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土壤中最大的甲烷生物汇是甲烷氧化氧化作用,约占全球甲烷汇的10%.甲烷氧化在土壤中以多样性的群落形式存在,鉴定其群落多样性对揭示土壤中甲烷氧化的微生物学机制及全球甲烷循环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土壤甲烷氧化的定义、分类和氧化甲烷的过程,对比了目前土壤甲烷氧化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等,提出了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能很好地检测到土壤中活跃的甲烷氧化群落多样性变化.

  • 标签: 甲烷氧化菌 PCR 稳定同位素示踪 SIP—PLFA
  • 简介:摘要为保证生产安全,在煤矿开采前需通入大量空气以稀释矿井空气,使其甲烷浓度降低然后再排入大气。这种被抽排到大气中的甲烷含量低于1%的混合气体被称为煤矿通风瓦斯或者煤矿乏风(VentilationAirMethane,VAM)。由于煤矿乏风具有甲烷浓度低(<0.1%)、富集难、气量大等特点,传统的处理方式是直接排空,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温室效应。针对此现状,设计了最大处理量为1000m3/h的煤矿通风瓦斯热氧化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配气系统、装置本体、换向系统、启动系统和测控系统。

  • 标签: 煤矿通风 瓦斯甲烷 热氧化装置 实验研究
  • 简介:用室内干土培养法对闽江口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湿地土壤甲烷产生与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30℃培养条件下,培养5d与培养12d、19d的湿地土壤甲烷产生率具有显著差异(n=8,P〈0.05),而培养12d与培养19d的湿地土壤甲烷产生率差异不显著(n=8,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湿地土壤甲烷产生率逐渐减小;②不同土层平均甲烷产生率范围为0.0282~0.1233μg/(g·d),0~5cm土层的甲烷产生率最高,与其他土层的甲烷产生率具有显著差异(n=3,P〈0.05),其他土层问的甲烷产生率差异不显著;③在30℃下培养19d后,湿地土壤甲烷产生受到抑制,将培养温度升高至35℃,其甲烷产生率未发生明显变化,而随后葡萄糖的添加,明显地促进了湿地土壤甲烷的产生;④湿地土壤甲烷的产生能力与土壤pH、Eh和全氮显著相关(n=8,P〈0.05),与盐度也存在相关关系,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⑤30℃培养条件下,0~10cm土层甲烷氧化能力最强,且甲烷氧化能力与甲烷产生能力密切相关。

  • 标签: 芦苇湿地 土壤 甲烷产生 甲烷氧化
  • 简介:首先对二氧化甲烷化的二种机理进行了回顾,并对这二种机理存在的可能性进了探讨。结果表明,二氧化甲烷化经过一氧化碳加氢的可能性不大,而经过甲酸根中间体加氢的可能性极大。同时对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共存时,一氧化碳对二氧化甲烷化的影响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更多还原

  • 标签: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甲烷化 机理
  • 简介:摘要CH4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已成为备注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垃圾填埋场是CH4的重要释放源,本文从垃圾填埋场覆盖层甲烷氧化的反应原理、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分析了甲烷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为全面认识垃圾填埋场的甲烷减排提供参考。

  • 标签: 垃圾填埋场 甲烷氧化 覆盖层 资源利用
  • 简介:比较分析了甲烷八叠球古(Methanosarcinamazeistr.Goel)和其他2种系统发育相关的广古细菌(嗜苦古(Picrophilustorridusstr.DSM9790)和盐碱古(Natronomonaspharaonisstr.DSM2160))的同义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结果表明甲烷八叠球古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很小,并且与GC3S值有很高的相关性.这3种广古细菌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在进化上很保守.通过分层聚类分析,得出较之基因功能对密码子使用的影响,这些广古密码子的使用更是由其物种所决定的.考虑到这3个物种生活在pH值差异很大的环境中,推测其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微生物密码子的使用方式.

  • 标签: 密码子使用偏好性 密码子使用相对概率(RSCU) 甲烷八叠球古菌
  • 简介:摘要:新型催化剂在甲烷氧化合成甲醇中的应用是化工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新型催化剂的性能和应用,揭示了其卓越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当前传统催化剂在甲烷氧化合成甲醇中面临的效率低、能耗高、选择性不足等问题成为挑战。通过新型催化剂的引入,本文探讨了提高反应效率、降低能耗的可行性,并对甲烷氧化合成甲醇的现状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新型催化剂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的成功,为其可行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新型催化剂 甲烷氧化 甲醇合成 反应效率 选择性
  • 简介:摘要厌氧氨氧化指的是在缺氧条件下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将氨氧化为氮气的过程,该过程由一类独特的、被称为“厌氧氨氧化”的专性厌氧微生物催化完成;更重要的是,厌氧氨氧化在污水处理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目前厌氧氨氧化工艺及其应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介绍厌氧氨氧化的生物学特性,厌氧氨氧化反应原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因素及实际工程应用。

  • 标签: 厌氧氨氧化 生物特性 影响因素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rTiO3及其镁掺杂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催化剂,应用TEM、XRD等手段,研究所得超细微粒催化剂的粒子大小、组成结构与OCM反应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高温、粒子细化、B位掺杂对OCM反应CH4的转化率、C2选择性都有提高.750℃时,SrTi0.9Mg0.1O3对OCM反应的甲烷转化率为28.9%,C2选择性为60.0%.

