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由中国西北地区的现代气候状况和古气候记录来回溯过去时期的气候变化,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论述过去时期农业开发活动的规模、效益与温度、湿度背景之关联.文中指出:西汉和唐前期气候适宜,河西地区大规模农田开垦成功;唐后期和明朝中叶的气候转寒导致河西屯垦凋敝;公元初塔里木盆地的繁荣和后来的衰落与水资源变化有关.历史上的基后抛荒行为加速了土地的沙化进程,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和较温暖的13世纪降尘事件频繁发生即为此类不良后果的两个典型例子.

  • 标签: 中国西北地区 历史气候 农业开发 开垦和弃耕 历史文献记载
  • 简介:摘要我国虽然是最早发明磁性仪器——指南针的国家,但磁记录技术方面却起步很晚。直到1960年代初期才开始试制录音磁带。我公司作为我国最早一批对磁信息记录产品的生产企业。通过50多年的技术追赶,在磁性材料的生产技术上已经追赶上国际水平,部分指标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标签: 磁畴 剩磁 分散
  • 简介:任何从自然环境(湖泊、石笋、树轮等)和人文记录取得的古气候代用资料都需要尽可能地与由不同途径得到的气候记录(包括器测、人文记录)进行对比,以进一步确认这些代用记录的气候含义解释的正确性和测量、推演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时间刻度的准确无误等,这是确认科学记录的一个不可免去的步骤。笔者认为,

  • 标签: 古气候 历史文献记录 校准试验 代用 序列 自然环境
  • 简介:利用位移与速度的函数关系,讨论地震观测系统中速度记录与位移记录的波形特征。进一步分析速度记录在地震观测中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速度 位移 记录 波形特征
  • 简介:相比技术较成熟的测震编目工作,我国强震动记录编目工作技术亟待完善,缺乏规范化的编目流程及方便实用的编目软件,处理数据经验不足。本文以汶川余震流动观测中获取的强震动记录编目为例,阐述了合理的强震动记录编目方法,通过对万余条强震动数据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强震动记录编目的效率及可靠性。同时本文对强震动记录编目的标准化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可为今后强震动记录编目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汶川余震 流动观测 强震动记录 编目 标准化
  • 简介:结冰的观测和记录结冰指露天水面(包括蒸发皿中的水)冻结成冰,通常我们观测结冰的有无(因自然条件限制)是看蒸发皿中的水是否冻结,如冻结便记结冰如未冻结则不记。但由于观测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记录结果。如:5号20时观测,蒸发皿中水虽冻结,但当时气温...

  • 标签: 蒸发皿 冻结成冰 观测方法 《规范》 观测记录 水面蒸发
  • 简介:距今4—3千年正值中华文明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段的气候变化资料有利于深入理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利用辽宁本溪庙洞石笋MD11,通过^230Th定年和高分辨率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4.09—2.84kaBP东北地区南部夏季风降水变化历史。4.09—3.85kaBP时段,东亚夏季风较为稳定,期间在约3.95kaBP前后出现短暂的夏季风小幅度减弱,与亚洲季风区石笋记录类似,推测4.2ka事件应早于4.1kaBP,支持早前南方石笋记录的结论;3.85—2.84kaBP时段,庙洞石笋沉积速率显著降低,氧同位素整体偏正,说明这段时间内东亚季风总体偏弱,辽宁东部地区夏季风降水偏少,期间只在3.05kaBP先后出现持续时间约为数十年的夏季风增强过程。

  • 标签: 东亚夏季风 石笋 氧同位素 4—3 KA 辽宁本溪
  • 简介:通过对大姚、姚安地震中永胜台数字地震记录波形变化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大姚地震后一段时间里,P波初动出现"大头波"现象,而姚安地震后则没有出现明显的"大头波",并且也没有再发生Ms≥5.0级地震,从而联想到震后强余震的出现是否会与数字记录中"大头波"的出现存在某种关系.

