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过去10年里报刊上有关知识分子问题的文章和报道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统计,发现它们的重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历了如下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政治地位问题期(1978—1980年),第二阶段:社会地位问题期(1982—1985年),第三阶段参与经济期(1986—1988年)。

  • 标签: 中国 知识分子 社会角色 社会地位 政治地位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面积算工作越来越重要,每一项与土地有关的建设工作都离不开土地面积算工作,同时,土地面积算的方法也已经从手工算时代发展到了计算机软件计算时代。由此可见土地面积算的精度也越来越高;速度也越来越快。土地面积算的方法有:解析法、图解法、求积仪法、光电求积法、徕卡全站仪直接测量法和清华山维绘图软件面积计算法等。土地面积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佳的面积算方法。

  • 标签: 解析法 图解法 全站仪直接测 量法 绘图软件面积量算法
  • 简介:在阐述面积算误差的同时,重点分析了用坐标法计算面积时宗地形状对面积精度的影响.据研究,宗地面积算的方法不同,其精度就有所不同.在采用解析法中的坐标法算面积时,宗地面积的精度不但和界址点的精度有关,还和宗地的形状有关.在面积相同,界址点个数相同,界址点点位中误差相同的情况下,宗地为正多边形时其面积算的中误差最小.

  • 标签: 宗地 面积 精度
  • 简介:随着我国的离退休制度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和体制改革中各行各业定编定员工作的全面开展,高等院校已有一大批老年知识分子离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这对于干部、教师队伍的年轻化起了促进作用,为高等院校加速培养青年教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面对高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中人才紧缺的现状,注意充分发挥高校离退休知识分子的“余热”,努力使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高校 离退休知识分子 离退休政策 科研工作
  • 简介:煤层气(瓦斯)是煤矿中的一种有害气体,也是一种优质能源,将抽出的瓦斯加以利用,就能变害为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前把瓦斯抽放单纯看成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一种有效措施,注重的是它的社会效益,而对经济效益却重视不够。本文通过对煤矿井下瓦斯抽放的系统研究,提出以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作为反映煤层气抽放条件的综合性指标,确定了瓦斯抽放有效性系数,并对瓦斯抽放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经济评价的教学模型,并结合几个典型矿井的具体情况,计算出了矿井煤层气经济回采

  • 标签: 瓦斯抽放 矿井安全生产 回采 煤层气 瓦斯涌出量 煤矿井下
  • 简介:本文预测了中国煤层气远景资源约25-35万亿m^3。,分布于39个含煤盆地或68个聚煤单元的八套含煤层系中;又探讨了煤层气不同于常规石油天然气或固体煤的勘探特性;划分了压力封闭气藏、承压水封堵气藏、顶板水网络状微渗滤封堵气藏和构造圈闭气藏四大类煤层气气藏类型;分析了煤层气高产富集的基本条件,特别是从煤的区域热变质、区域压实变质和构造应力变质上,论述了对煤层气高产富集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指出了热变质压力封闭及承压水封堵区、应力一热变质承压水封堵区和轻压实变质、后期抬升的承压水封堵区是煤层气高产富集最有利的地区。

  • 标签: 煤层气 富集因素 含煤盆地 承压水 抬升 构造圈闭
  • 简介:近年来随着沁水、鄂东两大煤层气田进入稳定开发阶段,全国大部分煤层气田开展全面勘探工作以后,产量递减法、数值模拟法以及刻度区类比法等可靠程度较高的可采资源预测方法被大量使用,而且技术可采资源预测深度也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由以往的1500m以浅,拓展到2000m以浅。本文结合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过程中的典型盆地,对以上几种技术可采系数预测方法进行了应用评价,为第四次资源评价煤层气可采资源预测奠定了基础,也为未来煤层气勘探部署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煤层气 地质资源量 可采系数 技术可采资源量
  • 简介: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地质勘察揭露的地层进行了总结,并与《华北区区域地层》及《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中的地层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合施工阶段渠道开挖揭露的地层实际情况,对存在异议的地层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的见解。

  • 标签: 南水北调 地层 岩性 岩石地层单位
  • 简介:通过分析和顺区块15#煤层含气量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分布变化特征,发现:1000米以浅15#煤层含气量分布与煤层埋深相关关系不明显,受构造陡坡带影响较大;深部随埋深加深,含气量有增大的趋势。陡坡带、顶板泥岩和煤层厚度共同控制15#煤层含气量横向上的变化;煤的镜质组含量和灰分产率的非均质性控制了单井15#煤层含气量纵向上的差异。

