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基于野外地质成果和页岩气调查评价资料,笔者对东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黑色页岩的储集层特征及含气性进行了初步评价。该区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主要可分为黑色碳质页岩、薄层黑色含粉砂页岩、中薄层黑色含粉砂碳质页岩及黑色薄层硅质岩等4种岩性。研究认为,黑色岩系中泥页岩储集层具有含气量大、有机碳含量高、成熟度高等特点,并且纳米孔隙、微裂隙十分发育,有利于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研究区东南部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开发有利区块。

  • 标签: 页岩气 黑色岩系 储集层 含气性 牛蹄塘组 重庆市东南部
  • 简介:摘要: 东南地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 居乌江下游。 2013 年 9 月, 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确定 东南地区包括 黔江、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6 区县,明确了 东南为 生态保护发展区的 区域功能定位。

  • 标签: 小城镇 规划 建设 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以重庆綦江、南川和涪陵地区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页岩样品为例,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TOC测试、RO测试、高压压汞和低温氮吸附等手段,对研究区龙马溪组下部页岩储集层的矿物成分、有机组分、孔隙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成岩作用类型主要包括机械压实作用、化学压实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及矿物转化等,演化阶段介于晚成岩作用与极低级变质作用之间;成岩作用对页岩储集层的孔渗特征、孔隙成因类型、非均质性和形貌特征均有显著影响。对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进行了匹配,认为机械/化学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过程中的有机生烃、矿物转化对孔隙发育影响最为显著,并将储集层成岩作用划分为溶蚀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与压实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

  • 标签: 页岩气 储集层成岩作用 孔隙特征 龙马溪组 志留系 渝东南
  • 简介:摘要: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鼓励培育发展成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成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继三大沿海经济增长极之后的又一高质量经济增长极,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要尊重客观规律,强化“两地两中心”带动作用,使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经济力量、科创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助推高质量发展。民爆行业事关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及内陆战略开放高地打造,川地区民爆企业加强合作有利于带动经济圈整体腾飞。

  • 标签: 民爆 双循环 一带一路 双城经济圈
  • 简介:2006年夏季,我国重庆、四川等地持续高温少雨,遭遇特大伏旱,影响严重。初步分析表明,2006年盛夏川的异常高温事件可能是受全球变暖和天气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天气扰动的影响为主。大气环流异常,北方南下冷空气活动偏弱,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北以及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偏少是导致该地区2006年严重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

  • 标签: 高温 干旱 全球变暖 天气扰动 四川 重庆
  • 简介: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是对地质遗迹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本文在对黔东南地质遗迹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法,对黔东南地区的地质遗迹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地质遗迹的质量水平,进行了重要性分级,为地质遗迹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制定地学旅游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 标签: 地质遗迹 资源 评价 黔东南
  • 简介:197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经历了上世纪末以来明显的第Ⅴ活跃幕(或轮回)平静和活跃时段,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这两个时段地震活动在时空强上的差异性,定量提取其活动演化过程参量,为该区未来地震活动期判定提供相对定量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地震活动性 平静时段 活跃时段 定量
  • 简介:摘要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施工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全过程责任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对兰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责任成本管理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简要探讨,结论对于同类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标签: 兰渝铁路 工程项目 成本管理 责任成本
  • 简介:本文讨论可信的历史地震资料和现代化仪器记录资料的统一使用问题。

  • 标签: 历史地震 检验 b值统计
  • 简介:运用十年来在成都市和重庆市多目标地球化学测量的研究成果,根据成两地城区及农业经济区的地球化学背景,分析了两地的生态环境,及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 标签: 多目标地球化学测量 地球化学背景 成渝两地
  • 简介:2006年夏季,四川、重庆发生了50年一遇的高温大旱。利用中国730站中JII地区58个测站2006年1月1日~9月8日的逐日降水、日最高气温和NCEP再分析资料,探讨了这次高温干旱的特征及成因机理,重点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动以及西风带与热带环流的特征。研究指出,东亚西风带扰动偏弱、偏北,青藏高原低涡活动减弱,使得川地区上空长时间受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控制;2006年夏季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和维持与菲律宾以东洋面及南海地区的对流加强、孟加拉湾地区降水异常增多导致的加热场异常密切相关。

