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结合粗糙集理论和K-均值聚类算法,提出一种遥感影像的粗糙聚类分割方法.根据遥感影像中特征属性的相互依赖关系,应用粗糙集理论的等价关系,求出K-均值聚类所需要的初始类的个数和均值,然后采用聚类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随机选取聚类的中心点和个数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分类精度和准确性.

  • 标签: 遥感影像 粗糙集 聚类 粗糙聚类分割
  • 简介:海面粗糙度对于海洋工程和海洋军事都非常重要,但对海面粗糙度的现场观测资料非常少,这大大制约了对海面粗糙度的认识.利用TOPEX高度计风速资料实现了对海面粗糙度的反演,并利用1993年和1998年两年的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面粗糙度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海面粗糙度 卫星高度计 海面风速 后向散射系数 阻力系数 摩擦风速
  • 简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粗糙集和NSCT的红外遥感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NSCT对图像进行分解,得到多层多方向子带系数;然后根据相邻尺度和不同方向的子带中图像噪声、脆弱边缘等不同成分的系数分布,使用粗糙集对其进行分块,并制定合理的决策规则;再通过集合运算对系数中不同子块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一方面抑制噪声,另一方面保护图像中的脆弱边缘结构,并采用增强函数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增强;最后对处理过的NSCT系数进行重构,获得增强后的红外图像。实验表明,该算法相对于其他传统红外遥感图像增强算法具有较好效果。

  • 标签: 红外遥感图像 粗糙集 图像增强 NSCT 模糊梯度
  • 简介:冲积河流的粗颗粒河床,具有较大的渗透性,河床渗透对明渠水流运动特性的影响不可忽视.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河床渗透对垂线流速分布的影响.距试验玻璃水槽进口10m处,设计一个长1.65m、宽0.7m的收缩段,由12层直径1cm的玻璃珠紧密有规则铺成,以模拟粗糙透水床面.其上下游铺上1层相同玻璃珠,形成粗糙度相同但不透水的床面.垂线流速分布通过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及配套的高精度坐标架系统测量.试验施放了3种流量,分别在不透水和透水床面进行垂线流速分布测量.试验结果表明:1)不透水床面的垂线流速分布符合粗糙床面的对数分布公式;2)粗糙透水床面明渠流的垂线流速分布与不透水床面相似;3)相同水流条件下,透水床面的摩阻流速要大于不透水床面;4)透水床面的摩阻流速与积分常数的变化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流速分布 试验研究 透水床面 明渠流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类核工程的要求比较高,一方面要确保自身的可靠性,另外一方面要考虑到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问题,因此对于其主要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泵设计阶段,主要探索的是出入口设计方法,具体的加工方案以及相关保护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其总体水平。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分析了泵设计与加工工作,对于出入口设计以及具体的加工方案进行研究,同时探索了泵的防护研究方案,希望能够解决出厂试验问题,并对出入口进行更好的防护措施,确保泵的稳定应用。

  • 标签: 核泵设计 加工措施 防护措施
  • 简介:南黄变质杂岩位于扬子地块北东缘滁州-巢湖前陆褶皱冲断带的西侧,地表呈不规则穹形构造,部出露上元古界张八岭群北将军组,四周为张八岭群西冷组环绕,两者间发育有缓倾斜韧性断层。南黄变质杂岩以具有三层式结构为特征,变质杂岩为上太古界南黄片麻岩套,中间韧性流变层由中元古界大理岩段及上元古界张八岭群组成,震旦系沉积盖层零星出露于南东,指向构造反映由北北西往南南东的剪切滑动。同构造期闪长玢岩K-Ar法年龄147±4.4Ma,表明南黄变质杂岩是燕山运动造山期后伸展作用的产物,属陆内造山型变质杂岩。

  • 标签: 扬子地块 变质核杂岩 中间韧性流变层 伸展作用
  • 简介:利用对暗分子云L1211的C^18O(J=1-0)分子发射谱线的首次观测,计算得到了它的的物理参数,结果表明间分子云处在维里平衡状态下所得到的的质量要大于暗分子云处在局部热动平衡状态下所得到的的质量。同时,暗分子云处在维里平衡状态下所得到的外流力要大于暗分子云处在局部热动平衡状态下所得到的外流力。但是如何恰当地选择N(C^18O)/N(H2)的值,则上述两种质量和两种外流力之间是彼此相互一致的。

  • 标签: 分子谱线 暗分子云 物理参数
  • 简介:摘要 : Volterra函数辨识是一种非线性系统模型,能够良好的应用于结构损伤检测,对于现代机械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对 Volterra函数辨识下结构损伤检测进行分析研究,文章中对 Volterra级数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并提出 Volterra函数辨识在结构损伤检测当中的具体应用过程。

  • 标签:
  • 简介:用滤膜法观测大气冰的静力扩散云室本项目是在中国气象局云物理基金资助下完成的。它是通过模拟冰活化环境对大气冰(或人工冰)浓度进行观测,研究冰活化机制,为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提供基本参数的设备。该设备由大气气溶胶粒子滤膜取样器、扩散云室及...

