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采用酸-酶结合法制备牛肌腱胶原纤维凝胶。研究了浓度、温度pH值对胶原纤维凝胶黏度与吸水率的影响,用激光粒度仪测定胶原纤维凝胶的等电点,通过扫描电镜考察了胶原纤维凝胶海绵的断面、表面胶原纤维束的形貌。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凝胶的等电点为4.22±0.04;胶原纤维凝胶经冷冻干燥后形成孔隙均匀的三维网状结构,孔径约为90-250μm,胶原纤维直径约为0.1~1.0μm。DSC分析测得胶原纤维凝胶海绵的热变性温度为66.8℃。在试验研究范围内,胶原纤维凝胶的黏度随其浓度的增高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降低。随pH值的升高,胶原纤维凝胶的黏度先降低后升高,胶原纤维的吸水倍率呈现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其pH值为3.5时,其吸水倍率达到289.8g/g,黏度降至最低值。

  • 标签: 牛肌腱 胶原纤维凝胶 海绵 黏度 吸水能力
  • 简介:胶原纤维革是废革屑、皮渣等皮革废弃物的综合再利用。简单通过眼观、手摸和灼烧法等难以鉴别革的类别。借助溶剂法、撕裂法、TGA分析法和SEM法等进行鉴别。研究发现SEM法可以清晰看到革内纤维束的构型;胶原纤维革在溶剂处理下会收缩,天然革形态无变化;胶原纤维革的撕裂强度远远小于天然革,且纵横向撕裂大小差异较小;胶原纤维革的DTG曲线在400℃附近出现一拐点,此拐点是粘合剂的热解点,而天然革在400℃附近曲线光滑。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快速鉴别革的种类。

  • 标签: 天然革 胶原纤维革 鉴别
  • 简介:将稀土铈(Ⅲ)负载于胶原纤维上制备新型除氟吸附材料CeCF。研究表明:CeCF对F^-的吸附容量为5.88mmol.g^-1;且铈与胶原纤维结合牢固,不易脱落。pH值对吸附有较大影响,适宜的pH范围为2~3.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描述。除PO4^3-外,溶液中的SO4^2-、NO^3-、Cl^-、CO3^2-基本不影响CeCF对氟的吸附;用pH〉12的碱溶液可使吸附剂再生。固定床吸附实验表明,当F^-质量浓度为20mg.L^-1流速为0.7332cm^3·min^-1时,吸附穿透点为447个床层体积。

  • 标签: 胶原 胶原纤维负载铈 吸附
  • 简介:用磷酰氯(POCl3)对胶原纤维进行磷酸化,制备磷酸化胶原纤维(P-CF)吸附材料,研究了P-CF对Cu^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P-CF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在pH2.0-5.5范围内,无磷脱落;在pH3.5-5.5范围内,P-CF对Cu^2+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当Cu^2+初始浓度为1.0mmol/L,pH为4.5时,平衡吸附量达到0.73mmol/g。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吸附量略有增加。P-CF对Cu^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速率方程。进一步研究表明,溶液离子强度对P-CF吸附Cu^2+的影响不明显。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吸附材料,P-CF可望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去除。

  • 标签: 胶原纤维 磷酸化 吸附剂 CU^2+ 吸附
  • 简介:研究以纯化猪皮为原料,采用酸-酶结合法制备得到了I型胶原。再以市售高脱乙酰度壳聚糖为原料,采用乙酰化反应,制备一定乙酰度的壳聚糖。接着将所提取的I型胶原与壳聚糖以不同质量比例混合制备复合海绵,并使用红外、DSC、AFM等对自制壳聚糖和复合海绵的结构进行表征,检测了壳聚糖的特性黏度。结果表明:红外证实了经乙酰化反应后的市售壳聚糖的酰胺键被有效置换,制备得到的壳聚糖的特性黏度为825.584,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3×105;复合后I型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存在一定程度地变化,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加,复合海绵的热稳定性提高,有利于样品的存放。

  • 标签: 胶原 脱乙酰度 复合海绵 表征
  • 简介:采用酶法从猪皮中提取胶原蛋白,在不同的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并测定水解产物的相对黏度。结果表明:当温度为60℃,酸质量分数为3.5%,反应40min时水解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的相对黏度值可以达到最小,为1.0021。

