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亟需建设智慧地矿,构建地矿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应用3S、现代通讯、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工作流程、公共数据、应用软件、基础设施和各种标准联系起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不同应用系统和数据之间的无缝集成和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地质大数据,为政府决策、矿产勘查、环境监测和公共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撑,为地矿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 标签: 智慧地矿 矿产资源 信息共享
  • 简介:研究准确合理的煤层气年度配方法,对于指导油气开发企业生产和后续开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目前适用煤层气的五种配产方法进行研究,从研究方法思路、适用条件、主要特点和存在优缺点等方面分别对五种配产方法进行详细剖析。不同条件下的区块应选择其适应的一种主要配产方法,对同一个区块,应该同时使用多种配产方法进行计算预测,相互对比,印证生产运行指标可行性。通过实际的应用,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误差较小。

  • 标签: 配产 产气量变化因素 开发效果分级 产能到位率
  • 简介:为了引导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本文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煤层气气水运动的理论应用。提出煤层气虽然是吸附气,但其开发后,气和水是运动的,气往上部运移,水往下部运移。受其影响顶部的井往往高产、腰部低产、翼部不产,生产中也出现了自给性(平缓部位)、外输性(构造翼部)和输入性(构造顶部)等三种产气曲线类型。建议开发布井优化时考虑煤层局部构造的影响,在其顶部少布井、翼部多布井、鞍部不布井,实现少井高产,达到合理开发的目的。

  • 标签: 煤层气 气水运动 高效开发
  • 简介:本文通过建立近井地带煤层"洞穴模型",对煤层压裂过顶替数量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编写压裂设计,现场进行了3口煤层气井过顶替压裂试验,并对3口井产气效果(见气时间、产气量、产气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践证明:过顶替压裂井在解吸时间和产气量方面均优于常规顶替压裂井,煤层气井压裂应该过顶替。

  • 标签: 煤层气 压裂 过顶替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采用高能气体冲击波对煤层气低产井进行二次压裂,疏通产气通道,提高产气量的解堵工艺。该工艺主要通过加装张力封隔器,限定高能气体做功空间,获得最好的压裂效果。通过在压裂管串上加装纵向液压减震器、筛管、胛检测短节等,确保坐封性能、加水平衡压力、记录压力变化的需要。通过安装700型压裂井口、高压三通、容棒油管短节等,确保管串和井口设备的安全,并实现密封条件下的投棒起爆。

  • 标签: 高能气体 压裂 解堵张力 封隔器
  • 简介:以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樊庄区块多分支水平井开发实践为基础,对煤层气水平井开发生产规律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水平井适应的地质条件,研究发现樊庄区块拉张区水平井产气能力最高,平衡应力区次之,而挤压区最差。然后通过生产数据统计分析,认为煤层气水平井单位面积产水指数、采气速度两个开发指标产气量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煤层气产气较高的水平井单位面积产水指数一般小于50,且其采气速度控制在5%左右。

  • 标签: 煤层气 应力 连通性 产水指数 采气速度
  • 简介:通过对白杨河矿区含煤地层的分布特征、煤层气控气地质条件和富集规律的研究,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八道湾组下段(J1b1)的39、41和42号煤层。39、41和42号煤层全区分布稳定,厚度大、含气量高,煤层分别控制了一定的储量规模,试采资料也已证实了39、41和42号煤层具有较好的产能潜力。39、41和42号煤层为3个相对独立的煤层气藏。39、41和42号煤层顶底板岩性主要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其含水性弱、渗透性差,封盖条件较好。

  • 标签: 煤层气藏 含煤地层 八道湾组 白杨河矿区
  • 简介:昆明主城区位于滇池以北沉积平坝区,高原湖相沉积软土分布广泛,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地面沉降。本文利用短基线(SBAS)技术对昆明市主要区域(近900km2)进行大规模的地面沉降研究。实验中采用了17景C波段ENVISATASAR雷达影像和9景L波段ALOSPLASAR雷达影像,利用StaMPS软件SBAS算法反演昆明市2007-2010年的地面沉降。两种影像的时间序列分析结果均表明:小板桥、河尾村等沉降中心沉降速率持续上升;三竹营、吴家营、小渔村等新的沉降中心正在形成;吴家营、大塘子、河尾村、小渔村、雨龙村等沉降中心已经连为一体。得出的地面沉降趋势实地历史水准测量结果较为一致,验证了SBAS技术进行地面沉降监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地面沉降 短基线(SBAS) 昆明市区 STAMPS
  • 简介:近年来随着沁水、鄂东两大煤层气田进入稳定开发阶段,全国大部分煤层气田开展全面勘探工作以后,产量递减法、数值模拟法以及刻度区类比法等可靠程度较高的可采资源量预测方法被大量使用,而且技术可采资源量预测深度也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由以往的1500m以浅,拓展到2000m以浅。本文结合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过程中的典型盆地,对以上几种技术可采系数预测方法进行了应用评价,为第四次资源评价煤层气可采资源量预测奠定了基础,也为未来煤层气勘探部署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煤层气 地质资源量 可采系数 技术可采资源量
  • 简介:青海省内病险水库多建于20世纪70—80年代,存在建设标准偏低、质量差的现象,且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按设计正常发挥效益。对青海省内病险水库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并以部分水库为例,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方式及处理效果进行初步评价。

