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对木薯粉丝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检测木薯粉丝的各项品质指标。木薯粉丝最优的制备工艺条件为:糊化时间3min,食盐添加量为1.5%,水添加量为49%,醋酸酯淀粉添加量为5%,预糊化淀粉添加量为6%。木薯粉丝的平均烹煮损失为2.89%,平均断条率为2%,平均膨胀率为290.20%,平均复水时间6.17min,上述烹煮试验指标表明木薯粉丝的品质米粉或红薯粉丝相当;由木薯粉丝的压缩试验和拉伸试验测得木薯粉丝的力学指标:剪切形变为0.580、剪切应力为105.191g/mm^2、拉伸强度为29.413g/mm^2、拉伸形变为0.497。数据表明木薯粉丝的力学指标均达到优良粉丝的标准。

  • 标签: 木薯粉丝 木薯全粉 工艺 配方 品质
  • 简介:以如意草为原料,在冷浸预处理基础上,分别采用超声波及热回流法对总生物碱提取得率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超声波热回流提取如意草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条件,并比较最佳提取条件下两种提取方法的总生物碱得率。结果表明,冷浸-超声波提取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50min,料液比1∶10、乙醇浓度70%;冷浸-热回流提取最佳条件为回流时间180min,液料比1∶25,回流温度55℃,乙醇浓度85%。超声波提取较回流法提取具有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提取温度低、乙醇浓度低等优点。

  • 标签: 如意草 总生物碱 冷浸 超声波 热回流
  • 简介:以燕麦麸皮为原料,以提高燕麦麸多糖得率为目标,研究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燕麦麸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微波功率、液料比、pH和超声-微波协同时间对燕麦麸多糖得率及纯度的影响,并通过二次回归中心组合试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燕麦麸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39W、液料比36∶1、pH10、超声-微波协同时间18min。传统水提法相比,燕麦麸多糖得率从4.3%提高到8.45%。通过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分析得出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燕麦麸多糖结构未发生改变。

  • 标签: 燕麦麸皮 多糖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 结构
  • 简介: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抑菌试验指示菌,采用从凤凰单丛茶中分离到的内生细菌FH01的无菌发酵液进行抑菌试验,对内生细菌FH01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对抑菌活性影响较大的因素为碳源、氮源、初始pH、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发酵时间。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对FH01的发酵条件进行六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FH01最佳发酵条件为麦芽提取物用量1.43%(m/v),大豆蛋白胨用量1.67%(m/v),初始pH5.0,发酵温度36.78℃,摇床转速129.52r/min,发酵时间67.36h。在此条件下,FH01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2.10mm,预测值24.10mm相比,相差仅为2mm,比优化前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14.50mm(n=3)提高了34.39%。

  • 标签: 内生细菌FH01 抑菌 发酵条件 响应面优化
  • 简介:研究了碳源、氮源、乙酸盐、碳酸氢钠、温度、氧气等诸多因素和条件变化,对于谷氨酸棒杆菌工程菌株M5(C.glutamicumATCC13032M5)发酵产生L-苹果酸产量的影响。L-苹果酸的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结果显示,以5%葡萄糖、0.5%NaAce、0.5%(NH_4)_2SO_4、0.15%KH_2PO_4、0.05%MgSO_4·7H_2O、0.02%CaCl_2为发酵培养基,NaHCO_3调节pH7.0,接种量2.5%,30℃自控摇床好氧发酵36h后,转换成限氧发酵72h,L-苹果酸产量可达到25.2g/L,糖酸转化率为72%。实验结果验证了工程菌M5的基因工程改造是成功的,有希望成为发酵生产L-苹果酸的新菌种。