  • 标签: 数字记录 震相 初动 振幅
  • 简介:报表预审工作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负报表预审工作多年,最感头痛的问题是云,减少错误,我的做法是:在纠错当中找窍门,建立三项防错制度。要做好这项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本人担能、天记录错误最多,预审难度最大。为在防错上面做文章。采用三种解难方法,

  • 标签: 预审工作 观测记录 报表 防错
  • 简介:辐射观测是气象观测的主要观测项目之一。辐射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审核)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观测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多年来对辐射资料的审核发现,因电磁干扰,辐射观测数据正点出现缺测、野值的情况经常发生。通过对数据缺测、野值及其他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旨在预审、审核工作中减少错误,提高地面气象信息化资料的质量。

  • 标签: 辐射 记录 异常 处理 探讨
  • 简介:在储层砂岩和页岩岩样上进行了许多模拟正常压实、不平衡压实、流体膨胀和超压构造机理的超声波试验。通过瞬时波形属性变化研究了速度变化和不同应力通道对发射超声波脉冲的影响。在所有的试验中,地震速度和不同应力之间的相关性与Eberhart-Phillips经验关系吻合得很好。在这些试验中首次建立了差压和几种瞬时地震属性之间的正面关系。得到的结果证明,也能够把差压和地震速度之间的众所周知的经验关系应用于许多地震属性。通过用地震属性和地震速度变化,能够预测差压。

  • 标签: 地震属性分析 试验 波形 超声波脉冲 速度变化 经验关系
  • 简介:本软件适用于PC—1500系列计算机的导线野外观测记录,可用于地籍测量中的5秒、10秒和图根导线水平方向观测值、竖直角观测值、边长观测值的记录和测站平差,还可将记录成果用磁带录制或直接传送与其它软件衔接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

  • 标签: PC—1500计算机 地籍导线测量观测记录
  • 简介: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反映着大气中不同物理过程,是天气变化的体现.在地面气象观测中,有些天气现象不易判断,以致造成记录错误,例如霾与浮尘这两种天气现象的观测就往往容易混淆,难以判断,有时将霾记为浮尘,有时把浮尘记成了霾,尤以后者为多.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天气现象的特征无明显差异造成判断

  • 标签: 观测记录 地面气象观测 物理过程 垂直能见度 观测规范 尘沙
  • 简介:MILOS500型自动站观测项目中,蒸发观测仍使用E-601B型蒸发器,根据《E-601B蒸发器使用暂行规定》的要求,E-601B蒸发用水每月要至少换水一次,本文根据格尔木市气象台1998-1999年两年蒸发观测资料简单分析了因换水前后水温差异引起的E-601B蒸发观测记录误差情况。

  • 标签: 蒸发观测记录 误差 MILOS500型自动站 E-601B蒸发器 换水 水温差异
  • 简介:文章从统计临河地区(1981-2010年)30a历史资料着手,对出现的20次飑的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典型例子进一步的举例论证,又结合自己多年的观测审核经验,提出了飑的观测记录要点,供地面气象观测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参考,从而防止飑的误记、漏记.

  • 标签: 特征 记录
  • 简介:1引言从自记纸上挑取气压和湿度的极值是地面观测员每天必做的工作,挑极值时常会出现极值与定时尤其是昨日20时定时记录矛盾的情况,此时如何处理才能正确体现资料的准确性,就要靠观测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来分析和判断,现选取二个有矛盾的记录予以分析判别,供广大观测员参考。

  • 标签: 极值 定时 观测员 工作经验 专业知识 自记纸
  • 简介:露是一种常见的地面凝结现象,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和凌晨有利于形成,形成时地表温度在零度以上。通过对阴天,雾天,雨后,凹地、洼地及水池旁露的成因分析,结合雾露同在、露霜并存以及露和雨的区别等情况,总结出特殊情况下记录的处理方法。

  • 标签: 近地面 地表温度 成因分析 凝结 水汽 凹地
  • 简介:本文主要在对永安井水位记录的水震波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择出有代表性震例的水震波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假设进行讨论

  • 标签: 水震波 震例 断裂 水力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