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析内蒙古地区雪灾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成灾因素,综合归纳大雪、暴雪形成机理、气候特点、天气形势和客观预报方法,以及新技术在雪灾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最后给出雪灾的减灾对策。

  • 标签: 白灾 暴风雪 监测预警 减灾决策
  • 简介:通过对内蒙古东部中等地震的有序分布、中等地震密集增强、地震从集、空区和条带及显著地震及中强地震迁移背景方面的演化特征研究,分析认为,阿巴嘎旗及邻区、扎兰屯-牙克石、呼伦贝尔-兴安盟-锡盟-通辽交界地区将是未来中强地震的可能区域。通过对2003年8月-2006年3月间发生在东部的中强地震沿大兴安岭对迁特征研究,综合认为,内蒙古东部已成为东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

  • 标签: 内蒙古东部地区 有序分布 地震丛集 地震活动 演化特征
  • 简介:本文对内蒙古地区旱涝变化特征与1月太阳活动周期作对比分析,发现这种相关关系对属于小概率事件的全区性多雨年,以及概率较小的西少东多年和西多东少年的长期和超长期预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指示意义。

  • 标签: 太阳活动 内蒙古 旱涝变化 |
  • 简介:近百年来,全球、北半球和我国气候总的趋势是变暖。我区作为全国的一部分,也是北半球环境和全球环境的一个局部地区,是否也有此种变化趋势呢?我根据近几十年来的气温资料,结合各种外界因素的统计分析,阐明我区气候总的趋势也是变暖,这种变化是受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温室气体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内蒙古地区1991-2000年气温变化趋势作了预测。

  • 标签: 内蒙古 气温变化 气候变暖 太阳活动 大气环流 火山活动
  • 简介:利用1961—2013年内蒙古地区102个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地区2013年夏季降水特征和降水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内蒙古夏季降水的整体特点是雨带偏北,6、7月全区大部降水偏多,8月降水强度、范围减弱、减小。大气环流特征为东亚夏季风强度偏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北太平洋涛动处于负位相,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稳定维持。受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阻挡,西北冷空气在内蒙古东北地区堆积,而西北太平洋的反气旋环流又将水汽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此地,冷暖气流交汇造成该地区降水极端异常。

  • 标签: 内蒙古 降水异常 太平洋涛动 东亚夏季风
  • 简介:本文以蒙古国及其周边地区M≥3.5级以上地震目录为基础数据,对该目录做了余震删除、时间完整性分析以及时间统计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国M≥3.5级地震完整记录起始时间为1977年;M≥5.0级地震完整记录起始时间为1945年;M≥6.0级地震完整记录起始时间为1900年.删除余震后,蒙古国地震活动随时间变化基本平稳,时间统计分布特征符合泊松分布.并且在删除余震后,蒙古国地震活动仍有6年左右的丛集周期.

  • 标签: 蒙古国 地震目录 完整性分析 余震删除 时间特征
  • 简介:文章对内蒙中古西部大暴雨的形成机制作了初步探讨。指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与华北高压脊结合之后,可提供大尺度低空偏南急流形成及南方水汽直输本区的背景。如果同时有中纬度高空偏西急流存在,则两者的耦合作用,在华北高压后部,形成了重力生波不稳定发展的条件,于是垂直环流和非热成风相互作用,同期发展。由调整变化又促成了低空西南急流的发展并与原有的大尺度低空偏南气流相叠加,进一步加强了水汽向本区输送。因此,在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中间的地区,既有丰富的水汽来源,又有强烈的抬升凝结条件,形成了产生暴雨的物理基础。再加上西来冷空气入和地形作用,就使得内蒙古中西部成为易发生大暴雨的地区之一。

  • 标签: 暴雨 内蒙古 形成机制 低空急流 水汽条件 冷空气
  • 简介:1气候概况秋季全区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除西部、中东部部分地区偏多外,全区大部地区偏少。9月上旬出现严重早霜冻灾害,中东部农作物遭受冻害,季内部分地区出现了秋旱现象,大风日数少,光照充足。

  • 标签: 气候影响评价 内蒙古地区 秋季 气候概况 霜冻灾害 大风日数
  • 简介:利用应用气候经验公式,分别计算内蒙古地区各代表站与旅游活动有关的风寒指数、温湿指数和避暑旅游气候指数,分析主要气候因子气温、相对湿度、日照与客流量的关系,找出各地适宜旅游季节,计算结果表明自治区适宜旅游季节在夏季,是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地区.

