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一种以对甲氧基肉桂酰和甜菜碱为配方的新型紫外线吸收剂被认为比类似的盐型水溶性紫外线吸收剂更具亲和性。它是一种比二苯甲酮-4更好的色彩保护剂。NirmalKoshti、ShubhangiNaik和TanajiJadhav介绍了这种新型水溶性遮光剂。

  • 标签: 化妆品 遮光剂 水溶性配方 对甲氧基肉桂酰 甜菜碱 配方
  • 简介:研制了以水溶性热固树脂、耐温聚合物、超微粉体颗粒增强剂及延迟剂组成的煤层封堵剂,并对封堵剂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封堵剂初始粘度低,流动性能好,成胶时间可调;可渗入煤层孔缝与煤层胶结性能好,固化后具有吸水微膨胀性能,能压实软煤层;煤层封堵剂耐高温、高压和高矿化度,耐腐蚀性能强,具有较高的成胶强度和封堵能力,封堵率达99.6%以上。

  • 标签: 封堵剂 聚合物 热固性树脂 粘度 抗压强度
  • 简介:公开号CN1546559A公开日2004.11.17申请人顾德超(201100上海市朱莘路879弄83号101室)本发明高分子环保型材配方及工艺涉及一种利用聚烯烃工业回收废料生产的挤出型材。本发明配方包括聚烯烃工业回收料、填料,由有聚丙烯树脂、聚烯烃工业回收料构成的高分子组份,与填料、颜料、加工助剂组成,所述填料为碳酸钙、滑石粉、碳黑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 标签: 聚烯烃 回收料 高分子环保型材 配方
  • 简介:针对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塞氏比色超标问题,对颗粒白土脱色的可行性,和性等方面进行对比试用,解决了航煤的比色问题。同时航煤经颗粒白土脱色以后,改善了航煤的其他质量指标,如酸值、洁净度等。

  • 标签: 颗粒白土 比色 白色脱色 工艺 航空煤油
  • 简介:通过转鼓试验考察了不同硫含量、芳烃含量及烯烃含量汽油对车辆的排放、加速性及燃料消耗的影响,并在M111发动机上进行了汽油对发动机进气闯和燃烧室沉积物生成倾向的试验,考察了汽油及清净剂的清洁性能。

  • 标签: 欧Ⅲ排放 清洁汽油 汽油清净性 使用性能
  • 简介:精细化工事业部加强现场管理,6kt/a新DCP开车一路顺利,各项指标呈逐月提高态势,大颗粒DCP得率明显提高。2005年初由于粉状的DCP比较多,而市场需求表明,用户希望生产大颗粒DCP。他们开展了技术攻关和提高大颗粒得率竞赛。DCP大颗粒得率从2005年初的62%提高到年末的87%;异丙苯单耗由1180kg降至1167kg,保持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 标签: DCP 大颗粒 得率 国际先进水平 现场管理 精细化工
  • 简介:通过实验筛选适合锦90块的弱凝胶深部调驱剂配方,对调驱体系中聚合物的增黏性、热稳定性和抗剪切性,以及不同交联剂体系的成胶性能进行了考察,确定最佳配方为:0.2%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Y+1.0%酚醛类交联剂FQ1。该弱凝胶体系稳定性好,凝胶以整体形态存在,在单管岩心实验中可提高驱油效率6.21%。

  • 标签: 锦90块 弱凝胶 深部调驱 筛选
  • 简介:为满足国内高档柴油机油的生产需求,润滑油上海分公司研究所在石科院引进台架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添加剂单剂开发了CF-415W/40柴油机油,通过所有台架试验,满足API规定的质量指标要求,并在行车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使用性能。

  • 标签: 上海分公司 生产需求 CF 国内 国产化 开发
  • 简介:综述了碱炼大豆油和基因改性大豆油及其配方油在加压差示扫描量热(PDSC)和旋转氧弹(RBOT)试验中的氧化安定性能,以及添加剂对改性大豆油的低温流动性能的影响。其中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大豆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其氧化安定性越差;抗氧剂二戊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DDC)和抗磨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SbDDC)的复合在改性大豆油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氧协同性能,尤其在基因改性大豆油中,聚α-烯烃(PAO)和添加剂的复配使其起始氧化温度(OIT)和氧化诱导时间(IPT)均超过了相同配方的PAO油样。倾点试验结果表明,PAO和降凝剂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改性大豆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 标签: 改性大豆油 添加剂 氧化安定性 协同 低温流动性
  • 简介:文南油田是一个典型的高温高盐稀油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主力油层已大面积水淹。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研制了抗盐耐温颗粒调驱剂。室内的热稳定性、抗盐性能和膨胀速率实验表明,所研制的调驱剂能适应文南油田的地层特点,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针对文南油田调驱的主要目的是挖掘主力油层剩余油潜力,确定了调驱区块的选择原则。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水驱前缘监测和实时监测等工艺技术。

  • 标签: 高温 高盐 调驱 效果 文南油田
  • 简介:针对目前元固相完井液存在的问题,以羟乙基纤维素增粘剂、磺化沥青降失水剂、磺化烤胶降粘剂、氯化钠、氯化钾、碳酸钙、氯化钙、溴化钠及甲醛杀菌剂等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一种新型低伤害无固相完井液及其高密度配方体系。该体系pH值为8—9,表观粘度为36—52mPa·s,API失水量可控制在10mL以下,120℃热滚10h后的性能基本无变化,90℃热滚16h后的红泥岩回收率达96.8%,常温下放置14天后不沉降、不发霉。研究结果表明,该无固相完井液体系对油气层伤害低,配方中碳酸钙可酸化溶解,可泵性好,对红泥岩等的水化膨胀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较好的抗温性、沉降稳定性和防腐性。

  • 标签: 完井液 低伤害 无固相 高密度体系 配方 性能评价
  • 简介:美国能源部Ames实验室和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09年4月宣布,开发成功一种独特的方法,采用海绵状、大孔纳米颗粒从海藻收获生物燃料油类,而不伤害海藻,从而将新的纳米颗粒基海藻油抽提工艺推向商业化。这种纳米田园技术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生产循环时间。

  • 标签: 美国能源部 纳米颗粒 抽提工艺 海藻油 商业化 生产成本
  • 简介:塔里木盆地中东部顺托果勒地区及邻区已取得重大油气突破,为了对该区早中奥陶世颗粒滩的发育及分布展开进一步研究,应用钻测井、岩心、薄片、地震等资料,对颗粒滩的特征、演化、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区发育局限台地中低能颗粒滩、开阔台地中低能颗粒滩、开阔台地中高能颗粒滩、台地边缘颗粒滩、台地边缘生物丘-生物礁等沉积亚相,且不同滩体间常交互沉积。鹰山组沉积时期,顺托果勒地区为台内缓斜坡—低凹带,广泛发育开阔台地颗粒滩,导致局部地层厚度增大;一间房组沉积时期,随着海平面快速上升,台内颗粒滩向古城地区和顺托果勒北部地区迁移,从而使得这2个地区地层厚度增大。研究认为,古地貌是颗粒滩发育与否及其发育模式的决定性因素,而海平面的变化控制了颗粒滩的发育过程和沉积样式。

  • 标签: 沉积相 颗粒滩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