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医疗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医药行业中的一种特殊产品——化学原料药,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药用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它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降低药物成本,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化学原料药是药品制剂中的关键成分,它在药品制剂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它的质量也将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因此,对化学原料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化学原料 制备 合成
  • 简介: 摘要:化学合成园林药起始物料的优化选择,并非是单方面的药用材料选用,其基础品质直接影响后续阶段的药品生产与使用,所以做好起始物料选择优化,成为现代化学合成原料药生产的重中之重。本文将根本化学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选用特点及标准,对起始物料选用的重要性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做出阐述,并制定合理化的解决建议,以此为化学合成原料药起始物料的优化选择提供理论性参考内容。

  • 标签: 化学合成 原料药 起始物料 选择
  • 简介:文中提出了一种方法,利用共生二氧化碳(CO_2)和甲烷中碳的同位素和组分质量平衡,识别由碳酸盐还原反应生成的生物甲烷的碳源。在沥青或石油的微生物甲烷生成反应中,甲烷的生成数量要多于CO_2,因此甲烷和CO_2的碳同位素组成相对较重,与热成因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相似。而在以干酪根或现代有机物为碳源的微生物甲烷生成反应中,CO_2的生成数量要多于甲烷,因此,这类甲烷和CO_2的碳同位素组成较轻,这是浅层生物甲烷的典型特征。根据三篇文献记载的实例对这个概念作了定量分析和验证,以确定是否能够以足够高的准确度计算CO_2的相对生成量,进而预测页岩藏和煤层藏中甲烷的源碳类型和生成温度。安特里姆页岩(密歇根州I)被证实主要源自现代储层温度或更低温度条件下页岩中的不成熟沥青。圣胡安盆地西部弗鲁特兰煤气主要源自现代储层温度条件下成熟度已进入油窗的煤中的沥青。而印第安纳州西南部出产的煤气主要源自现代储层温度或更高温度条件下未达到热成熟的干酪根。识别甲烷的碳源和生成温度,有助于圈出微生物甲烷的成藏有利区,而这类有利区的分布取决于生物的生成能力。温度数据有助于确定生物甲烷现今是否仍在活跃生成抑或是早期生成的生物的残留物。

  • 标签: 非常规气藏 甲烷源 微生物 识别 中碳 碳同位素组成
  • 简介:摘要:因此从原料选择的经济合理性及我国的能源结构组成考虑,采用合成生产乙二醇最适宜。合成原料来源较丰富,价格较便宜。因此各国对合成合成乙二醇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十年来发表了许多有关的专利和论文,并有工业装置投产。目前以合成原料合成乙二醇的路线可归纳为直接合成法和间接合成法。

  • 标签: 合成气 乙二醇 直接 间接
  • 简介:对我国亚热带森林地区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进行了两个月的连续采样,并利用相色谱仪对NMHC进行了分析,得到大量NMHC的实测资料,并对它们的日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研究.分析表明,温度对各种树木异戊二烯的排放来说是一个重要因子,而且各种植物排放的异戊二烯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基本上比较一致.对于我国亚热带森林主要树种异戊二烯的排放速率进行了初步测定.

  • 标签: 非甲烷碳氢化合物 异戊二烯 亚热带森林 日变化 大气化学
  • 简介:[内容摘要 ]常规燃机燃烧天然,但在 IGCC项目,燃机主燃料为气化产品,沙特阿美吉赞 IGCC项目气化原料为炼油残渣及高硫柴油,气化产品为氢气和一氧化碳,由于氢气的易燃易爆性,以及火焰特性,这就导致燃机燃烧系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以吉赞项目为例,对合成系统进行了综合讲述。

  • 标签: 燃机 合成气 氢气
  • 简介:摘要:我国身为世界第一大焦炭生产国,每年都有着巨大的副产焦炉煤气量,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焦炉煤气利用率相对较低,为对此情况进行改善,需要加大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对其进行积极使用。此种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技术的应用符合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 标签: 焦炉 煤气 天然气 工艺
  • 简介:摘要: 在对 LNG 进行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以实际的工艺过程和产品规格要求为主要的出发点,进而对原料天然进行预处理,即脱酸、脱水、脱硫以及脱氮。本位主要对这四种预处理工艺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 标签: LNG 原料天然气 预处理
  • 简介:本文对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本底监测的相色谱系统进行了描述,阐述了监测的方法,给出了部分测试结果,并对近期所监测的实际样品作了初步分析。

  • 标签: 二氧化碳 甲烷 本底深度 气相色谱
  • 简介:摘要:合成氨工业是氮肥工业的基础,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能源结构具有“富煤、少油、缺”的特征,合成氨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化肥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显现出的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简要介绍国内目前合成氨煤制技术现状和发展前景。

  • 标签: 合成氨煤制气 技术现状 发展
  • 简介:摘要:通过对煤制合成天然工厂运行现状、制约经济效益因素的分析,对国内具有竞争性大宗化学品市场增长需求和拥有自有技术的跟踪,结合煤制天然工厂装置的组成、原料的特点,提出了以现有合成生产甲醇、乙二醇等化学品的联产方式。经过对物料消耗、实现路径、市场竞争力的分析,认为联产甲醇、优化产品链是提高工厂综合效益和生产灵活性的较佳途径。