  • 标签: 谷氨酸棒状杆菌 L-苹果酸 发酵 高效液相检测
  • 简介:为了鉴定芥末油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提取了市售4种芥末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所得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质谱、保留指数和标准品进行定性,共鉴定出1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最多,为6种;4种芥末油中共有的成分是二硫化碳、烯丙基氯、异硫氰酸环丙酯、异硫氰酸甲酯、异硫氰酸烯丙酯和硫氰酸烯丙酯。采用邻二氯苯为内标对4种芥末油进行了定量,其中含量较高的有异硫氰酸烯丙酯(7487.01-22025.36μg/g样品)、硫氰酸烯丙酯(1074.69-4013.81μg/g样品)、异硫氰酸环丙酯(21.24-49.74μg/g样品)、硫氰酸甲酯(5.80-19.77μg/g样品)等。在鉴定出的成分中,由异硫氰酸烯丙酯转化或降解的产物有硫氰酸烯丙酯、异氰酸烯丙酯、二硫化碳和二烯丙基硫醚。

  • 标签: 芥末油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 简介: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的数据都隐含着空间地理属性。经典统计相比,空间统计能够有效挖掘此属性实现食品安全跨界融合关联分析,并具有多学科集成、启发专业人员深度思考、更加贴近客观实际等优势,目前逐步应用到食品产地环境污染空间抽样地理格局分析、食源性疾病聚集性分析、早期爆发识别预测预警、突发食品事件追溯应急指挥、食品安全监管科学决策等方面。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空间统计将成为食品安全数据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

  • 标签: 食品安全 空间统计 GIS 研究现状 展望
  • 简介:在反应体系pH=4.84,106±2℃,2.5h的条件下,用单因素方法制取猪肉香精样品。采用热脱附方法(TD)提取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分析其香气成分。研究葡萄糖和木糖在美拉德反应中对香气的影响。单独添加葡萄糖样品挥发性成分59种,单独添加木糖样品挥发性成分有48种,添加葡萄糖木糖样品挥发性成分有72种,不添加单糖样品挥发性成分有37种。木糖葡萄糖相比,对香气的肉味贡献大,反之,葡萄糖对香气的焦香贡献大。同时使用葡萄糖和木糖,香气更丰满。可调整木糖葡萄糖的比例,获得偏重焦香或肉香的产品。

  • 标签: 葡萄糖 木糖 美拉德反应 香气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来源的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体外增殖效果。方法:配制以两种低聚果糖为碳源的培养基,对两种双歧杆菌进行体外培养,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吸光度(OD值)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通过对比吸光度(OD值)反馈双歧杆菌的增殖情况,进而评价两种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结果:从双歧杆菌Ⅰ(BI-07)的生长曲线看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Ⅰ(BI-07)的生长,从对数期到稳定期,菊粉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值始终高于蔗糖低聚果糖;从双歧杆菌Ⅱ(BB-12)的生长曲线看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Ⅱ(BB-12)的生长,当双歧杆菌处于对数期时,初期蔗糖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高于菊粉低聚果糖,但在24h后,菊粉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逐渐高于蔗糖低聚果糖,最终是菊粉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高于蔗糖低聚果糖。结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的体外增殖,但菊粉来源的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体外促生长作用优于蔗糖来源的低聚果糖。

  • 标签: 低聚果糖 菊粉 蔗糖 双歧杆菌 增殖
  • 简介:"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博士后论坛"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人事司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承办,旨在汇集专家学者为食药监管提供智力支持的高端学术论坛。首届论坛以"食药安全社会共治"为主题,于2015年在北京成功举办,

  • 标签: 药品监督 论坛征文 博士后管理 食药监 首届论坛 研修学院
  • 简介: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对肉制品等营养丰富食品中的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和甜味剂(糖精钠、安赛蜜)进行检验时,常常会因保留时间的漂移,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判定。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样品pH,流动相pH及色谱柱长度对色谱检测的影响,来有效控制保留时间的漂移现象,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苯甲酸和山梨酸受流动相pH的影响最大,其保留时间和响应值均在pH6.0条件最低。流动相pH保留时间规律性变化受色谱柱长度影响。碱性极值pH14.0条件是提高肉制品中山梨酸的检测效率的最简单的方法。

  • 标签: 防腐剂甜味剂 PH 高效液相色谱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