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我国是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油气资源及相关产品是国内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油气回收技术存在研发缓慢,实际油气储运过程导致蒸发泄漏、油气资源回收困难等问题,资源损失严重。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研究人员专注于利用回收技术更好地控制资源损耗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论文主要从我国油气回收技术的运用现状着手,分析油气回收技术的具体方法、运用的过程,并进一步探讨了优化调整油气回收技术的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油气储运 油气回收技术 损耗分析
  • 简介:利用全国垃圾填埋场的点源数据,基于实际调研和实验室分析建立中国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填埋时间的排放因子矩阵,采用IPCC推荐的一级降解动力学(FOD)方法自下而上地核算了中国2107个垃圾填埋场在2007年的甲烷(CH4)排放量.针对不同区域和类型的填埋场,分别就城市垃圾组分、可降解有机碳、CH4修正因子、CH4氧化系数、填埋场CH4收集率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2007年填埋场CH4排放量为118.61万t,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2005年填埋场排放量(220万t)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垃圾填埋场统计数据的差异,例如填埋场个数及垃圾填埋量.中国绝大部分填埋场CH4年排放量在700t以下,超过1000t的有279个,超过1万t的仅10个.江苏省的CH4排放量最高,达到9.87万t;西藏的排放量最小,仅为0.21万t.东部江苏、广东、浙江等省的整体排放量较高,西部地区西藏、宁夏、青海等地的排放水平较低.

  • 标签: 垃圾填埋 CH4排放 点排放源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油气消耗量逐渐增加,油气储运技术以及相关设施的安全维护显得十分重要,油气储运技术包括阴极保护技术和地下水封油库技术,两种技术各有特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油气储运技术以及油气储运安全维护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即建立完善的安全运营体系,合理设计工作环节,严格执行安全规定,加强安全维护工作的监督力度。   关键词: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维护;监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进步,人们在经济生产过程中,对石油、天然气等的用量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油气储运技术与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维护显得十分重要。良好的油气储运技术以及设施安全维护,能够保证企业石油生产运输的安全,促进相关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高社会稳定性,对油气企业发展有种要意义。应当对现有的油气储运技术以及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维护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 标签:
  • 简介:摘要:从现状看,油气能源表现出日渐紧缺的态势,若能妥善回收油气那么将会促进整体范围的环境改善,这种做法也契合了减排及节能的总体指标。目前,在油料等轻质材料的生产、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挥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油气产品的挥发不但会浪费资源,同时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鉴于此,本文对常见的油气储运过程中的油气回收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重点探讨了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的实际运用。

  • 标签: 油气储运油气回收 储运回收技术
  • 简介: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实现突破的重要方向——翟光明,何文渊/石油学报,2004,25(1)对国内外古隆起区成功的勘探实践及塔中古隆起的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塔中地区基本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必要条件。塔中隆起形成早,后期持续稳定发展,下古生界巨型构造发育。石炭系泥岩盖层之下具有多套生储盖及其组合,石炭系下部不整合是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等方面最重大的事件。构造演化的特殊性和丰富多彩的油藏类型造就了塔中地区石炭系泥岩盖层之下区域分布广泛的复合油藏体系。对塔中地区油气勘探要整体考虑,施工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性措施,发现大油田目标定可实现。陆缘和盆内前陆盆地主要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金之钧,汤

  • 标签: 油气勘探技术 塔里木盆地 前陆盆地 含油气性
  • 简介:利比里亚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岸几内亚湾西端,北接几同亚,西北界塞拉利昂,东邻科特迪瓦,西南邻大西洋。总面积111,37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6,320平方公里。拥有200海里无国际争端海域,大陆架水深200米,海岸线长537公里。沿海平原和中部丘陵属热带雨林气候,北部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5℃。

  • 标签: 利比里亚 油气勘探 政治 经济 外交关系 油气地质特征
  • 简介:目前,主要含油气区的大部分油气田都处于枯竭及产量持续下降阶段。国家油气开采水平的稳定化则以大量已发表的专业文献来论述。其中首批勘探目标根据作者们的观点是能够补充正在下降的油气产量,甚至能使油气产量大大地增长,这就是在东西伯利亚、在远东地区北极及远东的陆棚区发现的油气田。

