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专门从事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等光电传感器及光电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咨询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长期致力于红外成像技术研究,在国内率先研制出非制冷焦平面红外热像仪、中波制冷型红外热像仪、长波制冷型红外热像仪、人眼安全激光测距仪等产品。

  • 标签: 红外系统 有限 湖北 红外热像仪 激光测距仪 红外成像技术
  • 简介: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8年5月,由中国华信邮电经济开发中心、DrakaComteqB.V.、武汉长江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9号,占地面积十七万平方米,是当今中国产品规格最齐备、生产技术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光纤光缆产品以及制造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 标签: 光纤光缆 公司简介 股份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产品规格 经济开发
  • 简介:为了验证双光路敏感器折反部件在实际工况下是否会发生成像失真及结构损坏,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双光路敏感器结构进行了静态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静态特性及固有频率。根据分析图像所得数据及反射定律计算,得到折反镜实际反射光线与理论反射光线的偏移量为0.03mm,小于设计时的理论安全值0.05mm,验证了折反部件在静力学作用下变形较小,成像不会失真;动态分析得到折反部件的基频为1647.5Hz,基频较高不易产生共振,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成像结果令人满意。对进一步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此外,对提高样机的可靠性,降低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双光路敏感器 折反部件 静态分析 模态分析 固有频率
  • 简介:报道了一种基于空气孔型光子晶体自准直环形谐振腔1×4光分束器。其结构由4个改变空气孔半径的分光镜组成。首先运用多光束干涉原理分析光分束器各个端口的透射谱,通过分光镜的合适组合,自准直光就可以按照设定的比例从各出口出射。再利用编写的二维时域有限差分程序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其结果和理论值很好地吻合。该结构具有尺寸小、自由光谱范围大、硅基等优点,有望应用于未来的高密度集成光路中。

  • 标签: 二维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光子晶体 自准直 光分束器
  • 简介:为了减小在长距离光纤通信中存在的弯曲损耗和利用光纤激光器中的弯曲损耗获得单模输出,利用速度法解释了光纤弯曲损耗机制,采用Marcuse理论研究了弯曲损耗随弯曲半径、波长和纤芯半径变化的关系。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验得出弯曲损耗随弯曲半径的减小而增大,随波长的增大而增大,随纤芯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高阶模式的损耗大于低阶模式。利用这一结论就可以通过控制弯曲半径在临界半径以内来减小通信中的弯曲损耗,通过增大模场半径来实现光纤激光器中的单模输出。

  • 标签: 光纤通信 光纤激光器 弯曲损耗 单模
  • 简介:采用飞秒激光激励光导开关能够产生脉宽皮秒甚至亚皮秒级的太赫兹脉冲,近年来,这项技术成为校准宽带示波器上升时间的有效手段。以低温生长砷化镓(LT-GaAs)为光导开关的基底,在飞秒激光激励下产生太赫兹脉冲,经共面波导传输,通过微波探针耦合为1.85mm同轴输出,然后利用带宽70GHz的取样示波器对其半幅度宽度进行测量。实验获得太赫兹脉冲的半幅度宽度(FWHM)约为7.4ps。

  • 标签: 太赫兹脉冲 光导开关 共面波导 LT-GAAS
  • 简介:对于沸点相近并且分子自由程相差不大的物质,常规分离方法难以实现有效的分离,激光分离有效地弥补了常规分离方法的不足。用脉冲CO2激光器和连续CO2激光器对大豆卵磷脂混合物进行了激光分离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激光辐照前后的样品进行了分析。经192.31w/cm。的脉冲CO2激光辐照,卵磷脂的质量分数相对提高了26.7%,经2.28W/cm^2的连续CO2激光辐照,卵磷脂的质量分数相对提高了25.74%。结果表明,利用不同物质吸收激光的选择性,可用激光分离液体混合物。脉冲CO2激光分离的效果比连续CO2激光分离的效果好。