  • 标签: 水解 胶原 相对黏度 酸解
  • 简介: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为阳离子化试剂,对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00-6000Da的胶原蛋白I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80000Da的胶原蛋白II进行阳离子化反应,制备了两种阳离子型胶原蛋白絮凝剂,并以高岭土悬浊液为模拟体系,考察了阳离子化前后胶原蛋白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阳离子化能明显提高胶原蛋白的絮凝能力,阳离子化胶原蛋白I胶原蛋白II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提高了20%,但阳离子化大大加快了絮凝速度,絮凝时间可缩短到20min以内。胶原蛋白II阳离子化后的絮凝能力最强,当该絮凝剂投加量为200mg/L、絮凝时间为20min时,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达到80%以上。

  • 标签: 胶原蛋白 改性 超细纤维合成革 卫生性能
  • 简介:胶原蛋白是一组多糖蛋白分子的大家族,现在已被发现的有27种。胶原特殊的螺旋结构赋予它许多优良的性质:低免疫性、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止血性和促进细胞生长。目前,生物可降解的胶原材料是组织工程中研究较多的一类材料,广泛应用于皮肤替代物、骨组织工程和其他生物组织工程。对胶原蛋白的性质及其在组织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胶原蛋白 组织工程 皮肤替代物 骨替代物 生物组织工程
  • 简介:随着胶原蛋白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胶原蛋白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高附加值的产品。本文综合论述国内外从铬革屑中提取胶原蛋白脱铬的研究方法,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高值转化皮革废料,为胶原蛋白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胶原蛋白 铬革屑 提取 脱铬革屑
  • 简介:通过研究水杨酸与3种金属离子(Cr(Ⅲ)、Al(Ⅲ)和Cu(Ⅱ))形成的TanningMatrices(配合物-鞣性模块)与皮胶原蛋白作用,采用DSC测得的作用后皮胶原蛋白热变性温度Td,考察TanningMatrices与皮胶原蛋白的耐热稳定性关系。结果证明两种物质形成TanningMatrices与胶原蛋白作用的Td高于两者分别作用,同时发现,构成TanningMatrices的配合物稳定常数越大,Td越高,即皮胶原蛋白耐热稳定性越高。

  • 标签: 水杨酸 配合物 皮胶原蛋白 耐热稳定性
  • 简介:研究了影响不同配比的胶原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纺丝原液流变性的因素,如原液的温度、浓度和交联剂用量对共混原液的非牛顿指数、结构黏度指数、零切黏度粘流活化能等流变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配比的胶原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纺丝原液均属非牛顿剪切变稀型流体,非牛顿指数n随原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浓度和交联剂用量的增大而减小;结构黏度指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但随浓度和交联剂用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大;粘流活化能随原液中胶原蛋白比例的增加而增大,说明了共混原液的零切黏度对温度的敏感程度较高,这就要求纺丝过程须注意控制好共混原液的温度。

  • 标签: 胶原蛋白 聚乙烯醇 共混 流变性
  • 简介:胶原水解产物-羧甲基纤维素聚电解质络合物的溶胀性和可塑性是对其应用来说十分.其中,这种材料的溶胀性除受到溶液pH值、离子强度、反离子种类的影响外,还受到材料本身交联网络密度的影响;其成膜的可塑性则主要受其成分的影响.本论文主要讨论反应条件和络合稳定化方式对胶原水解产物-羧甲基纤维素聚电解质络合物的溶胀性及其成膜的可塑性的影响.

  • 标签: 胶原水解产物-羧甲基纤维素聚电解质络合物 溶胀 可塑性
  • 简介:合成了1-丁基-3-甲基氯代咪唑([Bmim]Cl)离子液体,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其作为溶剂,溶解不同质量的废弃猪皮胶原蛋白粉。通过普通水浴加热,微波辐射水浴加热和微波直接辐射加热三种方式研究了离子液体对胶原蛋白的溶解能力,对不同质量浓度的溶液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测定,分析溶液中的胶原蛋白结构的变化,最后,对溶液进行再生得到皮胶原蛋白膜,并进行红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猪皮胶原的溶解程度和加热方式、温度、时间等参数密切相关。在室温至70℃范围内,在三种加热方式中,微波加热溶解程度优于水浴加热溶解程度;在5%、8%质量分数的溶液中,微波、水浴和微波水浴加热方式下,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加热时间增长,溶解效果增加,最大溶解度可达10%;此外,猪皮胶原蛋白在离子液体中有稳定性,在溶解与再生前后蛋白质结构未发生变化。

