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冰淇淋新品康格拉斯健康卫士公司的营销人员希望用更香含奶油更多的小型冰淇淋重新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们推出了3个品种:麦芽糖蛋卷冰淇淋(将麦芽、黄油、焦糖和糖相混合做成锥状,再裹上巧克力外壳),巧克力雪糕(咖啡、香草和巧克力相混合),和黑森林(在...

  • 标签: 美国 冰淇淋 产品介绍 口味 脂肪量
  • 简介:炎热潮湿的天气笼罩着威斯康星州中部,因此很多人都希望尝到凉爽的冰淇淋。当地的两家奶制品工厂LynnDairy和LynnProteins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可以使冰淇淋更加细腻、润滑。该技术就是将分离乳清蛋白浓缩液加入到冰淇淋中,这样冰淇淋就变得更加丝滑细腻。

  • 标签: 奶制品 冰淇淋 美国 乳清蛋白浓缩液
  • 简介:经中国贸促会批准,2011年6月12日至14日中国贸促会轻工行业分会与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第十二次组团赴美参加国际食品科技展览会(IFT2011),参展企业47家,展位面积486平方米。

  • 标签: 中国 IFT 美国 食品添加剂 食品科技 轻工行业
  • 简介:首先简要介绍了美国冰淇淋的文化和历史,其次统计了1999~2000年间美国冰淇淋的年产量、消费量和总出口量,最后得出美国高档冰淇淋的十大特点:纯真、天然、传统、创新、高脂肪、高蛋白质、高糖、低膨化率、具有众多添加物和保健功效等.并对高档冰淇淋的组成成分进行了详细叙述.

  • 标签: 美国 冰淇淋行业 1999~2000年 产量 消费量 出口量
  • 简介:据国际畜牧网9月9日消息,美国农业部近日发布一项新的家禽检验规则,要求针对所有的家禽加工设施进行额外的微生物检测,并引进第五代检测系统,美国家禽工厂可自愿采用。美国农业部部长TomVilsack认为,这项规则为"现代化系统"做出了"长远的努力",将进一步促进食品安全。

  • 标签: 美国农业部 弯曲杆菌 微生物检测 检测系统 保健管理 职业安全
  • 简介:冰淇淋质构影响冰淇淋的口感、抗化度、抗变形度、质地松软度或坚实度、冰的晶态、冰晶的分布位置和定向。控制水分活度,选择冰淇淋乳化荆、冰淇淋增稠荆、冰淇淋辅料,配合恰到好处的工艺条件,可控制冰淇淋质构。

  • 标签: 质构 水分活度 冰晶 颗粒度
  • 简介:美国消费者希望他们购买的包装食品新鲜、烹用方便、多样和化真价实,他们需要高质量的食品来满足随时随地的要求。美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食品上较严格的法规要求,使得防伪包装和方便顾客的包装较为流行。为了适宜这些包装潮流,包装机械和设备的供应商正不断设计出自动化程度更高、功能更强和效率更高的系统。

  • 标签: 美国 食品包装业 发展趋势 快捷加工 方便性 货架寿命
  • 简介:美国食品工艺学家学会(InstituteofFoodTechnologists,IFT)主办的2001年美国食品工艺学家学会年会和IFT食品科技博览会(IFTAnnualMeeting&FoodEXPO2001)于2001年6月23日-27日在美国新奥尔良会议中心举行.

  • 标签: 2001年 美国 IFT食品科技博览会 参展情况
  • 简介:英国糖业和甜味剂集团Tate&Lgle公司(T&L)在美国推出了一种配料产品,可赋予冰淇淋更健康的形象而不致破坏其风味。这种包括Splenda的三氯蔗糖的甜味剂混合物给予了冰淇淋产品所有的甜味、组织状态和乳脂的口感。

  • 标签: 低脂冰淇淋 甜味剂 混合物 美国 冰淇淋产品 三氯蔗糖
  • 简介:0 前 言美国滑爽饮料(smoothie)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加利福尼亚西海岸,当地有许多“水果排档(fruitbar)”和“果汁排档”,供应海滩消费者各种加冰块的果汁和混合的鸡尾果汁,以后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加入各种果肉碎块、果泥及冰淇淋等,逐步演变成今天在美国广泛流行的一种饮料。这种饮料是一种介于饮料和冷饮之间的产品,粘度很高,口感滑爽,配料是营养丰富的天然原料。这种饮料可归纳为:“以各种果汁、果泥为基料,加入乳制品、豆乳、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补充剂,以及草药提取物、膳食纤维等物质,是一种有利于健康的天然混合的果汁饮料”,其基本概念是“天然和健康

  • 标签: 美国 滑爽饮料 新产品 产品特点 生产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糖尿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组、姜黄素灌胃组。成模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肌酐、24h尿蛋白水平,肾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常规制作石蜡切片,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改变。结果:与糖尿组相比,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血糖、血肌酐、24h尿蛋白及肾脏MDA含量明显下降,而肾脏抗氧化酶T-SOD活性及CAT含量则显著上升,肾脏形态明显改善。结论:姜黄素能够提高肾功能及肾脏抗氧化能力,具有糖尿大鼠肾脏保护作用。

