数或增加布毡比,材料内部的热解增厚程度随之减小。纤维体积分数为21%的预制体最适宜采用CVI工艺进行增密,增密80h密度达到1.69g/cm3,热解生长均匀。

  • 标签: C/C复合材料 预制体结构 化学气相渗透
  • 简介:在MM-1000型摩擦试验机上,对/复合材料分别在氮气和空气中模拟正常着陆能量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氮气中,/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较高,达到0.32~0.4,磨损率较低,质量磨损率为18mg/次,线性磨损率为1.4μm/次;在空气中,材料的摩擦因数较低,为0.2~0.3,但磨损率较高,质量磨损率为48mg/次,线性磨损率为3.8μm/次。磨损表面及磨屑的SEM形貌表明:在空气中,材料摩擦表面易形成炭纤维、基体相互脱离的磨屑,其主要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在氮气中,则有纤维与基体连接良好、大尺寸的磨屑出现,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

  • 标签: 炭/炭复合材料 氮气 摩擦磨损
  • 简介:摩擦过程中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分布状况是摩擦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复合材料制动盘湿式制动试验,将制动过程中的摩擦生热等效为瞬时移动面热源,按传动学理论计算制动盘与冷却润滑油的对流传热系数,建立三维循环对称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制动盘的温度分布,给出典型时刻的温度场分布云图及温度升高引起的热应力场。利用有限元分析刹车制动过程的温度场,可为摩擦材料的研制及制动盘的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 标签: 制动盘 温度场 移动热源 有限元分析
  • 简介:介绍了85kA预焙阳极电解槽块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具有四爪双排排列结构的阳极钢爪块,表面中间空余处开出一道凹槽;同时在碗两边薄弱环节处各增加一个保护层,结果既节省原料又耐腐蚀.

  • 标签: 电解铝 预焙阳极电解槽 阳极炭块 炭耗
  • 简介:采用包埋-刷涂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ZrSiO4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测试手段分析该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并研究SiC单涂层和SiC/ZrSiO4复合涂层在1500℃静态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包埋法制备的SiC内涂层结构疏松,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氧化55h后质量损失率仅为0.5%,但氧化58h后,涂层内部形成大孔洞并产生贯穿孔隙,导致涂层失效,质量损失率迅速增加到2.1%。SiC/ZrSiO4复合涂层由非均质镶嵌式结构的ZrSiO4涂层紧密覆盖在SiC内涂层表面而成,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氧化198h后质量仅增加0.5%,并且基本不再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复合涂层不仅能自愈合外涂层的缺陷和裂纹,还能抑制氧化过程中大孔洞的形成,避免贯通孔隙的产生。

  • 标签: SiC/ZrSiO4复合涂层 SIC涂层 抗氧化性能 C/C复合材料
  • 简介:用丁腈橡胶(CTBN)共聚改性酚醛树脂作为浸渍剂对纸坯体进行浸渍,经模压固化、炭化和石墨化工艺制得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纸。研究浸渍剂中丁腈橡胶含量对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CTBN含量增加,纸的孔隙率、透气性及导电性能均得到改善。并且发现炭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程度对纸导电性能的影响大于石墨化度的影响。随CTBN含量增加,纸的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当丁腈橡胶添加量占酚醛树脂质量的30%时纸强度达最大值。所得PEMFC用纸性能参数如下:电阻率18.0mΩ.cm,孔隙率65.6%,透气度为2050m1.mm.cm^-2.hr^-1.mmAq^-1;抗拉强度30.14MPa和抗弯强度68.15MPa,分别比改性前提高了28%~1165%。

  • 标签: 炭纸 改性 丁腈橡胶 强度
  • 简介:酒钢焦化厂目前拥有4座焦炉,全年产焦炭约189万吨,焦炭的外送任务较为繁重,一出现问题严重制约生产,给焦炉生产带来不便。本文对运焦系统皮带压事故进行研究,避免今后发生类似事故。

  • 标签: 酒钢焦化厂 皮带压炭
  • 简介:采用活性吸附法对株冶冶炼废水进行了COD去除研究,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活性用量、反应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粉末活性为吸附剂,当pH值为8.5,搅拌时间为0.5h,活性用量为0.25g/L,温度为25℃时,COD去除率达到64.87%,出水COD约为20mg/L。

  • 标签: 冶炼废水 活性炭吸附 COD
  • 简介:飞机刹车盘在压力系统提供的压力作用下,动盘和静盘相互摩擦,产生摩擦力矩。刹车压力的大小对飞机刹车盘的摩擦性能具有较大影响。通过对3套刹车盘在不同压力状态下的刹车试验,对整套刹车盘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分析飞机刹车盘在可用刹车压力条件下,摩擦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码研制的A320系列飞机刹车盘在整个刹车压力区间内,摩擦因数、平均力矩等性能指标均在国外原件的性能范围内,与国外原件具有等效的刹车性能。

  • 标签: 炭刹车盘 刹车压力 摩擦性能 刹车试验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前铝电解废旧阴极块的特点及处理和利用现状,并根据集团公司产业特点提出了目前东兴铝业废旧阴极可能的处理和综合利用途径。

  • 标签: 废旧阴极 综合利用 萤石替代品 浮选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法对盐酸预处理后的活性(activatedcarbon,AC)进行负载TiO2改性处理,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比表面积及孔径测试(BET)、热重分析(TG/DTG)、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对负载TiO2前后的活性结构与理化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凝胶的最佳煅烧温度为450℃,制得的TiO2/AC复合体表面及孔道中有絮状或颗粒状的TiO2存在,Ti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为24.91%,晶体类型为锐钛矿型;同时,TiO2/AC表面形成一些Ti—O键的含氧官能团。活性负载TiO2改性后,比表面积降低23.1%,比电容升高16.4%,电吸附性能提高,可作为电极材料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无机盐离子。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预处理 TIO2/AC 比电容
  • 简介:以8种不同孔结构的活性为实验对象,利用低温N2(77K)吸附法测定活性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并将其涂布到铝箔集流体上组装成双电层超级电容器。以1mol/L四氟硼酸四乙基铵的乙腈溶液(Et4NBF4/AN)为电解液,利用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技术研究活性的比表面积、中孔和微孔分布以及孔容等对双电层电容器倍率衰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的适量增大均能提高活性的比容量;中孔的适量增加不仅可以减小超级电容器的电阻,还可以提高活性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降低大电流充放电时的电容衰减。当电流密度从0.15A/g增大到9.6A/g时:中孔活性的比电容衰减率平均为14.13%,而微孔活性的平均衰减率为20.58%;中孔表面积对比电容的贡献由10.10μF/cm2下降至9.95μF/cm2,而微孔表面积的贡献则由5.68μF/cm2下降至4.21μF/cm2。

  • 标签: 超级电容器 活性炭 孔分布 倍率衰减性能
  • 简介:专利申请号:CN201320325426.5公开号:CN203320140U申请日:2013.06.07公开日:2013.12.04申请人:湖南中大冶金设计有限公司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铝电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铝电解阴极块与阴极钢棒组装结构,包括阴极块和阴极钢棒,所述阴极块底面上设有与阴极钢棒形状匹配的钢棒槽,所述钢棒槽至少有一个,其对应匹配安装的阴极钢棒也至少有一个,阴极钢棒的侧面与阴极块的钢棒槽内壁接触面上设有保持阴极钢棒与阴极块紧密接触的结构。

  • 标签: 铝电解技术 阴极钢棒 阴极炭块 组装结构 实用新型专利 形状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