  • 标签: 胶原蛋白 离子液体 微波 溶解
  • 简介:制革过程产生的含铬胶原蛋白废弃物的处理是美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问题.为了保护环境,降低填埋费用,人们在寻求不同的处理方法.我们已开发了一种工艺,用多种酶处理含铬废弃物以提取明胶和水解蛋白质.回收的蛋白质实际上不含铬,它可以在很广泛的产品中使用,包括:胶粘剂、化妆品、胶卷、密封剂、动物饲料和肥料.含铬产物也被分离出来,经过化学处理后复用干鞣剂.最后的计算机辅助模拟和成本估算结果表明:应用该工艺,通过降低填埋费用和获取出售的蛋白质产品的利润、制革厂可以赢利.

  • 标签: 含铬胶原 明胶
  • 简介:胶原酶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切断天然胶原肽链。制革酶脱毛过程中胶原酶活力是影响脱毛速率和成革质量的关键。本文介绍了胶原酶活性的主要测定方法,即Rosen法、电泳法、悬浮法和FALGPA法等。其中常用的是Rosen提出的茚三酮法,茚三酮法操作和实验设备简单,测定时间短。对胶原为底物检测的特定氨基酸——羟脯氨酸,常用的是氯胺-T法,需对样品消解,实施操作较复杂。电泳法测胶原酶活性的原理稍有不同,该法只适用于定性判定或比较胶原酶的活性。

  • 标签: 胶原酶 酶脱毛 酶活性 底物 羟脯氨酸
  • 简介:以壳聚糖为原料,双氧水、次氯酸钠和高碘酸钾分别作为氧化剂,采用正交实验法分别研究了3种氧化体系中氧化剂用量、反应pH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氧化产物羰基含量的影响,最后对3种氧化体系中最高羰基含量的氧化产物进行红外谱图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在60℃下,双氧水最佳氧化参数是pH4.0,用量15%,6h,得到氧化壳聚糖的羰基含量为46.87%;次氯酸钠氧化参数为pH9.0,用量25%,3h,羰基含量为30.72%;而高碘酸钾氧化参数为pH3.0,用量100%,4h,羰基为94.45%。同时氧化后的壳聚糖红外图谱也显示了羰基吸收峰。SEM说明经过预处理氧化改性后,壳聚糖的表面形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表面由最初的光滑平整到粗糙不平。

  • 标签: 壳聚糖 氧化 双氧水 次氯酸钠 高碘酸钾
  • 简介:这种复合酶皮胶原处理剂是一系列对皮胶原进行前期处理的酶制剂。该处理剂含有的酶制剂为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中的至少两种,且其中还含有pH缓冲剂或pH缓冲剂和添加剂。本发明提供的复合酶皮胶原处理剂可以对整个加工单位的皮胶原进行处理,也可以进行局部处理.还可以对皮胶原进行水解软化处理蓝坯革处理。

  • 标签: 皮胶原 处理剂 复合酶 中性蛋白酶 酸性蛋白酶 碱性蛋白酶
  • 简介:用氢氧化钠水解白皮粉得到水解胶原,再用乙二醛和丙烯酸对水解胶原进行接枝改性,然后用乙醇和丙酮对产品进行分离提纯,制得铬鞣助剂。讨论了合成时乙二醛的最佳用量,并将制得的高吸收助鞣剂应用于山羊皮铬鞣实验,测定收缩温度并用ICP分析废液中的铬含量来调整应用工艺以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实验得出:合成助鞣剂时乙二醛的最佳用量为8%,制得的助鞣剂接枝率为23.50%。在工艺应用实验中,通过鞣制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助鞣剂最佳用量为4%,此时废液中铬含量与不加助鞣剂相比减少了18.2%,同时收缩温度提高了7.2℃。

  • 标签: 助鞣剂 铬鞣 丙烯酸 乙二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