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新疆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组成及安全需求,根据系统网络的特点和系统安全要求,提出了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应考虑的因素,给出了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策略。

  • 标签: 地震 应急技术系统 安全策略 新疆
  • 简介:利用基于G-R关系基础之上的MBS法和GFT法,对比分析了1970年以来汾渭地震带台站建设各阶段ML≥1.0的地震目录的完整性。结果表明:在基础地震台站建设阶段(1970-1977年),ML2.4-ML2.5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在地震台站调整以及遥测台站建设阶段(1978—1997年),最小完整震级为ML2.2;在地震台站数字化阶段(1998年-至今),ML2.0-ML2.1级以上地震目录基本完整。从时间尺度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汾渭地震带相同起始震级所对应的拟合优度值基本呈稳定增加趋势,表明汾渭地震带的地震监测能力在逐步提高。文中采用改进的b值标准差法对b值基本稳定时所对应的震级进行了识别和评价,提高了最小完整震级识别的准确性,同时还分析了汾渭地震带最小完整震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汾渭地震带北部Mc较中南部偏低。研究结果为汾渭地震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台网优化布置提供了基本依据。

  • 标签: 汾渭地震带 稳定b值法 拟合优度值法 最小完整震级
  • 简介:地震反射法被广泛应用于油气、煤和其他矿业勘探以及地球深部地壳地层研究中。陆上和海上油气的成功勘探促进了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的持续发展。解释流程(包括构造、地层和沉积、地震振幅分析和地震属性的同化作用、岩石物理分析和可视化)均需要钻井、实验室研究以及航磁、重力和电磁测量等相关数据的支持。毋庸置疑,只有详细了解目标区地质情况,才能发挥地震反射技术的优势,实现详尽而一致的解释。

  • 标签: 地震反射 构造解释 3D数据体 地震属性 曲率 裂缝
  • 简介:本文选取华北地震区作为研究区域,尝试利用空间光滑活动模型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网格,依据地震构造和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地震构造模型,确定构造区特征参数(b值、M0、Mu、断层方位角及M—L关系等)。采用考虑了地震构造背景的椭圆光滑过程的地震活动参数模型,计算各网格点的地震发生率。并利用网格源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方法,由不同输入地震目录通过综合加权得到该区域50年超越概率10%的加速度峰值区划结果。该方法充分体现了地震活动的空间非均一性,尤其适用于发震构造不甚清晰的中强地震可能造成的地震危险性,避免了常规潜在震源区的划分。且评价方法简单快捷,为地震区划以及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 标签: 华北地震区 地震构造背景区 空间光滑 地震危险性分析
  • 简介:一、《高原地震》是青海省地震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季刊。每季末出版。主要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实验、

  • 标签: 地震科学 征稿简则 高原 学术论文 研究成果 地球物理
  • 简介:一、《高原地震》是青海省地震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季刊。每季末出版。主要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实验、观测、考察、问题讨论等方面的论文。

  • 标签: 地震科学 征稿简则 高原 学术论文 研究成果 地球物理
  • 简介:通过收集整理235个实际钻孔资料并建立了2820个计算工况,运用一维波动等效线性化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基于不同类别场地条件,研究在不同强度、频谱特性的地震动输入形式下,场地条件对地表地震动参数影响,重点考察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变化特征及规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别条件下地表峰值放大倍数的一般经验值。由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没有考虑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强度对设计反应谱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地震动频谱特性对地表峰值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未来修订抗震设计规范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场地条件 地震反应分析 地震动输入 强度及频谱特性
  • 简介:详细介绍了陕西地震编目工作中所使用的地震走时表、地震定位精确度及地震编目分析处理软件。结合当前的地震编目工作,展望了陕西地震编目未来的发展。