  • 标签: 大气冰核 滤膜法 静力扩散云室 冰核浓度 人工影响天气 大气气溶胶粒子
  • 简介:摘要:与辐射预警应急系统是在核事故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和安全技术支持系统的基础上,以与辐射监测网络、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辐射防护监测和保障系统为基础,结合日常管理和技术支持,利用现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建立的一套完整的信息共享、信息交换和实时通讯的与辐射预警应急系统。本文就系统的建设与运行进行分析,旨在完善核辐射发生时的预警应急机制。

  • 标签: 核辐射 无人机 预警应急
  • 简介:以^13C(α,n)^16O和^22Ne(α,n)^25Mg作为双脉冲中子源,对于星族Ⅰ低质量AGB星,采用无分叉s-过程反应通道,结合最新恒星深化的计算结果,在各物理参量合理取值范围内,计算了He壳层内重元素合成。结果表明,渐近分布时所需的脉冲数N0的范围是6-16个,渐近分布达到后,He壳层内重元素的丰度仅与平均中子辐照量τ0有关。与低质量AGB星相应的平均中子辐照量范围是τ0=0.15-1.0mb^-1。

  • 标签: 星族Ⅰ AGB星 重元素丰度 热史 核合成 热脉冲模型
  • 简介:本文就当前地勘单位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从如何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初浅建议。

  • 标签: 地勘单位 解决问题
  • 简介:龙岩地震台旋观测室始建于1984年,1985年2月开始使用。室内建有三个仪器墩。长期来,探头一直放在最西边的墩上进行观测。1998年龙岩台旋观测仪故障停测后,1999年12月新购回G-856旋观测仪,并于2000年1月开始正式观测。由于使用G-856旋观测仪观测以来,H分量一直不稳定,Z分量测值也经常出现不稳定值,后改将探头放在中间墩上,观测结果Z分量测值稳定,而H分量测值仍不稳。从2000年7月5日开始,进行加密观测,分析结果作者认为有仪器老化与不配套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环境变化的影响,在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标签: 磁场梯度 核旋观测
  • 简介:喀拉塔格南变质杂岩位于东天山地区中天山古陆中,为大陆边缘型变质杂岩构造,该杂岩原为EW长椭圆形,后被断裂破坏现呈半圆形,变质杂岩由内核、滑脱系、盖层三单元构成,内圈为内核,由喀拉塔格岩群片麻岩和同构造侵入体组成;中圈为滑脱系,由喀拉塔格岩群片麻岩、兴地塔格岩组片岩和长城系星星峡岩群变碎屑岩组成,发育叠瓦状剥离正断层,与内核之间为主剥离断裂;外圈为盖层,由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组成,喀拉塔格变质杂岩构造时代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

  • 标签: 喀拉塔格 变质核杂岩 内核 滑脱系 盖层 剥离断裂
  • 简介:本文结合地勘队伍服务社会化、成果商品化、管理企业化的要求,针对地勘队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对战略重组、结构调整等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初浅探讨。提出了建立超事业部制与矩阵制相结合、合同制与代理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概述了地质系统实施可持续发展人才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标签: 地勘队伍 体制改革 若干问题 服务社会化 管理企业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积极”发展核电,明确了核电在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四五”及2035年中长期将是我国开启迈向核能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核电发展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应更加重视安全,切实践行习主席提出的“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安全观,坚持不懈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使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成为广大核能行业从业者的责任和使命。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我国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构建与实施分析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核安全 国家标准体系 构建
  • 简介:根据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泌阳凹陷南部三段识别出了两个长期和4个中期旋回,并对工区内长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和结构特征及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高分辨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泌阳凹陷南部三段高分辨等时地层格架,分析了沉积演化过程和生储盖组合规律。

  • 标签: 高分辨层序地层 泌阳凹陷南部核三段 长中短期基准面旋回
  • 简介:辛格尔一带的前震旦纪古老变质岩系为一系列的变质杂岩。其内核由早—中太古代古陆组成,外为晚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变质岩系构成的多层次构造增生楔,并有多期剥离断层配套。新元古宙代晚期震旦系为盖层。它是地壳多期伸缩构造的产物。变质杂岩体是一个有利于成矿的构造体系。辛格尔变质杂岩构造是一个对有色和贵金属等矿产成矿的有利构造

  • 标签: 辛格尔 变质核杂岩 增生楔 剥离断层 滑脱系 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