  • 标签: 姜黄素 糖尿病 大鼠 糖尿病肾病 氧化应激
  • 简介:美国通常在食品,医药品和化妆品中使用免检定的色素添加剂(也知晓天然色素添加剂)。美国FDA对这些色素添加剂(Colouradditives)的使用和产品标示作有管理规定,这些色素添加剂的安全性通过可以获得相当量毒性数据的安全性试验,同时根据美国和其他国家长期安全使用的历史证据得到证明。在本报告中,我们调查了支持美国允许使用的免检定色素添加剂安全性的数据,结论是根据可能获得的数据,我们充分支持这些色素添加剂的安全性,同时作为有关情报,还介绍了这些色素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标签: 美国 免检定色素添加剂 安全性 规定 FDA 食品
  • 简介:目的分析2010—2012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学特征,提出当前防控重点。方法对2010—2012年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浙江省共上报食源性疾病事件95起。以微生物类事件为主,占58.9%,其中又以副溶血性弧菌为最常见,占23.2%;5~9月为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发月份,占66.1%,微生物类事件夏秋季发生更为频繁,在确定的中毒食物种类中,以肉与肉制品最多,且每个季度均较多,以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污染为主;其次是水产品,在二、三季度较多,主要是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误食毒蕈、误将亚硝酸盐当成食盐等调味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仍有发生。结论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是肉与肉制品、水产品及亚硝酸盐的监管;落实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减少蕈类中毒发生;防控的重点场所为宾馆饭店、集体食堂,重点类型为副溶血性弧菌等常见微生物污染事件。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浙江省 流行病学分析 食品安全
  • 简介:目的概率评估上海市非伤寒沙门菌(以下简称"沙门菌")感染的流行学负担,为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0个街道/乡镇,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得居民急性胃肠炎的人年发病及就诊情况。随机抽取上海市23家监测医院,获得患者采样率、检测率、阳性率等数据。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得沙门菌感染病例的报告率。根据疾病发病与报告金字塔建立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从主动监测和被动报告两种方法估计上海市沙门菌流行学负担。结果上海市居民急性胃肠炎人群调查获得年发生率为23261例/10万,患者就诊率为20.47%(26/127)。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采样率为21.66%(5974/27587),沙门菌阳性率为3.53%(211/5974)。沙门菌阳性的报告率为81.04%(171/211)。根据被动报告病例直接计算的年发病率仅为5例/10万。被动报告概率估计的上海市沙门菌年发病率为270例/10万[95%可信区间(95%CI):185~399],估计每年发病人数6.21万(95%CI:4.25~9.18),总低估系数为60∶1。主动监测估计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为686例/10万(95%CI:549~843),估计每年发病人数为15.78万(95%CI:12.64~19.42),总低估系数为154∶1。经过比较,主动监测估计结果为被动报告估计结果的2.54倍。沙门菌感染具有较明显季节性,每年5~8月是沙门菌感染的高发期。结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估算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远高于被动报告估算的年发病率,说明主动监测在掌握疾病发病、就诊和流行学负担估计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同时发现患者就诊率是影响沙门菌感染总病例数估计的最大因素。本研究进一步证明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在我国食源性疾病单种疾病负担领域的可行性。

  • 标签: 沙门菌感染 流行病学负担 金字塔模型 食源性疾病 概率评估
  • 简介:目的了解苏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流行学特征和趋势。方法收集2001—2013年苏州市各地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学分析。结果2001—2013年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343起,发病7213人,无死亡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的46.9%(161/343);食源性疾病暴发多发生在集体用餐场所,占总起数的56.6%(194/343)。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214起事故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70.1%(150/214),毒素引起的占16.4%(35/214),化合物引起的占13.6%(29/214)。在实验室检出致病因子的168起暴发事故中,83.3%(140/168)的事故由10种致病因子引起,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导致的最多,达61起(36.3%),发病人数达1436人。2009—2013年食源性暴发事故报告的109起中查明原因食品的共72起(66.1%)。原因食品被归因为5类食品,分别为水产品(33.3%,24/72)、肉制品(23.6%,17/72)、其他食品(15.3%,11/72)、混合食品(13.9%,10/72)、蔬菜(13.9%,10/72)。在暴发事故中较明确的致病因子-食品组合有: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蔬菜(菜豆)、毒蘑菇及其他植物毒素-野生植物、组胺和河鲀鱼毒素-水产品、农药-蔬菜、亚硝酸盐-调味料、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肉制品。导致暴发的污染环节最多的是交叉污染(44.2%,50/113)。结论对苏州市13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分析有利于加深对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学特征的了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可以利用此资料预防食品生产或经营中的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完善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报告率。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暴发 流行病学分析 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