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微观模拟实验是研究储层剩余微观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有效方法,通过不同渗透性储层的微观仿真模型及不同粘度原油、不同驱替压差的水驱微观模型实验,较好地揭示了剩余微观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为进一步认识和挖掘储层剩余潜力阐明了机油,指出了方向。

  • 标签: 储层 仿真模型 微观模拟 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 控制因素
  • 简介:利用润滑加氢基础生产果冻蜡,在炼油厂普通石蜡的基础上,拓展蜡的新品种,最大限度地提高加氢基础的附加值,为炼油厂加氢基础增加了一种新用途。

  • 标签: 加氢基础油 果冻蜡 实验室 研究 润滑油 透明胶体
  • 简介:以缝洞型油藏为研究对象,基于缝洞型油藏全直径岩心,模拟油藏温度、压力条件,考察该缝洞型油藏水驱后期注N_2,CO_2和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的驱效果。结果表明:前期水驱对储层底部原油采出程度高;气驱主要对储层"阁楼"进行驱替并将其空间位置降低,N2驱提高采收率最低,为7.16%;CO_2驱提高采收率最大,为17.35%;后期水驱过程中,N2驱提高采收率最大,为22.28%;CO_2驱提高采收率最低,为5.53%。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建议缝洞型油藏注气驱开发中使用N_2作为注入气。

  • 标签: 缝洞型油藏 全直径岩心 注气驱油 提高采收率 阁楼油
  • 简介:针对江37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开采稠油过程中出砂严重的情况,进行了注表面活性剂降黏驱室内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筛选实验表明,FPS-H分散型稠油降黏剂与江37稠油油田采出污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可使/水界面张力下降到0.05mN/m,稠油乳化降黏率达到92.1%。驱实验结果表明,FPS-H降黏剂驱最佳注入量为0.5PV,最佳注入速度为1.0mL/min,注入方式应选择0.5PV段塞-后续水驱方式,注入水温度不宜超过50℃。

  • 标签: 稠油 降黏剂 驱油 实验研究
  • 简介:通过开展中、高渗透性油层模拟注水驱实验,以稳态法测定-水相对渗透率,制备饱含油至残余的不同含水率岩样,对岩样进行岩石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及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研究岩石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参数及荧光显微图像特征随含水率上升的变化规律及趋势,总结中、高渗透性油层水淹变化录井资料响应特征,探讨其水淹机理并对实验数据中产生的特殊现象进行分析。实验证明录井各单项资料能够反映中、高渗透性油层不同水洗状况下的特征,为今后录井资料评价中、高渗透性油层水淹程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高渗透性油层 水驱油实验 岩石热解 饱和烃气相色谱 荧光显微图像
  • 简介:1.润滑的组成润滑是由不同等级粘度的基础配以不同比例的几种添加剂调制而成。对于发动机油,基础通常约占90%,剩下是添加剂。基础油质量对于润滑油性能至关重要,它提供了润滑最基础的润滑、冷却、抗氧化、抗腐蚀等性能。但为了提高润滑的性能,在润滑中还包含了提高其

  • 标签: 矿物油 加氢油 合成油 基础油 特点 润滑油
  • 简介:据WrightKillen$Co公司预测,根据今后5年内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世界基础需求将由1993年的3710万t增加到2000年的4293万t。1990~1991年间为衰退期,美国、西欧需求量减少10%,前苏联减少20%;1992~1995年间为回复期,1991年后北美、西欧需求增长率为2%~3%,发展中

  • 标签: 润滑油基础油 需求增长率 世界经济 回复期 发展速度 公称能力
  • 简介:随着润滑产品质量的提高,对APIⅡ类及Ⅲ类基础的需求将较快增长,而传统的溶剂精制已不能满足要求。目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主要有加氢处理、溶剂精制-加氢处理组合工艺、催化脱蜡和异构脱蜡3种加氢工艺。本文对加氢技术的特点及其专利技术和应用情况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加氢技术 润滑油 异构脱蜡
  • 简介:以重整生成或其中的抽余为原料,采用我国自己开发的加氢脱烯烃技术,生产苯类产品及溶剂,该技术在国内8套工业装置上推广应用,年创税利约1亿元,可满足环保要求,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加氢脱烃烃 溶剂油 催化重整 生成油 抽余油
  • 简介:1996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一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点,并与石油大学、北京石科院、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所合作培养在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同时与美国西南研究院(SWRI)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00年,由国家人事部批准成为西北首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之一。2002年,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技术中心成立了油品联合实验室。

  • 标签: 中心联合实验室 兰州润滑油 开发中心
  • 简介:1996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点,并与石油大学、北京石科院、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所合作培养在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同时与美国西南研究院(SWRI)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00年,由国家人事部批准成为西北首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之一。2002年,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技术中心成立了油品联合实验室。2003年,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成立了石油

  • 标签: 联合实验室 润滑油公司 研究开发中心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交通大学
  • 简介:以糠醛为溶剂对抚顺石油一厂减五线馏分油溶剂精制的抽出油进行抽提,制备了橡胶填充。考察了抽提温度和剂油质量比对产物收率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剂油质量比一定时,温度升高,产物收率上升,芳烃含量下降;当温度一定时,随着剂油质量比的增大,产物收率上升,而芳烃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综合考虑产物质量和收率,本实验范围内较适宜的操作条件为:抽提温度80℃。剂油质量比3.0。在此条件下,产物收率为63%。芳烃含量为58.84%。

  • 标签: 橡胶填充油 糠醛 润滑油 抽出油 抽提
  • 简介:主要介绍了炼油事业部非大庆原油评价、基础油质量状况、开发和生产中档润滑概况等,并对用非大庆基础开发中高档润滑产品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目标。

  • 标签: 非大庆油 原油评价 开发 润滑油 基础油 产品质量
  • 简介:润滑型封存防锈是使用范围较广的一类防锈,它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安全、启封容易;缺点是涂刷时易流淌,不仅浪费油料,影响环境,还会降低防锈性能.而增加润滑型封存防锈的触变性后,可以改善其易流淌的缺点,即使在立面也能形成稳定的油膜,减少其流淌流失,相对提高了防锈性能[1].

  • 标签: 润滑油型 防锈油 触变性 防锈性能 封存
  • 简介:聚内烯烃(Polyinternalolefins,PIOs)是欧洲提出的一种基础,可作为美国API基础分类中的补充。美国API将基础分成Ⅰ—Ⅴ类基础,欧洲提出的聚内烯烃可作为API基础分类中的Ⅵ类,而且这类基础的分类目前仅限于欧洲。聚内烯烃基础日前主要由Sasol公司的烯烃和饱和物制造厂生产,该生产厂位于意大利的Sardinia地区,

  • 标签: 聚α-烯烃合成油 烃油 Sasol公司 基础油 API 生产厂
  • 简介:介绍了GTL工艺的发展以及由GTL工艺生产的润滑基础可能的应用前景及影响情况.由于GTL润滑基础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且国内对GTL工艺的技术开发已形成大量试验室成果,建议尽快完成工业性试验,使中国在润滑基础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标签: GTL 基础油 润滑油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