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造成干旱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大的思路,利用逐日降水量和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进行实验研究,设计了夏季干旱的逐日动态监测指数.该指数可根据每日最新日降水值和日最高气温值的变化,及时给出影响干旱程度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的变化,使干旱监测具有实时性、敏感性和连贯性.利用该指数对2003年江西夏季发生的特大干旱进行逐日跟踪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该指数可以实时反映实际干旱的变化趋势.

  • 标签: 夏季干旱 动态监测 指数设计.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气象干旱指数对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干旱监测状况, 及干旱指数在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地区的适用性, 采用了中国气象局提出的气象干旱指数的计算方法, 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分析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适用性。 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近40年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监测区域干旱发生的时空分布以及变化规律,全面了解了该流域干旱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对于识别易受干旱区域、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制定农业旱情管理及抗旱减灾决策等提供了理论支持。

  • 标签: MCI 遥感影像 干旱监测
  • 简介:气候变化影响了水循环与地区的水量平衡过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干旱的形成与演变条件。以标准化降水量与蒸散发量差值表征水分偏离正常程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为基础,从多时间尺度联合的视角建立联合干旱指数(JDI),并以广东韶关为例分析修正的新指数JDI在干旱监测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综合了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特征信息的JDI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干旱的形成与演进过程。通过对干旱监测的评价以及与实际旱情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联合干旱指数JDI在实际干旱监测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可作为未来干旱监测的新理想指标。

  • 标签: 干旱监测 气候变化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 联合干旱指数
  • 简介:1概况2015年11月7—12日,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吕厚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吴门新和何延波高级工程师等3人小组访问了美国国家干旱减灾中心(NDMC)、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环境模型中心(EMC)和美国农业部(USDA)农业研究局(ARS)水文与遥感实验室(HRSL),与20余位专家就农业干旱监测、预报、预警、减灾等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技术交流。美国干旱监测预报业务由美国国家干旱减灾中心(NDMC)、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以及美国农业部(USDA)共同承担,其干旱监测产品(USDM:U.S.DroughtMonitot)是美国官方授权发布的每周干旱监测产品(图1),该产品创立于1999年,由上述3个单位的11名权威专家轮流值班承担。

  • 标签: 农业干旱 技术交流 监测预报 美国农业部 国家气象中心 高级工程师
  • 简介:对比分析了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反演的作物干旱区域、强度和实际观测资料,发现遥感反演的作物干旱区域、强度和实际观测资料有较好的一致性.建立了用于监测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期作物干旱的空间分布和强度的距平干旱遥感植被指数模型和干旱植被供水指数模型.

  • 标签: 作物 冷害 干旱区域 监测预报 冬小麦 生长期
  • 简介:利用2006年MODIS资料和气象资料,结合福建省地形、气候和植被等条件,提取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借助分裂窗法反演了地面实际温度(TS),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福建省的植被供水指数的早情监测模式(VSWI)。研究表明植被供水指数旱情模型在福建省地表干旱监测中是可行的,能很好地反映出区域相对旱情的空间差异。福建省地表干旱分布存在着东部干燥而中西部较湿润的特点.并且城市明显要比农村地表来的干燥,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是引起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

  • 标签: MODIS 遥感 干旱监测 地表温度 福建
  • 简介:为提高集约化开发水平和应用维护水平,充分发挥省级气象部门的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研究开发“市县局监测预警业务平台”。该平台包括实况监测、要素时序图、本站气候概况、预警信号和预警监控、常规站降水气候序列等主要功能。该平台可提高预报服务一体化的效率,提高各类探测资料和数值预报的应用能力,提高气象部门特别是市县气象局探索建立多灾种的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多气象资料应用途径,进一步完善决策服务支撑系统,提高气象要素重新分析、气象要素极端值监测分析等气象灾害分析能力。

  • 标签: 监测 预警 系统设计
  • 简介:摘要:滑坡是指地表土层或岩石在重力和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和移动的现象。由于其具有突发性和危害性,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滑坡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中,水文地质信息和数值模拟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笔者旨在分析滑坡监测预警技术的应用。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最新的技术进展,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滑坡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滑坡灾害的防范和减轻提供有效的支持。

  • 标签: 滑坡监测 预警技术 应用策略 发展方向
  • 简介: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在逐日监测中往往会出现干旱突然加重的现象,这是由于某时段内每日降水量对当前干旱的发展贡献是等权重的。本文基于线性递减非等权重的方法对CI进行了修正,同时对加权降水量(WAP)进行了标准化(StandardWAPIndex,SWI)。以山西为例,通过对比CI修正前后,即CI和CI_new(CI修正后),与SPI和SWI在不连续加重现象(UED)的总体分布、典型事例干旱演变特征以及与土壤湿度相关性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4种干旱指数对山西逐日干旱演变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1)CI_new出现UED的次数较CI有了明显下降,SWI出现UED的次数也比SPI有了大幅的减少,且SWI在这4种指数中是出现UED次数最少的指数;2)CI_new和SWI较CI和SPI与同期土壤湿度的相关性均有所提高,表明修正后的CI_new和SWI更加符合土壤湿度的变化,更能反映土壤干旱的演变规律。针对干旱发展过程中不连续加重的现象,通过非等权重方法有效地减少了该现象的发生。