  • 标签: 含气量 分布特征 陡坡带 顶板 煤厚 镜质组含量
  • 简介:沁水煤田具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其一是煤炭资源量大,总量达8208.42亿吨,二是各矿务局积累了丰富的煤层气抽放经验。因此,该煤田的煤层气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本文涉及沁水——晋城区,并从地质学和煤炭分布的角度对各区进行论述。利用现有的各种煤层气资料,预测煤田煤层气的资源,划分四个区分别论述其开发前景。

  • 标签: 煤层气资源 沁水煤田 地质学 分布特征 资源量 开发前景
  • 简介:介绍了共线条件方程的数学模型,并对非测数码像机进行了平面法检定实验,通过分析非测数码像机的摄影测量精度,成功地将非测数码像机运用于建筑物外形的测量与建模.

  • 标签: 三维建模 近景摄影测量 平面法检校 共线条件方程
  • 简介:在煤炭资源枯竭矿井残煤、残气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煤层气资源估算方法,服务于我国报废矿井煤层气资源潜力初步评价及开发有利矿井筛选工作。资源可采性分类法基于"涌出下降曲线"与"物质平衡原理"分别对煤层气可采及不可采资源进行估算,该方法涉及数据少,适用于当前尚未关闭的煤炭资源枯竭矿井煤层气资源估算。解吸过程法对具不同解吸特征的残煤分别计算其残气量,涉及参数的获取难度小,适用于当前已关闭的煤炭资源枯竭矿井煤层气资源估算。

  • 标签: 枯竭 煤矿 煤层气 资源量 估算
  • 简介:我国已在20多个冻结笋的井壁和井帮申坦篓传感器,用遥测的方法获得有关资料。本文主要综述冻结压力和永久地压的有关溉结果.特别给出同深厚表土层有关的结果。

  • 标签: 冻结井 冻结压力 永久地压 量测结果 受力分析
  • 简介:某库坝区位于川滇山地,沟谷深切,坡面第四系松散物源丰富,暴雨集中,泥石流活动频繁。通过大量的遥感解译、现场地质调查等工作,在查明各泥石流沟基本参数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库坝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总结240条泥石流沟的发育分布规律,并通过对典型泥石流沟的现场试验、取样分析等研究工作,分析总结其活动特征及危害性。以上总结研究旨在提高对库坝区泥石流灾害特点的整体认识,并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技术基础。

  • 标签: 泥石流 发育分布 活动特征 危害性
  • 简介:掌握煤矿的煤厚分布情况对储量计算、开采设计和矿区地表变形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基于Green函数样条插值的煤厚分布与储量计算方法,在钻探数据的基础上,采用Green基函数样条插值,生成区域煤厚与密度格网模型,从而掌握煤厚分布状况。通过累加每个格网的储量能得到指定区域煤炭总储量,列举两个储量计算实例,建立格网模型,绘制煤厚分布等值线图,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可靠,精度高,适用条件更广。

  • 标签: GREEN函数 样条插值 格网模型 煤厚分布 储量计算
  • 简介:本文针对煤层气中甲烷分子间作用是否影响煤层气吸附的问题,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在MP2/6—311G++(3af,3pd)电子相关校正水平上,对cH4二聚体可能存在的十二种几何构型进行全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和频率验证,对两种较稳定构型进行了基组叠加误差校正,并对这两种构型进行了振动频率和电荷分析,求得甲烷二聚体的离解能为1.81kJ·mol^-1,从而说明甲烷二聚体是弱结合分子,由此本文为煤层气吸附理论的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甲烷二聚体 量子化学 弱结合分子 煤层气
  • 简介:结合对城市高层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的多年实践经验,从建筑结构设计和土力学的渗透固结原理出发,利用沉降实测资料,对建筑物土体地基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不同情况下的最终稳定沉降及稳定时间的推算方法,并用实例验算,提出了观测建议。

  • 标签: 沉降观测 渗透固结 稳定沉降量
  • 简介: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早期预警的基础。为了探索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在枣阳市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分析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ArcGIS技术结合加权信息模型方法完成枣阳市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区域。研究结果为不易发区1743.7km^2,占全县面积的53.12%;低易发区1315.72km^2,占40.15%;中易发区126.18km^2,占3.85%;高易发区91.36km^2,占2.79%。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侵蚀、断裂附近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区域。通过实例探索研究,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由定性评价上升到定量评价。

  • 标签: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加权信息量模型 ARCGIS 枣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