  • 标签: 甲烷氧化偶联 溶胶-凝胶法 钙钛矿型 B位掺杂 镁离子 超细微粒
  • 简介:本文对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本底监测的气相色谱系统进行了描述,阐述了监测的方法,给出了部分测试结果,并对近期所监测的实际样品作了初步分析。

  • 标签: 二氧化碳 甲烷 本底深度 气相色谱
  • 简介: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是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上进行的。考察了催化剂的床层温度、反应压力、空速和原料气配比对催化剂积炭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积炭速率随催化剂床层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低于70℃时,积炭速率骤增:积炭总是发生在催化剂床层的下段;若空速超过3.0×105h-1,积炭速率随空速增加而明显降低。从FTIR实验结果可知,吸附在Ni/Al2O3催化剂表面上的CO,一部分歧化生成了CO2和C。综上所述,催化剂表面积炭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反应:2CO→C+CO2,CO+H2 =C+H2O

  • 标签: 甲烷氧化 合成气 积炭 炭生成反应
  • 简介:目的检测白念珠菌体外抗氧化及调节转录的基因表达情况,进一步了解白念珠氧化机制在体外生长状态下的作用。方法选取白念珠标准株sc5314、3株临床分离保存株及7例临床念珠性阴道炎分泌物分离株(白念珠),接种培养鉴定为白念珠后,分别将体外SDB振荡培养2h、6h、24h、72h、120d的菌液(含未培养0h),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DNA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外各时间点抗氧化基因及抗氧化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情况,运用Ct值比较法进行表达量的相对定量分析。结果与0h相比,体外6hSOD2表达增加7.47倍,经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显示P值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基因2h及6h分别与0h相比P值均〉0.01,其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体外培养1d后各基因表达明显增加,CaHog1、CAP1、CAT及SOD5在第3天达最高,分别为24.23、3.34、33.64及14.72倍;SOD2在第1天达最高为68.95倍;CaSkn7在第5天达最高为7.21倍。经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显示SOD5第1天P值为0.013,其余基因表达P均〈0.01,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外界营养逐渐耗竭时,白念珠会动态加强抗氧化基因的表达,以抵抗机体内、外产生的氧化压力,其中SOD2可能是最早增加表达的抗氧化基因,3条抗氧化感受通路的转录调节基因均有增加表达,提示3条抗氧化感受通路在适应体外营养限制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白念珠菌 氧化压力反应 体外 基因表达 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该研究旨在筛选盐酸青藤碱与JAK/STAT信号通路的药物靶点,并对其抑活性与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估.实验采用Autoduck软件筛选出药物在JAK/STAT信号通路上的药物靶标,然后用滤纸片法检测盐酸青藤碱对苏芸金杆菌和金葡萄球菌的抑活性,同时用DPPH法和ABTS法检测盐酸青藤碱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盐酸青藤碱在JAK/STAT信号通路上的药物靶点为STAT1.抑实验中,药物浓度为5-60mg/mL的浓度范围时,两种中均形成8-10mm大小不等的抑圈形成.且其对金葡萄球菌的抑效果优于苏芸金杆菌.抗氧化实验中:酸青藤碱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力为:在0.1-0.4mg/mL浓度范围内,乙醇(95%)〉丙酮〉稀碱,在0.4-1.0mg/mL的浓度范围内,稀碱〉丙酮〉乙醇(95%);不同溶剂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力为:丙酮〉乙醇(95%).盐酸青藤碱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但弱于VC.本实验可以为盐酸青藤碱作为新型药物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更深入探讨其潜在的药用价值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标签: 盐酸青藤碱 JAK/STAT1 抑菌 自由基清除力
  • 简介:采用超声提取山楂粗黄酮,并测定了山楂粗黄酮对DPPH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和β-胡萝卜素的漂白能力,结果表明,山楂粗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其抗氧化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选取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米曲霉等5种菌种对山楂粗黄酮进行体外抑试验,结果表明,山楂粗黄酮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霉菌则效果不明显。山楂粗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质量浓度分别为3.125,1.5625,3.125mg/mL,最低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25,3.125,6.25mg/mL。因此,山楂粗黄酮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抑添加剂使用。

  • 标签: 粗黄酮 山楂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