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用红枣进行乳酸发酵,确定了发酵红枣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预煮和蒸煮料水质量比1:5,预煮10min去苦,蒸煮10min;纯枣浆发酵条件的筛选:乳糖加入量为2%,蔗糖加入量10%,接种量为7%,培养温度41℃,pH值为3.70;稳定剂最佳配比为:黄原胶0.09%,海藻酸钠0.06%,琼脂0.15%;红枣乳酸饮料在压力为25~40MPa,温度为60~70℃下均质处理后,产品组织均匀,口感细腻柔和,稳定性良好.

  • 标签: 红枣 发酵型 最佳工艺条件 料水质量比 乳酸发酵 发酵条件
  • 简介:以花生、红薯为主要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培养菌株,研究了乳品发酵的最佳条件及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红薯添加量为20%,菌种接种量为40%,培养温度为40℃时,产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达1.2%,VA含量达470IU。

  • 标签: 保加利亚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 发酵 接种 花生 红薯
  • 简介:研究了利用金针茹深层发酵生产多糖及氨基酸饮品的生产工艺。利用菌丝体自身酶体系和热浸提法相结合来破坏菌丝体的细胞结构,提高菌丝体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酶解法和热浸提法相结合能明显提高提取液中多糖和氨基酸的含量,与单一热浸提法相比,多糖和氨基酸分别提高了0.96倍和1.07倍。酶解的最适作用条件pH4.0,温度38℃,时间120min.

  • 标签: 酶解 多糖 氨基酸 金针茹 发酵饮品 生产工
  • 简介:以红小豆为主要原料,经淀粉糖化后进行调制,接种源自婴儿体内的双歧杆菌进行前发酵,然后再用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混合发酵剂进行后发酵,配合调配后获得发酵饮料.在实验中,通过正交试验等方法进行优化,确定出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

  • 标签: 双歧杆菌 红小豆 糖化 发酵
  • 简介: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红曲霉菌株(MonascusruberGMA4)固态发酵产MonacolinK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提高产MonacolinK的浓度,运用单因子实验筛选出可溶性淀粉和酵母粉为最适碳源和氮源,确定发酵产MonacolinK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0天,初始含水量为40%以及添加前体乙酸钠浓度为1.2%,通过全因子实验,对影响产MonacolinK的4个重要因素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2个因子:初始含水量、乙酸钠。通过最陡爬坡逼近以上2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CentralCompositeDesign(CCD)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产MonacolinK最佳工艺条件为:可溶性淀粉40g/L,酵母粉30g/L,乙酸钠14.6g/L,初始含水量51.2%,32℃培养3天,再26℃培养17天。在此条件下,MonacolinK产量达到15.49mg/g,比优化前条件:葡萄糖30g/L,蛋白胨20g/L,酵母粉20g/L,乙酸钠12g/L,初始含水量40%所得到的MonacolinK浓度11.03mg/g提高了40.4%。

  • 标签: 红曲霉 Monacolin K 响应面法 优化
  • 简介:研究了碳源、氮源、乙酸盐、碳酸氢钠、温度、氧气等诸多因素和条件变化,对于谷氨酸棒杆菌工程菌株M5(C.glutamicumATCC13032M5)发酵产生L-苹果酸产量的影响。L-苹果酸的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结果显示,以5%葡萄糖、0.5%NaAce、0.5%(NH_4)_2SO_4、0.15%KH_2PO_4、0.05%MgSO_4·7H_2O、0.02%CaCl_2为发酵培养基,NaHCO_3调节pH7.0,接种量2.5%,30℃自控摇床好氧发酵36h后,转换成限氧发酵72h,L-苹果酸产量可达到25.2g/L,糖酸转化率为72%。实验结果验证了工程菌M5的基因工程改造是成功的,有希望成为发酵生产L-苹果酸的新菌种。

  • 标签: 谷氨酸棒状杆菌 L-苹果酸 发酵 高效液相检测
  • 简介:以大米为主要原料,选择黑曲葡萄糖淀粉酶水解、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混合菌种作为发酵剂进行乳酸菌发酵,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方。这种新型米乳发酵饮料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产品中乳酸菌的含量可达3×10^7mL^-1。

  • 标签: 米乳 糖化 发酵 稳定剂 发酵饮料 乳酸菌发酵
  • 简介:以山葡萄为原料,经榨汁、发酵等工序制得山葡萄原酒,再与一定比例的枣汁混合,经调糖酸比、灭菌等处理后制得成品,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得出最佳配方为:山葡萄酒与枣汁体积比1:1,砂糖5g/dL,蜂蜜0.6g/dL,柠檬酸0.07g/dL.所制成品营养价值高、口味清雅独特,颜色透明瑰丽.

  • 标签: 发酵饮料 枣汁 榨汁 最佳配方 糖酸比 砂糖
  • 简介:以豆浆为培养基,分别接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工作发酵剂,分别培养,然后按质量比为1:1:0.5进行混合发酵,再将富含活性双歧杆菌的发酵豆乳,按比例替代冰淇淋中的乳制品,经过老化、凝冻、速冻成形、冷藏制成具有营养、保健、消暑3大功效的保健型发酵豆乳冰淇淋。

  • 标签: 双歧杆菌 乳酸菌 发酵豆乳 冰淇淋 保健食品 生产工艺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底物葡萄糖,乳酸,葡萄糖和乳酸的混合物对固定化丙酸菌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底物其最适浓度为40g/L,丙酸产量达0.32g/L;以乳酸为底物其最适浓度为40g/L丙酸产量达0.22g/L;以葡萄糖和乳酸为混合底物的最适浓度为葡萄糖10g/L+乳酸40g/L,丙酸产量为0.48g/L;混合底物比单一底物更有利于丙酸的生产.