  • 标签: 陕西省 地震编目 地震数据处理
  • 简介:通过引入岩石骨架参数表达式到Gassmann近似流体方程中,实现了基于该方程的地震孔隙度反演。但是岩石骨架参数表达式有很多种,使得地震孔隙度反演公式也各不相同,实际应用不方便,反演结果也难以评价。作者在研究现有常用岩石骨架参数表达式如Esheby-Walsh,Pride,Geertsma,Nur,Keys-Xu以及Krief等的基础上,提出了含有调节参数的岩石骨架模型统一表示式,发展了基于Gassmann方程的地震孔隙度反演方法。该方法应用范围宽,参数调节方便、灵活。为验证所提公式和方法的实用性,作者们结合ZJ地区钻井岩心的岩石物理样品测试数据和测井数据,进行了地震孔隙度反演。由于该地区油气储层的存在与中等程度孔隙度的分布有关,因此地震孔隙度反演对预测和识别油气层、干层和含水层有重要作用。反演结果与工区内孔隙度测井瞌线吻合度高,说明本文所提公式与方法是有效的,可靠的。

  • 标签: 岩石物理 岩石骨架模型 调节参数 震孔隙度反演 GASSMANN方程
  • 简介:详细介绍台站地震分析报送软件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及各模块的功能特点。该软件利用VB开发,能自动识别并转换台站常用分析软件的产出结果,通过ODBC5.1驱动,完成远程入库;使用书签技术实现了工作日志的编辑、浏览及打印,满足地震台站工作的需要。

  • 标签: 软件设计 模块功能 地震目录
  • 简介:台州市朱溪水库于2011年开始筹备建设,坝高73.5m,总库容1.257亿m3,属于大型水库。水库建成蓄水后是否会诱发地震,一旦诱发地震,可达的最大震级有多大,这一焦点问题备受各方关注。本文通过对库区区域构造背景、主要断层活动、破坏性地震的影响及地震地质条件,结合水库库区的具体情况,采用构造类比分析法和概率预测法,对朱溪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最终给出了相对科学的预测结论,为将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水库诱发地震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朱溪水库 区域构造背景 主要断层活动 诱发地震
  • 简介:本文对1700年以来的历史地震烈度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地震地质资料来确定设定地震(ScenarioEarthquake),然后利用模拟强地面运动确定了廊坊地区的强地面运动灾害。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目前的地震活动趋势,廊坊地区出现大于或等于地震烈度8度的周期大约是600年。也就是说,在未来50年廊坊地区出现地震烈度8度的超越概率为8%。为此,本文建议廊坊地区应该考虑0.3g峰值加速度(Ⅷ度)作为基本地震工程设计参数。

  • 标签: 地震烈度 地震灾害 设定地震
  • 简介:统计分析了西昆仑及交汇区1970--2010年148个Ms≥4.5级地震序列,统计结果表明,这一区域的地震类型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复杂性以及与地震的强度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地震序列 地震类型 主震 余震
  • 简介:从涔天河水库的基本情况出发,结合库区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历史地震背景,并根据扩建后水库的基本情况的改变,采用多方法进行了最大震级预测,得出了涔天河水库扩建后可能存在诱发M4.7~5.0级地震,需尽快建立地震台网,加强监测。

  • 标签: 水库地震 地质构造 地震预测 涔天河
  • 简介:利用玉树、曲玛莱、杂多地震台观测到的数字震相资料,研究玉树Ms7.1级地震前后波速比时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3个台站平均波速比、波速比标准偏差在地震前后变化不相同,Ms4.7级前震发生时3个台站波速比都出现较明显的高值回返现象,其中玉树地震台波速比数值高达2.032。

  • 标签: 玉树7.1级地震 波速比 高值回返
  • 简介:从数据的准备、软件的配置和数据的产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地震新参数计算软件在安徽测震台网的初步应用,并论述了地震新参数的计算作为台网日常工作的可能。

  • 标签: 新参数 测震台网 非弹性衰减 场地响应
  • 简介:介绍了玉树7.1级地震震情跟踪过程中,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的应用情况,发现数字地震资料的运用可以为震后趋势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玉树地震序列 震情 地震预报
  • 简介:张掖盆地构造地震勘探野外工作全面展开。水环地调中心主任李文鹏对张掖盆地构造地震勘探野外作业进行了现场指导部署。李文鹏主任要求项目组人员进一步明确目的任务,一方面着手充实探查方案,另一方面积极做好野外开工准备,力争高效率、高质量、圆满地完成项目任务。

  • 标签: 地震勘探 盆地构造 野外工作 张掖 野外作业 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