  • 标签: 煤制天然气 联产 甲醇 乙二醇
  • 简介:摘要:通过对煤制合成天然工厂运行现状、制约经济效益因素的分析,对国内具有竞争性大宗化学品市场增长需求和拥有自有技术的跟踪,结合煤制天然工厂装置的组成、原料的特点,提出了以现有合成生产甲醇、乙二醇等化学品的联产方式。经过对物料消耗、实现路径、市场竞争力的分析,认为联产甲醇、优化产品链是提高工厂综合效益和生产灵活性的较佳途径。

  • 标签: 煤制天然气 联产 甲醇 乙二醇
  • 简介:硫酸盐-甲烷界面在富甲烷和含天然水合物的海洋沉积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识别边界。在硫酸盐-甲烷界面之上,沉积物中的硫酸盐因参与分解有机质和甲烷厌氧氧化反应而被消耗,而界面之下沉积物中的甲烷则不断生成,含量逐渐增加。根据该界面附近硫酸盐浓度和甲烷浓度的变化特征,可以判断该区甲烷流体通量的大小,从而指示下伏天然水合物的可能赋存状况。南海北部陆坡的柱状沉积物孔隙水数据的分析显示,其硫酸盐-甲烷界面埋深比较浅,表明该海域的甲烷通量较高。这种高甲烷通量很可能是由下伏的天然水合物所引起的,并暗示着该区下伏海底可能有天然水合物沉积层赋存。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通量 硫酸盐-甲烷界面 下伏水合物
  • 简介:在美国奥巴马政府新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中国前夕,2月5日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了题为《克服美中气候变化合作的障碍》的报告。报告指出,中美两国加在一起每年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高达全球总量的40%以上。

  • 标签: 气候变化 合作 大气排放 克林顿 温室气 美国
  • 简介:土壤中最大的甲烷生物汇是甲烷氧化菌的氧化作用,约占全球甲烷汇的10%.甲烷氧化菌在土壤中以多样性的群落形式存在,鉴定其群落多样性对揭示土壤中甲烷氧化的微生物学机制及全球甲烷循环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土壤甲烷氧化菌的定义、分类和氧化甲烷的过程,对比了目前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等,提出了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能很好地检测到土壤中活跃的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变化.

  • 标签: 甲烷氧化菌 PCR 稳定同位素示踪 SIP—PLFA
  • 简介:用室内干土培养法对闽江口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湿地土壤甲烷产生与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30℃培养条件下,培养5d与培养12d、19d的湿地土壤甲烷产生率具有显著差异(n=8,P〈0.05),而培养12d与培养19d的湿地土壤甲烷产生率差异不显著(n=8,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湿地土壤甲烷产生率逐渐减小;②不同土层平均甲烷产生率范围为0.0282~0.1233μg/(g·d),0~5cm土层的甲烷产生率最高,与其他土层的甲烷产生率具有显著差异(n=3,P〈0.05),其他土层问的甲烷产生率差异不显著;③在30℃下培养19d后,湿地土壤甲烷产生受到抑制,将培养温度升高至35℃,其甲烷产生率未发生明显变化,而随后葡萄糖的添加,明显地促进了湿地土壤甲烷的产生;④湿地土壤甲烷的产生能力与土壤pH、Eh和全氮显著相关(n=8,P〈0.05),与盐度也存在相关关系,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⑤30℃培养条件下,0~10cm土层甲烷氧化能力最强,且甲烷氧化能力与甲烷产生能力密切相关。

  • 标签: 芦苇湿地 土壤 甲烷产生 甲烷氧化
  • 简介:摘要:随着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实验需求的增多,监测人员在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使用时,也要注重使用方式、内外部清洁、保养维护等工作,对仪器各元器件的测定故障问题进行处理,提高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实验效率和安全性。

  • 标签: 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 规范 问题 维修
  • 简介:利用全国垃圾填埋场的点源数据,基于实际调研和实验室分析建立中国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填埋时间的排放因子矩阵,采用IPCC推荐的一级降解动力学(FOD)方法自下而上地核算了中国2107个垃圾填埋场在2007年的甲烷(CH4)排放量.针对不同区域和类型的填埋场,分别就城市垃圾组分、可降解有机碳、CH4修正因子、CH4氧化系数、填埋场CH4收集率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2007年填埋场CH4排放量为118.61万t,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2005年填埋场排放量(220万t)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垃圾填埋场统计数据的差异,例如填埋场个数及垃圾填埋量.中国绝大部分填埋场CH4年排放量在700t以下,超过1000t的有279个,超过1万t的仅10个.江苏省的CH4排放量最高,达到9.87万t;西藏的排放量最小,仅为0.21万t.东部江苏、广东、浙江等省的整体排放量较高,西部地区西藏、宁夏、青海等地的排放水平较低.

  • 标签: 垃圾填埋 CH4排放 点排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