  • 标签: 高温干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青藏高压 潜热释放 中纬度西风
  • 简介:摘 要:本文以成经济圈为研究对象,以2008-2018年成经济圈面板数据为支撑,采用计量经济学OLS模型分析了路网建设对成经济圈人口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经济圈人口大量流失,常住人口远小于户籍总人口。路网建设对成经济圈人口规模起着显著的正相关作用,促进了成经济圈人口的流入。

  • 标签:    成渝经济圈 人口规模 路网建设 OLS模型
  • 简介:摘要:成中线铁路重庆至安岳段线路主要途经重庆市沙坪坝、璧山、铜梁、大足等行政区划。沿线地形地貌自东向西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和川中丘陵区,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敏感区众多,尤其以 “四山”片区的采空区和岩溶水尤为控制线路方案选择,此外沿线还分布有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等人文景观。设计从综合选线角度论证比选了重庆至安岳段取直、单设站、双设站和经大足穿四山等四个线路方案,最终推荐工程风险小,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综合最大化的经铜梁、大足双设站的工程方案。研究成果不仅为项目决策提供技术支撑,还可为其它高速铁路综合选线提供借鉴参考。

  • 标签: 成渝中线 综合选线 采空区 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 双设站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公路建设也逐渐推进,然而开展大规模的公路基础建设,从而可以带动了社会经济向更高的方向发展。高等级公路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公路路线设计的合理问题直接决定着公路的社会经济效应,同时,在进行线路设计以及选择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等级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中,在确保环境保护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等级公路环境保护的设计方案。

  • 标签: 高等级公路 路线设计 环境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黔东南以杉木和马尾松为主的低效林改造规划的案例分析表明,相对于维持现状的基线情景,低效林改造的碳汇效益的有无或大小取决于现有基线林分状况、低改措施以及林分的经营目的。如果以培育长周期大径材为目标,即项目期内无主伐,则将有明显的碳汇效益;但是,如果以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或速生丰产林为经营目标,即项目期内发生一次或多次主伐,则碳汇效益十分有限,甚至相对基线情景,生物量中的长期碳储量将减少;择伐可大大提高低效林改造的碳汇效益。因此,要使低效林改造产生较大的净碳汇效益,甚至纳入碳交易,应尽可能避免短轮伐期;如果必须要主伐,也应尽可能采用择伐方式,以提高碳储量的长期平均水平。

  • 标签: 低效林改造 碳汇潜力 情景分析
  • 简介:在对岩性、物性、微观孔隙结构、主控因素等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测井储层处理并结合地震储层预测研究储层分布规律认为:东地区石炭系储层除厚度变化大外,其特征与川东有很大的相似性,储集岩为颗粒云岩、晶粒云岩、角砾云岩,储层物性以黄龙组二段最好,为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为孔隙、裂逢和洞穴,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砾间溶孔、砾内溶孔,裂缝发育。储集类型为裂缝-孔隙型,以Ⅱ、Ⅲ类储层为主。储层主要受到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后期构造活动影响和控制;主要分布在黄龙组二段,厚度变化大即0m-30m,总体上呈西厚东薄。池34井区-寨沟4井区-云安3井区一带是有利储层的主要分布区。

  • 标签: 分布规律 储层特征 石炭系 渝东地区
  • 简介:摘要:老重庆的“巴十二景”中,与码头有关的就多达五处,重庆的码头文化直至现在仍是巴地区的文化代表之一。码头文化的起因是劳动人民抱团发展,在严苛的环境下生存下去,随着时代发展,朝天门码头的两江夜景游成为了重庆自然人文景观中最具特色的名片之一,成为了展示魅力重庆的重要平台。区政府着力打造现代旅游服务业,计划将朝天门地区建造成为集商贸购物、旅游观光和交通枢纽“三位一体”的新型现代服务功能示范点,一系列改造势在必行。

  • 标签: 朝天门码头 滨水 步道改造 交通枢纽
  • 简介:选取西藏东南部原始林区9个典型气象站资料,分析林区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4—2009年,藏东南林区年平均气温升高0.9℃,其中冬季升温高达1.47℃,升温突变点出现在2001年;林区年降水量增加了185mm,其中春、秋季节分别增加83mm、55mm;藏东南林区气候趋于暖湿化;藏东南林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比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显著,且海拔越高越显著。

  • 标签: 西藏 林区 气温 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