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水杨酸(SA)提取、测定方法是了解SA对采后果实成熟衰老生理影响和调控机理的基础。本文采用乙醚一步萃取法提取猕猴果实组织中内源SA,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器)测定其含量。结果显示,本方法回收率为(96.4±3.0)%,显著高于其它已报道的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9ng/g·FW。SA的荧光峰面积与浓度在0-2.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r=0.9991^**),该方法简便易行,样品提取时间比以往报道的方法节省一半,因此可用于成熟果实组织中的内源SA萃取和测定。

  • 标签: 采后 猕猴桃 桃果实 衰老生理 果实成熟 水杨酸
  • 简介:由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研究员王文生主持研究的“冬冷藏综合保鲜技术”,通过了天津市科委科技成果验收。国内知名专家们认为这项新技术能使大规模冬保鲜完好率达95%以上,保鲜期达4个多月,而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是目前冬保鲜技术的一个突破,很有推广应用价值。冬保鲜过去一般采用气调贮藏、

  • 标签: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冬枣 冷藏综合保鲜 微孔膜包装 臭氧净化
  • 简介:本研究以优质糯米为原料,采用最佳工艺酿制出醇甜清香、略带酸味的糯米汁,再调配以经科学提取的菊花汁、大枣汁等辅料,制得一种桔黄色、半透明、酸甜比例适中,纯天然营养丰富的复合型保健饮料。

  • 标签: 糯米 菊花汁 大枣汁 保健饮料 生产工艺
  • 简介: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溶菌酶复合涂膜处理对(0±0.5)℃条件下贮藏鲜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90d的贮藏,不同质量分数的溶菌酶复合涂膜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延缓鲜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和颜色变化以及还原糖含量上升;降低质量损失和乙醇积累量;减缓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和硬度的下降;防止维生素C、cAMP和总黄酮等营养物质的流失,损失率最高可比对照组低42.48%。溶菌酶复合涂膜处理可有效抑制鲜果实衰老和营养物质流失,其中以质量分数为0.05%,0.5%,1.5%的溶菌酶、氯化钙、甘氨酸混合溶液涂膜对鲜的保鲜效果最佳。

  • 标签: 鲜枣 溶菌酶 复合涂膜 保鲜
  • 简介:黑腐病为冬果实在贮藏中发现的主要病害,本研究表明其主要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er]、实腐茎点霉(Phomadestractivaplowr)以及壳梭孢属的Fusicoccumsp..此三种病原菌可以单独或混合侵染.本试验通过抑菌圈法,用六种抑菌剂对黑腐病混合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戴挫霉、科博、喷克、恩威植物提取液在试验的浓度下对该菌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而必备、亚硫酸氢钠在该试验浓度下对该菌没有作用.

  • 标签: 冬枣 黑腐病 抑菌试验 杀菌剂 贮藏 病害
  • 简介:本文以梨和冬为材料,研究了低压贮藏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和贮藏效果.结果表明:在低压贮藏条件下,的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含量逐渐下降,重量损失率逐渐增加.VC含量先有所增加,后逐渐下降.VC含量与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冬=-0.924,r梨=-0.890),与果肉硬度呈正相关(r冬=0.847,r梨=0.441).低压贮藏抑制了果肉中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减缓了果肉硬度和好果率的下降.在贮藏过程中梨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冬TSS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果表现出非呼吸跃变型果实的特征.低压贮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的呼吸强度,抑制了果的转红,延缓了的成熟衰老速度.

  • 标签: 梨枣 冬枣 低压贮藏 生理生化变化 贮藏效果
  • 简介:目的:对果实采后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转接法分离果实采后病原真菌,经形态学观察和核糖体rDNAITS(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区序列分析,对相关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生病害的果实分离到2株病原菌,经鉴定分别为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fructicola)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结论:通过对ITSrDNA序列的相关分析,对分离自采后贮藏果实中的病原真菌进行有效的分类鉴定。

  • 标签: 桃果实 采后病害 真菌 ITS rDNA分析 鉴定
  • 简介: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动态检测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试验时样品以0.1nds的速度运动,采集其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350-2500nm)。用平均平滑法对120个赞皇样品、118个郎样品的光谱进行消噪处理,采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其特征波长,并建立相应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SPA/LS-SVM;同时将赞皇在500-1100nm范围的可见IS波近红外平滑光谱数据,郎在700-1500nm范围的平滑光谱数据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Smooth,LS-SVM预测模型,并对各自预测集样品(30个)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预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PA/LS-SVM模型预测相关系数(赞皇0.833,郎0.847)与Smooth/LS-SVM模型预测相关系数(赞皇0.848,郎0.857)相差不大,且前者更精简,预测速度快,预测时间短,可以作为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一种动态检测方法,但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需进一步提高。

  • 标签: 鲜枣 可溶性固形物 可见 近红外光谱 动态检测 连续投影算法
  • 简介:以大久保果实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甲基环丙烯(1-MCP)、水杨酸(SA)处理以及不同成熟度的果实衰老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外源处理对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己醛、反-2-己烯醛、γ-癸内酯、δ-癸内酯、6-戊基-α-吡喃酮、丁二酸二异丁酯、苯-1,2,4-三甲酸三甲酯、丙酮、β-芳樟醇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在大久保果实中相对含量较高;1-MCP处理抑制了果实醇类、脂肪族酯类、内酯和萜烯的产生,SA处理则促进了醇类、脂肪族酯类、羰基化合物、内酯和萜烯的释放。

  • 标签: 大久保桃 1-甲基环丙烯 水杨酸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