  • 标签: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标准化降水指数 加权降水量
  • 简介:利用2002年和2003年8月下旬同期的MODIS卫星资料,在水体判识和云检测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归一化植被指数。对2003夏季杭州地区伏旱情况进行了植被指数的差值分析,并于同期降水监测站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植被指数的差异可以定性的反映出年际间旱情的差异和受旱的范围,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旱情监测方法。

  • 标签: MODIS 干旱监测 植被指数
  • 简介:新一代"西北干旱监测预测服务综合业务系统",是一个具有较好物理基础,较强的监测、预测、服务能力,较高自动化程度并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业务服务综合系统.本系统以短期气候预测为依托,集气象信息采集、加工、信息存储为一体,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已有的系统、资料及信息,吸纳了项目其它子专题的系统和成果,节省了计算机海量空间,避免了许多重复劳动,在近几年日常监测、预测业务服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西北干旱 监测 预测 综合系统 新一代
  • 简介:摘要:铁路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其安全运营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然而,铁路存在着诸多潜在的风险源,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突发事件和事故的发生。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潜在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发展建设铁路风险源预警监测平台势在必行。基于此,以下对铁路风险源预警监测平台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铁路风险源 预警监测平台 分析
  • 简介:摘要:在瓦斯监测过程中,首先要设置自动监测系统,利用风电闭锁装置功能来不断地更新基础系统数据,根据断电和馈电状态监测,做出报警和显示储存环节的预警状态。实现瓦斯声光报警的同时,也能够在瓦斯达到预警浓度时,所有设备都可以发出预警信号,进行及时的报警工作。如果瓦斯超过断电浓度,那么断电表会立即切断超县区的电源,此时的自动监测系统仍旧正常运行。另外,建立瓦斯监控中心的同时都需要配备专业的监控人员,采用24 h轮班制度,人员应当熟悉设备性能,并且能够根据实际经验进行合理的操作,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定时定点的记录,避免擅自离守脱岗的现象出现。

  • 标签: 隧道工程 瓦斯监测
  • 简介:摘要:地压冲击会影响井下巷道作业面,是直接威胁生产的重要灾害类型。特别是在当前煤炭浅层资源越来越少,所开发的深度越来越深。在这种情况下冲击地压的次数越来越多,并且还会容易出现瓦斯涌出等危害。因为地下深部的岩层具有高低温、高瓦斯等问题,所以就需要及时的做好预警,积极应用预警技术,以此来防范冲击地压灾害。本文就先了解冲击地压的特点,明确其分类,然后说明具体的预警技术和方法,为相关研究人员能够提供参考。

  • 标签: 煤矿冲击地压 灾害监测预警技术 研究对策
  • 简介:微波数据能有效克服云层影响,实现土壤水分的全天候遥感监测,但仅局限于土壤表层(0~5cm),无法客观反映耕作层土壤的实际干旱程度。本研究采用区间划分方法,分析逐日风云微波遥感数据(FY-3C/MWRI)反演的表层土壤水分各区间临界值与对应区间基于MODIS数据得到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最大值的关系,建立2015—2016年冬小麦生育期内月尺度的FY-3C/SM-TVDI模型,初步实现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内微波遥感监测10~20cm深度土层旱情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2014—2015年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总体构建效果较好,大部分模拟值与真实值差异不显著(P〉0.05),10月模拟值较真实值显著偏低(P〈0.05)。

  • 标签: 干旱监测 FY-3C/MWRI数据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FY-3C/SM-TVDI模型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油气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为油气属于一种危险产品,燃点低,且容易产生静电,于是就会发生燃烧爆炸等危险事故。油气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将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对油气储运设施进行在线监测,当发生一点变动时会发出预警,从而可以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于是文章将设计一种油气储运设施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 标签: 油气储运 监测预警 系统设计
  • 简介:摘要:全球气候剧变引发频繁的自然灾害现象,促使我国地表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地质灾害的防控进入高活跃期。现有灾害监管的信息化手段显然无法充分适应这一新的防灾减灾形势。本文立足于实际的地灾管理难题,深度剖析了现有体系的局限和短板,进而创新性地构想了构建一个多源数据驱动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控预警管理系统的设计框架。通过详尽解读宁夏地区的具体实践,展示了这个系统如何引入新颖的应用策略、运作机制以及关键性能,其成效显著,展现了强大的效能。

  • 标签: 地质灾害 监测预警管理平台 建设
  • 简介:摘要: 黄河中游地区水文情况具有极强的区域性特点。由于地处我国中部平原区域,气候较为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土壤中水分较少,这一地区水文预报是水文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和难题之一,而流域水文模型又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工具和关键所在。鉴于此,在本文研究进程中将针对干旱干旱地区水文特点展开研究,指出现阶段水文治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且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水文治理模型,促进黄河中游地区水文治理进程。

  • 标签: 黄河中游 干旱 半干旱 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