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应用地球物理指标B(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值,单位毫伽/公里)值,结合深断裂、地壳结构、布格重力异常特征、莫霍面形态和历史地震分布,对省内区域地壳划分了四个不稳定区;两个次不稳定区;三个基本稳定区和一个稳定区。

  • 标签: 区域地壳稳定性 布格重力异常 莫霍面 地壳结构 青海省
  • 简介:针对暴雨型滑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的需要,以江西为研究区域,建立了8个滑坡灾害监测点.通过监测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滑坡土体应力及滑坡稳定的影响;进行了大气降水、地下水位和滑坡稳定的模拟,初步确定了江西省8个代表点促使滑坡复活的临界降水量指标,初步划分出江西省滑坡灾害预警降水量临界值.

  • 标签: 降水 滑坡稳定性 临界值 试验研究
  • 简介:多流体质中引力和弥散力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此效庆乃是大尺度结构稳定的真正驱动力,“黏附引力成团”构想的提出,是为了提将大尺度结构形成的已经被很好地理解了的时期同维是城化的起始联结起来,该维里化的产物是和作为其存在之环境的大尺度结构处于动力学平衡之中的,经典的黏附模型”同一组根据动力学理论中黏附物理起源而提出的更加一般的模型是不相容的。

  • 标签: 引力理论 宇宙模型 宇宙大尺度结构 弥散力
  • 简介:低云、低能见度是影响飞机起落的主要天气之一。据我国1951~1985年间245次与气象有关的严重飞行事故的统计,低云造成的飞行事故占55.5%,低能见度占19.2%。而与低云、低能见度相伴的天气,通常是大范围的稳定降水,这种大范围的稳定降水又与风...

  • 标签: 白塔机场 降水 能见度
  • 简介:多流体介质中引力和弥散力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此效应乃是大尺度结构稳定的真正驱动力。“黏附引力成团”构想的提出,是为了将大尺度结构形成的已经被很好地理解了的时期同维里化的起始联结起来,该维里化的产物是和作为其存在之环境的大尺度结构处于动力学平衡之中的。经典的“黏附模型”同一组根据动力学理论中黏附力的物理起源而提出的更加一般的模型是不相容的。

  • 标签: 引力理论 宇宙模型 宇宙大尺度结构
  • 简介:本文对JYD1962-1986年的地极坐标值X、Y用6年滑动平均法求得其平极的长期分量X0、Y0。并以BIH的地极从价值系统为基准,对JYD系统的长期稳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JYD系统在1976年以后线性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标签: JYD地极坐标系统 稳定性 六年滑动平均法 相关系数
  • 简介:斜坡稳定,归根结底是斜坡发生变形破坏的可能性程度.而斜坡稳定受制于众多地质因素的综合作用,因而用经典的数学方法进行多因素且较为切合实际的评价是相当困难的.模糊数学方法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其显著优点是能处理大量的定性资料及模糊地质信息,因此,我们选择模糊数学方法进行达川地区的斜坡稳定评价.

  • 标签: 模糊数学 评价 斜坡稳定性 达川地区 变形破坏 地质因素
  • 简介:两个多发性滑坡的野外监测,即日本本州岛的Sodechi和Yonaihata滑坡,揭示:即使这些滑坡活动是在粘性土中重复性滑动,但是斜坡破坏的扩展与普通滑动一样。随着斜坡内应变的增加(沿滑动面局部破坏的起因),地表位移同时迅速增加。第三蠕变阶段开始,并产生了大位移的持续滑动。因此。当局部破裂面形成贯通面后,整个斜坡就产生崩塌性滑动。利用环剪试验测定了滑坡粘土的三种抗剪强度参数:(1)完全软化强度参数Ф'(扰动土的峰值抗剪强度参数),(2)试样分离强度参数Ф'ss(本项研究新近提出):以及(3)残余强度参数Ф'ss稳定分析表明在地面破坏传播阶段中,Ф'ss是表示斜坡稳定的最合适的抗剪强度参数。因此,确定试样的分离强度参数Ф'ss是分析斜坡破坏扩展机制,并将其应用于斜坡稳定分析问题的首要步骤。

  • 标签: 粘土 滑坡 监测 抗剪强度 稳定性
  • 简介:通过本项研究,发现了东亚夏季风和ENSO的相互关系在长期变化中是不稳定的.不稳定指的是在一段时期两者关系比较紧密而在另一段时期两者关系比较微弱.文章揭示:在东亚季风和ENSO关系紧密时期(HCP)和关系微弱时期(LCP)夏季大气环流的年际变率有显著差别.在关系紧密时期,南热带东太平洋区的信风、热带东太平洋区的低层大气温度、两个半球的副热带高压系统等的年际变率均显著高于关系微弱时期.并且,HCP和LCP时期中国夏季降水和ENSO的关系也有明显差异.