  • 标签: 丙酸 乳酸 混合 底物 发酵 葡萄糖
  • 简介:将平菇汁和牛乳混合,将嗜热链球菌及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以1∶1的质量比混合作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以L9(34)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配料组合,研制出具有浓郁平菇风味的乳酸菌发酵酸奶.

  • 标签: 乳酸菌发酵 平菇 酸奶 研制
  • 简介:本课题摸索出以低热值高甜度的天然甜味剂--甜菊糖甙代替酸奶中传统甜味剂蔗糖的大部分后的最佳发酵工艺。得到其品质,外观均不受影响,且风味更佳,发酵时间更短的甜菊糖甙酸奶。

  • 标签: 甜菊糖甙 蔗糖 酸奶 发酵 甜味剂 使用
  • 简介:以花生仁、红枣、冰糖为原料,将花生仁、红枣分别制成花生浆和枣浆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冰糖溶解混匀,接种经驯化的乳酸混合茵进行乳酸发酵,由正交试验筛选出混浆发酵的冰糖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及花生浆与枣浆的质量比,制成具有独特营养与保健功能及风味诱人的饮料。

  • 标签: 花生 红枣 冰糖 发酵 功能饮料
  • 简介:以牛乳和豆乳为原料,对嗜酸乳杆菌G2的乳酸发酵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经G2菌发酵后,牛乳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了3倍,在4℃下冷藏24h,氨基酸的含量可增加20.15%.在实验中添加植酸,结果表明,当植酸的添加量为0.20%时,发酵24h后植酸的降解率为55%.在豆乳中乳糖的添加对发酵产酸没有明显影响,利用嗜酸乳杆菌G2和嗜热链球菌F01对豆乳进行混合发酵8h,可得出满意的酸度(pH为4.2~4.3),因此植物蛋白乳可用来制备乳酸饮料.

  • 标签: 嗜酸乳杆菌 牛乳 豆乳 发酵 乳酸饮料
  • 简介:以胡萝卜及甘薯的原浆、牛乳为乳酸菌的发酵基质,经加工处理、调配后进行乳酸发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牛乳用量为75%,甘薯浆与胡萝卜汁的体积比为2:1,糖用量5%,前发酵温度为40.5℃,前发酵时间为7.5h,接种量为5%时,制得的胡萝卜、甘薯发酵酸奶的凝乳状态、口感、色泽、风味最好。

  • 标签: 甘薯 发酵技术 酸凝乳 金笋 保健 发酵基质
  • 简介:以10%的山楂浓缩汁为原料,接入柠檬形克勒克氏酵母E-45(Kloeckeraapiculata)和膜濮假丝酵母E-36(Candidapelliculosa),通过单因素考察与正交试验,对影响发酵风味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得到了风味良好的发酵山楂汁。

  • 标签: 山楂汁 发酵 风味 柠檬形克勒克氏酵母 膜濮假丝酵母
  • 简介:对从健康婴儿粪便中筛选出的具有良好产酸、耐酸特性的嗜酸乳杆菌G2菌株在乳酸饮料中的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嗜酸乳杆菌G2菌株在单独发酵时,以2.5%的接种量,酸凝时间为12h,酸乳中的菌体量可达1.3×10^9mL^-1。酸凝后的贮藏试验表明,D4℃值为9d,D25℃值为4d,将嗜酸乳杆菌G2和嗜热链球菌F01混合发酵,两菌株间存在一定的互生关系,酸牛乳中G2的菌体量为8.3×10^8mL^-1,大大缩短了混合发酵后的酸凝时间(只为7.5h)。嗜热链球菌的存在对G2菌株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嗜酸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 发酵 乳酸饮料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对低蛋白浓度、双氧水及抗生素等因素的抗逆性,为产品研发提供依据。试验采用添加9ppm双氧水和蛋白含量为2.3%的鲜奶作为试验组,正常无添加双氧水和蛋白含量为2.9%的鲜奶为对照组,测定菌株发酵时间和酸奶质构差异,评价菌株对低蛋白浓度和双氧水的耐受性;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参比菌株,测试菌株对5大类(林可霉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及其他类)共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于低蛋白、双氧水和抗生素等条件的抗逆性存在较大差异,少量菌株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所有菌株对林可霉素类、青霉素类和氯霉素类表现敏感。

  • 标签: 嗜热链球菌 双氧水 低蛋白 抗生素
  • 简介:发酵酒中甲醇、杂醇油和锰含量的调查许启旺湖南省桂阳县卫生防疫站(424400)目前我国制定的发酵酒卫生标准(GB2757—81)未有甲醇、杂醇油和锰的指标。但发酵酒在酿制过程中原料的糖化发酵,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解都有可能产生甲醇、杂醇油。原料中可能含...

  • 标签: 发酵酒 杂醇油 锰含量 食品卫生 检验方法 甲醇
  • 简介:通过实验对豆豉后发酵过程中菌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后发酵过程中由于高渗透压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微生物不能生长。但少数的耐盐菌如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能够暂时适应该种环境,呈现暂时生长趋势并产生大量的酶。同时制曲过程中霉菌所产生的蛋白酶等一直作用于后发酵过程中。利用这些酶类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形成豆豉所特有的色、香、昧以及豆豉所特有的功能性营养成分。

  • 标签: 豆豉 后发酵 乳酸菌 芽孢杆菌 鲁氏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