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8月5—10日,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楼小凤和陈跃赴泰国参加由泰国人工降雨和农业航空司(DRRAA)在曼谷及清迈举行的东盟人工影响天气研讨会,交流东盟(ASEAN)国家和中国、日本、韩国3国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2017年5月第39届东盟成员国(AMS)+3(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中国、日本、韩国)气象理事会(SCMG)批准由泰国主办2018年研讨会的决定。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泰国 东盟 中国气象局 印度尼西亚 农业航空
  • 简介:摘要:基坑支护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相关人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选定合适的支护方式,加强各个环节关键技术的控制,确保基坑支护工程质量,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本文主要东盟商业广场工程项目为例分析基坑支护工程关键技术内容,希望能够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标签: 基坑支护工程 关键技术 建筑工程
  • 简介:2018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周兵首席研究员应马来西亚气象局局长AluiBahai先生的邀请,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了第11届东盟(ASEAN)区域气候展望论坛。

  • 标签: 气候展望 马来西亚 论坛 东盟 气象局 研究员
  • 简介:过去数十年北极地区冰量的减少成倍加剧了亚欧地区寒冬的出现,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的一项研究得出上述结论。不过,这种寒冬高频率出现的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减少,因为到21世纪末期,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有可能超过海冰减少带来的影响。

  • 标签: 北极地区 寒冬 冰量 地球科学 高频率 气候变
  • 简介:皖南东至地区晋宁运动,早期为一近NW向线型紧闭同斜倒转褶皱,晚期为NW到近SN向同斜倒转褶皱,末期为NE到NEE向开阔褶皱,并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叠加褶皱。区内存在两个重要不整合面,并将中、新元古代地层分割成三个构造层。

  • 标签: 晋宁运动 褶皱 不整合 构造层 皖南
  • 简介:本文选取湟源台573型地震仪在1990—1991年间记录的49个共和地震和记录到PN震相的25个地震资料,通过计算,得到共和——湟源之间直达波的平均传播速度为;V(pg)=6.76km/s、V(sg)=3.84km/s,湟源地区的地壳厚度为61km。

  • 标签: 近震波速 地壳厚度
  • 简介:简要介绍了极端气候事件预估的基本方法,概述了东亚和中国地区关于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预估研究的进展。针对极端事件变化预估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如高分辨率、长时间尺度的区域气候变化模拟和预估,高时空分辨率的网格化观测资料,除温室效应外的土地利用和气溶胶的作用,使用合理方法进行多模式结果的集合,以及统计降尺度方法的应用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模式 极端事件 预估 中国地区
  • 简介:豫皖两省的北淮阳地区中生界连成一片。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省境的本区红层均覆于中生代火山岩系之上,以致豫皖两省无法接图。经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多年来的科研工作,查明三尖铺组、凤凰台组伏于中生代火山岩系之下,厘定了本区中生代地层层序。这一层序的建立,为正确阐明本区的沉积演化和构造变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中生界红层 火山岩系 三尖铺组 凤凰台组 北淮阳地区
  • 简介:应用Hysplit传输扩散模式计算2008—2009年大连地区酸雨和非酸雨期间的后向气流轨迹,利用条件概率和轨迹聚类法分析气流轨迹,探讨大连地区酸雨外来源。结果表明:外来源通过大气输送对大连地区酸沉降的贡献较大。大连地区酸雨主要受中国华东沿海至山东半岛经黄海中北部或经渤海及其西岸的近地面大气污染输送影响,中国华东和华南等南方内陆地区和日本海周边东亚国家对大连地区酸雨均有贡献。海洋性气团或北方大陆气团一般为大连地区非酸雨来源。

  • 标签: 酸雨 外源 轨迹模式 云中致酸
  • 简介:摘要:声纹鉴定是一种针对声音和语言进行个体同一识别的鉴定技术,通过对声纹细节特征的量化后进行语音特征的识别能给案件侦查提供一定的帮助。随着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变声技术的出现,声纹鉴定在公安工作中越来越重要。本文在技术强警的大背景下,以地方方言口音对普通话的影响为切入点,针对潮汕地区特有的普通话发音对其语音共振峰进行研究,发现了潮汕地区发音的几个特点,研究结束后能通过语音对是否潮汕地区发音进行地区识别判断。

  • 标签: 声纹鉴定 声纹特征 潮汕地区 方言发音
  • 简介:文章利用通辽地区10个站点1971-2007年37a逐日雷暴统计资料,建立雷暴日数及雷暴次数的时间序列.通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通辽地区的雷暴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通辽地区雷暴的地理分布特征、年代际及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日变化特征、初雷和终雷日及持续期变化特征、震荡周期性等结果.

  • 标签: 雷暴 特征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 简介:通过对天峻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分析,结合雷电的产生条件、雷暴过境时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雷暴的移动和发展,总结出了该地区雷暴天气的基本特征,并具体阐述了观测该地区雷电天气的注意事项。

  • 标签: 雷电 天气 观测 浅析
  • 简介: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地震台网分布稀疏,基于ETM数据,对措勤地区活动断层构造进行了解泽,并建立了活动断层构造框架。通过分析活动断层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指出措勤地区活动断层的活动性对青藏高原地震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措勤 ETM 活动断层
  • 简介:在文献调查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鲁南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城市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做了分析,给出了抗震救灾重要房屋的单体预测结果、现有房屋的群体预测结果,并对房屋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进行了预测。文中指出了现有房屋的抗震薄弱环节,为该地区采取防震减灾对策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城市 震害 预测 鲁南
  • 简介:对锡盟地区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以来所使用的干旱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一种新的干旱分析工具一干旱曲线分析法。此方法简单、直观、快捷,可以对某一地区的干旱情况进行逐日跟踪动态监测,为决策服务中的旱情分析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干旱 干旱指标 干旱曲线分析法
  • 简介:针对龙岩地区断裂规模、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分析了近年来该地区数次中强地震活动的特征,并对该地区的震群活动可能所具有的"地震窗"效能进行了讨论,为研究出一个有效判断该地区地震活动规模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 标签: 地震活动特征 震群活动 龙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