  • 标签: 坝体渗漏 坝基渗漏 不均匀沉降 治理措施
  • 简介:以韩城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煤矿井下精细观察和描述,以及产出煤粉镜下形态观察的方法,阐述了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煤煤粉产出的关系。研究表明,韩城矿区各煤层构造煤普遍发育,厚度百分比约46%,3号煤层发育鳞片煤为主,5号煤层以碎粒煤为主,碎裂煤次之,11号煤层以碎裂煤和碎粒煤为主;煤体结构类型决定了煤粉产出的破坏形式、产出特征及产出的倾向性,构造煤是煤粉产生和产出的主要控制因素。因此,查明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煤的平面展布规律和纵向分布特征,对煤层气的区带优选和储层改造层段选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煤体结构 煤粉 煤层气 韩城 控制因素
  • 简介:为顺应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常态的需求,文章在分析增城国土信息化成果的基础上,借助物联网、互联网+、3S等新技术,建立增城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系统,并对系统的总体规划思路、业务架构规划、系统框架设计和系统主要功能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 标签: 新常态 国土资源 动态监管 信息化
  • 简介:以洪河干堤滑坡为实例,针对性勘察、分析河道滑坡产生的原因,探讨防治方案,对相关工程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洪河 河道滑坡 地质勘察
  • 简介:本文通过对常规煤岩裂缝扩展监测方法优缺点进行分析,从煤岩无损化角度出发,提出了应用CT扫描技术对煤岩裂缝扩展进行分析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和割理等弱面对水力裂缝扩展有重要影响;水力裂缝在穿透弱面扩展过程时压力曲线存在明显的憋压,产生沿割理方向的水平缝,沟通割理过程中压力曲线上下波动明显。

  • 标签: 煤岩 裂缝扩展 CT扫描分析
  • 简介:针对沁水盆地研究区块(以下称研究区块)受到构造破坏,煤体结构复杂,易于垮塌,对煤层气开发影响较大,目前对区内煤体结构分布规律研究不足,制约了区内煤层气产能提高。通过利用研究区块测井资料钻井取芯样品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选择双侧向电阻率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密度曲线等测井曲线对15号煤层煤体结构精细划分,建立了煤体结构划分标准。

  • 标签: 测井曲线 15号煤层 煤体结构划分标准
  • 简介: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获取、处理和集合各基本空间单元的要素数据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通过图形处理空间数据运算有机地结合,解决了自然分区和行政分区界限中的若干要素的切分问题。随着GIS在种植适宜性分析中应用技术的日益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应运而生并成为发展的热点前沿,将现有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详细阐述了基于WebGIS的河南作物适宜性分析系统的技术方法,并对系统需求分析、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组织、种植适宜性分析、系统实现等一一进行介绍。

  • 标签: 农作物 河南省 适宜性分析 WEBGIS
  • 简介:根据低丘缓坡资源的适应性评价原则,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征询法确定研究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土地适应性评价模型,以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功能为技术支撑,对研究区域内可开发利用的低丘缓坡资源进行适应性评价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使得对刚性因子的处理更为直观快速,整个评价过程不仅是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结合,还融入了定位分析的技术,使分析结果更加的准确和客观;另外,通过对研究区建设开发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可以精确定位适宜建设区,大大降低了开发利用的风险及成本;研究区内-等适宜区仅占总低丘缓坡资源的4.85%,因此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显得尤其重要.

  • 标签: 低丘缓坡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适宜性等级
  • 简介:煤层气水平井洞穴完井是目前沁水盆地煤层气应用最为广泛的水平井完井方式,关键技术之一是造穴技术。华北油田经过近10年的煤层气开发实践,经历了探索、改进、创新和完善4个阶段,结合水力造穴和机械造穴工艺的优点,形成了煤层气水平井洞穴完井的复合造穴工艺并配套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造穴工具,满足了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的需求。

  • 标签: 华北油田 煤层气 水平井 造穴技术
  • 简介:莫桑比克某石灰岩矿床位于Zimbabuwe克拉通和Limpopo活动带东段及莫桑比克褶皱基底南端接触部位、Save/Limpopo和BaixoZambeze海岸盆地内。矿体赋存于古近系始新统CheringomaFormation(TeC)上部钙屑灰岩中,呈层状单斜产出,矿体厚度、品位变化均较稳定,矿石质量优良,均为Ⅰ级品。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较好,基本满足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技术要求。矿床受地层、岩相及建造控制,为一典型沉积型矿床。

  • 标签: 石灰岩矿床 地质特征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 简介:通过分析山西煤层气L型井施工的技术特点,总结L型水平井导向技术流程,建立着陆导向和水平段导向两个阶段的井眼轨迹调控模型,形成了现场导向时极具可操作性的煤层气L型水平井导向技术方法。2015年在现场实施应用5口井,取得了煤层钻遇率提高5.72%、钻井周期缩短1.35天的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地质导向 地层对比 煤层气 地层倾角 M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