  • 标签: 内蒙古 旅游活动 风寒指数 避暑旅游气候指数 气温 相对湿度
  • 简介:本文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萨麦地区1:5万巴彦塔拉等4幅区域地质调查范围为研究区,以ETM+影像数据为信息源,以波谱理论为基础,从遥感图像中提取蚀变信息继而进行遥感找矿实践。针对区内铁染、羟基蚀变类型使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10个异常区,结合区域构造特征情况,对异常区域开展了1:1万路线调查,综合判定后,选择了4个找矿靶区进行了化探剖面探测并进行了成果分析,结果显示遥感蚀变信息与野外调查和化探异常吻合较好。

  • 标签: ETM+蚀变信息提取 化探异常 找矿靶区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
  • 简介:文章利用高空、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E和FY-2G卫星云图、云顶黑体亮温资料、雷达产品、TITAN风暴追踪识别产品和闪电定位数据,对2016年8月16—18日内蒙古地区一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的观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属于典型的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切变型。副热带高压外围高能高湿的环境为暴雨提供了热力条件,在卫星云图中,沿副热带高压外围长距离的暖湿输送云带为暴雨区提供了丰沛的水汽,在高空短波槽与副热带高压交汇处激发出对流云团,并沿着暖湿切变形成中β尺度的MCS云团自西向东移动。在卫星云图和雷达组合反射率产品中均有“列车效应”。当云团平均亮温低于200K时,均能产生20mm/h以上的强降水;此外,在强降水发生时段雷达组合反射率产品中出现“人字形”回波,对应在回波顶高和垂直液态水含量的大值区也呈“人字形”分布的特征;闪电和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与TITAN产品识别的雷暴系统相吻合。

  • 标签: 暴雨 副热带高压 观测特征
  • 简介:发育于内蒙古东乌旗地区的泥鳅河组,属于早中泥盆世沉积,厚度约1000,m,主要发育泥岩、粉砂岩和灰岩沉积,粉砂岩中常常发育大量腕足类和珊瑚生物化石。首次在本区发现风暴沉积和Beaconites遗迹化石:风暴沉积由下至上包括粒序层理段、平行层理段、丘状交错层理段和浪成波纹层理段4个层段;Beaconites遗迹化石具管壁和内部水平“V”字型的回填纹构造。通过对岩相、生物化石、风暴沉积和Beaconites遗迹化石的研究显示,东乌旗地区泥鳅河组为浅海相沉积。

  • 标签: 泥鳅河组 中下泥盆统 沉积相 风暴沉积 遗迹化石 东乌旗
  • 简介:利用NOAA卫星长波辐射月值和月距平值资料作为地震监视手段,发现在2005年8月16日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Ms5.9级地震和2003年3月24日东乌珠穆沁旗Ms5.9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气”系统观测到地表有局部增温的热现象,表明孕震地区具有一定热辐射异常信息,说明长波辐射在震情的跟踪与判定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长波辐射 卫星遥感 地震监测 内蒙古
  • 简介:蒙古阿巴嘎旗白音图嘎地区为浅覆盖区,地表构造形迹难以识别。笔者以最新的高精度航磁资料为依据,论述了区内深大断裂的磁场特征,并对航磁在断裂构造解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根据区内构造磁异常特征,在航碰△T化极垂向一次导数基础上,全区共解译断裂构遣15条。构造方向主要为北东、北西方向,其中F1、F2、F3、F4.F7、F8、F9位于白音图嘎幅,岩性主要为宝力高庙组,为基岩出露区,脉岩比较发育,为花岗斑岩脉、正长斑岩脉,地表出露岩脉主要呈北西向,与航磁解译构遣较为吻合,经向上延拓后构造不明显,显示底部为同一岩性基底;F5、F14、F15经向上延拓构造变得更加清晰,推断该构造由深部大的构造引起。

  • 标签: 阿巴嘎旗 白音图噶 航磁 断裂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