  • 标签: 不稳定性 东亚夏季风 ENSO 厄尔尼诺 大气环流 HCP
  • 简介:为了使用光纤传感器监测道路边坡的稳定,这个研究开发了三种监测系统,BOTDR(光纤形变测量技术)系统、FBG系统和MDM系统。这些系统已经在日本的几个地方经过了测试,校验了它们的应用。本论文就是说明了这些系统的校验结果(摘要)。

  • 标签: 光纤传感器 监测系统 边坡稳定性 实例 BOTDR 道路边坡
  • 简介:用动力Wilhelmy板法研究石英表面上原油吸附引起的接触角滞后和润湿稳定变化。某些接触角滞后都是在先与盐水平衡,然后浸入高温原油的表面上观察到的。在前进和后退的反复循环中,实验流体出现的滞后程度因原油组成不同而不同。不管表面是否干燥以及首次测量的表面是在盐水中还是在癸烷中,在碱性的含沥青原油中老化的石英表面都显示出较大而重复的接触角滞后。在含沥青较少、室温下低于析蜡温度的原油中老化的石英表面,其后退接触角一般是可重复的,而前进接触角随润湿循环次数呈下降趋势。

  • 标签: 原油 滞后 石英表 下降趋势 变化 动力
  • 简介:厦门-金门大桥桥址地处闽东南沿海断隆带和泉州-汕头地震带南段,濒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为了保障跨海大桥的长期安全性,无疑应对桥址地区的地震地质稳定进行必要的研究,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近30多年来,对该地区地质构造调查、陆海地球物理探测、地壳形变观测、地震活动性、地壳动力学和工程场地特征等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块构造自晚第四纪以来,呈间歇性上升运动,速率约1-2.3毫米/年,史今地震能量释放速率为(2.737-7.999)×107焦耳/公里2/年。现代地壳水平运动的速度矢量指向南东东,速度值为9-13毫米/年。从震源机制揭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P轴)为SE125°,仰角2-8°,引张轴(T轴)为SW215°,仰角2-10°,中间轴(N轴)近垂直。这导致台湾动力触角对闽东南沿海产生强烈的推挤作用。形成潜在震源区。历史上在漳州和金门海外曾发生过61/4至61/2级地震,但桥区内未有破坏性地震(Ms≥43/4级)发生,表明厦门-金门地区构造稳定介于泉州与南澳岛海外Ms≥7.0级地震的不稳定区之间,为相对较稳定区,适宜建跨海大桥。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显示,桥场地区由花岗岩、变质岩形成的丘陵、红土台地和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所组成。依据场地不同特点与

  • 标签: 地壳动力状态 地震构造 构造稳定性 桥线比选
  • 简介:在阐述井冈冲水电站区域地质概况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地基稳定进行了分析,根据站区基岩的岩石物理性质及其力学试验指标和工程地质特征,对井冈冲水电站的工程稳定进行了综合评价.

  • 标签: 工程地质特征 工程稳定性 井冈冲水电站 江西 综合评价
  • 简介:阐述了花儿岩变形体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影响变形体的地质环境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和地下水)和外界影响因素(包括降水、人为活动和新构造运动),以及变形体近期特征,并通过推力传递系数法和破坏概率分析法对变形体的稳定进行了评价.

  • 标签: 变形体 稳定性评价 新构造运动 地层结构 降水 人为活动
  • 简介: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对安徽省广德县30个滑坡稳定进行分析得出影响边坡稳定的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和该区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得出的回归方程回归效果显著.所以可以运用该模型进行滑坡稳定预测和控制,为广德县农业、工业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 标签: 多元回归分析 安徽省广德县 区域 边坡稳定性分析 SLOPE St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