  • 标签: 油气储量 大油气田 前景 油气产量 东西伯利亚 含油气区
  • 简介:摘要:2017年以来,随着国家陆续出台《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等文件,我国加速了石油天然气管网改革进程。2020年9月30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油气管网改革工作迈出关键一步。基于此,本文章对油气管网改革对我国油气行业的影响分析及建议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油气管网改革 油气行业 影响 建议
  • 简介:在任一含油气盆地油(气)田的大小分布近似于截断的Pareto分布。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估计(气)田数目和总资源量的明确表达方法,对油(气)田大小预设了一些限制条件;表述了模拟数学模型在评价含油气盆地的资源构成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勘探筛选模式这一油气勘探策略的正规表达方式。在一给定盆地中进行油气田筛选的明确表达式可从该盆地中油气田的发现史得到。提出的观点可用于预测盆地在今后的勘探中可能发现的油(气)田的大小顺序。

  • 标签: 含油气盆地 油气田 分布 动态特征 沉积岩 火山岩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逐渐增加,开发新的能源领域已成为了不少专家和学者的研究重心,石油资源在能源消耗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近年来,非常规石油一直占据着中国油气资源研究的主要领域,而页岩气在中国非常规石油中更是最为热点的领域。尽管页岩石油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早已受到了国家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在政府部门的强力推进下,我国页岩石油业已在资源评估、定向水平井压裂技术和产业化试验区建立等方面实现了突破。

  • 标签: 页岩油气 致密油气 煤层气
  • 简介:本专著的第一和第二部分阐述了油气民评价过程的内在规律。到目前为止,我们是从局外人的角度考察该过程的。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论述对该过程的主动干预--过程控制。我们不再是局外人,而是过程的参与者。

  • 标签: 油气勘探 控制策略 控制系统 数学模型
  • 简介:油气井测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局主办,华北石油管理局油气井测试公司承办的一份专门报导国内、外电缆地层测试、钻柱地层测试、试油、试井、油田动态监测、试井解释、油藏评价及测试资料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专业性技术刊物。季刊,每季末出版,每期80页,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单

  • 标签: 油气井测试 征订启事 钻柱地层测试 专业性技术 试井解释 油藏评价
  • 简介:密度反演不受常规预测技术许多缺陷的限制,估算的远景构造规模与实际的油气聚集规模非常接近。密度数据很少有错误的含烃指示,预测时间不会浪费在评估错误的情况上,因此其预测更容易、更快捷、更可信。

  • 标签: 密度体 密度差异反演 烃类预测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开发过程中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都非常重要,而且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这相应地增加了对石油和天然气储存和运输工具的需求。因此,石化企业应充分重视油气储运系统的节能技术,采取适当措施对实际生产和开发过程进行管理和维护,既能保证常规生产,又能提高油气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 标签: 油气储运系统 节能技术
  • 简介:详细的生物标志物和轻烃地球化学资料证实,得克萨斯州中北部沃思堡(FortWorth)盆地的油气源岩以海相密西西比系巴尼特(Barnett)页岩为主,但也可能存在其它源岩。生物标志物资料表明,主要生油的巴尼特页岩属于海相,沉积于洋流上升作用很强但盐度正常的缺氧环境。2个露头样品和7口井的岩屑分析表明,巴尼特页岩有机相是变化的,有可能存在其它石油亚类。轻烃分析表明,部分油藏充注了大量陆源凝析油,从而造成了许多油样具有陆源和海-陆混源轻烃的特征。从轻烃资料可以看出,这里有一种生成了凝析油的次生烃源岩,它含有陆源和陆-海混源的有机质。生物标志物分析并没有揭示这种次生烃源岩的性质,这突出表现了在确定油气源岩时综合运用生物标志物和轻烃资料的重要性。沃思堡盆地的天然气是热成因的,而且似乎与石油一起都是由巴尼特页岩生成,但也有一部份天然气可能产生于石油的裂解。同位素资料表明还存在少量生物成因气。这里的天然气分布似乎具有地层分异性,储层越新含成熟气越少,同时储层越老含成熟气也就越多。但宾夕法尼亚系本德(Bend)群的储层除外,它所含的天然气遍及已观察到的所有成熟度。我们不能排除沃思堡盆地的其它源岩层位有成为局部重要生油气源岩的可能,例如史密斯威克(Smithwick)页岩。

  • 标签: 油气地球化学 特征和 含油气系统 盆地 生物标志物 天然气分布
  • 简介:油气输导体系和油气运移的特征决定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惠民凹陷商河地区地质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其输导体系空间配置构成4种模式:砂体—断层—砂体、砂体—断层—不整合、砂体—火山锥以及砂体—断层—火山锥;该区主要发育的是阶梯型输导体系分布组合,以断裂、骨架砂体共同构成的运聚体系呈阶梯型输导,导致油气爬坡运移、单层系成藏。

  • 标签: 油气输导体系 断层 油气运移特征 商河地区 惠民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