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位于青藏高原东侧理塘大气综合观测站2008年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寒草甸下垫面地表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确定了温度、水汽CO2的归一化标准差在不稳定情况下随稳定度变化的通量方差关系,采用通量方差法对感热、潜热和CO2通量进行计算,并与涡旋相关系统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地表通量月平均日变化呈较规则的日循环特征,季节变化特征也较明显,雨季(5—9月)潜热大于感热,干季则以感热为主,CO2通量以6—9月最大。在不稳定条件下,温度、水汽CO2的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的变化均满足-1/3规律,其通量方差相似性常数分别为1.2、1.40.9。通量方差法估算的通量值与涡旋相关观测的通量值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估算感热通量的效果优于潜热通量CO2通量。该方法高估了感热通量尤其是潜热通量,而低估了CO2通量。利用直接观测的感热通量计算潜热通量CO2通量可改善计算结果。

  • 标签: 高寒草甸下垫面 通量方差法 涡旋相关法 地表通量
  • 简介:本文通过对1996年1月青藏高原牧区大雪期间的水汽热量收支的计算,分析了大雪期间对流活动的作用贡献,并与其他地区夏季暴雨期间的能量平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都只有一个无辐散层整层维持上升运动,不同的是降雪期间:1)视水汽汇气柱平均潜热加热率要小得多;2)视水汽汇视热源的垂直分布差异较大;3)次网格尺度涡动垂直输送主要发生在对流层顶附近

  • 标签: 大雪 水汽平衡 热量平衡
  • 简介:摘要:我国北方地区地处高寒地带,冬季寒冷,低温持续时间长,最低温度可达 -20摄氏度以下,这对施工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保证施工设备的安全。本文着重分析阐述高寒地区水利工程施工设备安全管理控制策略,期望为相关的施工单位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仅供参考。

  • 标签: 施工设备 安全管理 控制 冬季施工 水利工程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高原冬天,一向是变化无常的,正如青海气象谚所说的那样:“天是娃娃们的脸,一日变三变。”刚才还是红日灿灿,长空湛蓝的艳阳天,没过一顿饭的工夫,又朔风呼啸,彤云飞驰,厚厚的云层压住了山头,四周里像拉上了夜幕,顿时灰暗下来。

  • 标签: 冬天 高原 气象
  • 简介:分析甘肃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林木蒸散耗水量得出,这里大部分地区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林木生长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干旱造林应重视的问题需要采取的方法。

  • 标签: 黄土高原 林木 水分条件 造林
  • 简介:工作经验表明,开发期间原油凝析气井的实际产能会明显降低。当井底压力(Pp)低于泡点压力(Pbp)时油藏的产量就会降低。凝析气井中的产能下降主要是由于近井地带中的反凝析引起的。在原始凝析油含量高,尤其是带有残余油的油气藏中,这种效应是非常显著的。该研究的实验结果证明,在孔隙表面最初为部分非水湿(疏水),或者原油凝析油在多孔介质中渗滤期间变为疏水的油藏中,产量降低就会发生。本文概述了用于实际油气井产能恢复的方法。其基础是用各种化学品将孔隙表面从完全或部分非水湿(疏水)改变为水湿(亲水)。该过程称之为亲水化,它可以恢复初期产能,降低水驱期间可动水层水锥进水侵的可能性。介绍了亲水化的实际效果及现场应用情况。

  • 标签: 润湿性 凝析气井 井底压力 泡点压力 亲水化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分析高寒地区工程项目管理问题,讨论工程管理措施与方法,不断优化工程结构,加强工程质量,研究分析科学控制方法,仅供参考。

  • 标签: 高寒地区 工程项目管理
  • 简介:摘 要: 在白音呼布主竖井提升井架设计中,由于主竖井提升高度近千米,要求的提升能力大,而此时其他井下工程都没有施工到位, 井 架高度最初设计高度 73 米,地上转载料仓 , 因白音呼布矿区冬季风大 , 井架设计太高,考虑井架不稳定性等因素,天轮维护难度大,安装难度大,施工时间长,井架保温不能保障,投资太高 ; 经过论证,把井架高度降低到 45 米,转载料仓改为地下 10 米, 优化后,风井建设期产出的负产矿可以用运矿卡车送到转载料,井架优化后抗风能力强,稳定性能好,减少了投资,缩短了建设周期;通过一年多的施工实践,证明改造设计是科学、合理、可行的,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 标签: 采矿工程,井架结构改造,减少工期,节约投资,降低施工难度,便于维修。
  • 简介:【摘 要】 混凝土结构老化病害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混凝土冻融破坏,混凝土耐久性与安全性受到较大影响;在延续这些结构的寿命,每年耗费巨资;抗冻融性能不高的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纹。开展高寒地区抗冻融混凝土技术研究具有较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 标签: 大直径筒仓 斜锥顶 中心支撑体系。
  • 简介:一、《高原地震》是青海省地震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季刊。每季末出版。主要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实验、

  • 标签: 地震科学 征稿简则 高原 学术论文 研究成果 地球物理
  • 简介:由王广运、王海瑛、许国昌等人编著的《卫星测高原理》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卫星测高观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专著。本书吸收了国外最新的先进技术

  • 标签: 卫星测高 测高数据 数学模型 误差分析 处理算法 原理
  • 简介:一、《高原地震》是青海省地震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季刊。每季末出版。主要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实验、观测、考察、问题讨论等方面的论文。

  • 标签: 地震科学 征稿简则 高原 学术论文 研究成果 地球物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高寒地区桥梁灌注桩施工工艺,分析了高寒地区特殊气候条件对桥梁灌注桩施工的影响。通过对高寒地区桥梁灌注桩施工工艺的研究,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参考,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 标签: 高寒地区 桥梁灌注桩 施工工艺
  • 简介:为深入认识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季节变化,利用GSWP(GlobalSoilWetnessProject)、GLDAS(GlobalLandDataAssimilationSystem)、AMSR-E(AdvanceMicrowaveScanningRadiometer-EOS)土壤湿度以及台站观测资料等多种数据,采用滑动t检验初步分析高原下垫面各物理量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物理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且联系密切。高原下垫面净短波辐射感热通量在1月中旬显著开始增加,5-6月达到全年最高值。净长波辐射5月表现为高值,夏季表现为低值。地表潜热通量在1月显著开始增加,在夏季达到全年最高值。表层土壤3月开始输送热量到大气,9月大气开始向土壤表层传递热量;融雪3-5月加快,雪盖减少。降水1cm植被含水量在2月显著开始增加,1cm土壤显著开始加湿,5-6月降水陡增,1cm土壤湿度表现为峰值。1cm植被含水量、植被蒸腾、总蒸散与降水在7-8月达全年最高值,1cm土壤湿度在7月表出现为谷值,9月达全年第二峰值。10月下垫面温度转冷后,雪盖增加,土壤湿度逐渐减小。

  • 标签: 能量和水分循环 季节变化 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