  • 标签: 激光技术 分离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卵磷脂
  • 简介:基于角锥互注入锁相相干合成方案,利用光纤Bragg光栅(R=85%@1064nm)作为两路光纤激光器的共用腔镜,实现了两路光纤激光器相关联,进一步提高了激光的互注入能量。采用外腔结构,较容易实现了两路光纤激光器的能量互注入锁相。在实验上观察到了远场清晰稳定的干涉条纹(可见度超过0.8),获得了功率合成效率约为80%的线偏振相干激光输出。

  • 标签: 光纤光学 光纤激光器 相干合成 互注入锁相 角锥
  • 简介:论述了FBG水听器探头基元--光纤Bragg光栅(FBG)的传感特性,分析了FBG的耦合系数、反射率、反射带宽和栅长对FBG水听器传感特性的影响.通过改进FBG水听器探头封装结构,增加了其压力敏感系数.并将实验结果与标准水听器(压电型)比较,标定出FBG的声压灵敏度,在1~25KHz的声波检测范围,其响应平坦度好、信号输出稳定,改进措施是有效的.

  • 标签: FBG水听器 波长偏移 水声增敏 频率响应
  • 简介:对光外差超声无损探伤实验系统的结构、原理进行了说明。分析了系统参数设计中信号光与本振光的光程差、探测器的相对位置和聚焦透镜的焦距这三个要素对外差效率的重要影响,根据理论计算所设计的光外差超声无损探伤系统,外差效率可达0.965。该系统用于由脉冲激励超声工件的内部探伤,观察到距离1555mm处钢管微小裂缝的超声反射信号。对零差信号利用三角函数拟合和最小二乘法进行数学处理,可测得裂缝处相对探测点的距离,相对误差为0.19%,可以达到对金属管道远程无损探伤的要求。

  • 标签: 光学无损探伤 光外差测量 外差效率 拟合 最小二乘法
  • 简介:谐振腔的自动准直调整技术是实现高能激光器系统自动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对正支共焦非稳腔自动准直调整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应用基于系统性能评价函数无模型最优化的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控制算法实现腔的自动准直调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腔镜的闭环控制准直调整,其调腔共轴精度在一定程度上高于传统的人工调腔精度。

  • 标签: 正支共焦非稳腔 腔镜失调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环围功率 自动准直调整
  • 简介:从传统光学冷加工的原理出发,分析了传统接触式加工方法中抛光剂与材料去除深度的理论关系,设计了微晶玻璃超光滑抛光过程中的抛光剂选型试验。通过比较基片的表面质量,摸索出适合微晶玻璃超光滑抛光的最佳抛光剂为金刚石微粉,成功加工出了超光滑微晶光学元件,其表面粗糙度达到0.2nm。

  • 标签: 微晶玻璃 超光滑表面 抛光 表面粗糙度
  • 简介:2010年11月6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到会的学术委员会成员有周炳琨院士、王启明院士、王家骐院士、叶声华院士、朱中梁院士、吴培亨院士、沈绪榜院士、林尊琪院士、侯洵院士、龚旗煌教授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理事会理事长李培根,主任叶朝辉,海外主任王中林,副主任姚建铨,常务副主任骆清铭等出席会议。实验室组建单位的代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书记詹明生、中船重工717所副所长鲍晓静、武汉邮科院张继军等也应邀出席会议。

  • 标签: 国家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 武汉 光电 中国科学院 副主任
  • 简介:通过把脉宽为lOns、波长为1064nm的激光脉冲聚焦通过K9玻璃的方法,研究了玻璃的损伤形貌特点与高强度纳秒激光脉冲的关系。当激光脉?中聚焦在样品中心时,产生的破坏点的特点为前端大,后端小,并且纵向出现裂纹,使用高强度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激光支持的爆轰波特点解释了这些破坏特点。当激光脉冲聚焦在样品表面时,产生的破坏特点是串状的,即带有点状破坏的丝状破坏,这是由于内部缺陷或颗粒和动态自聚焦作用的结果。

  • 标签: 激光损伤 光学材料 体破坏 串状破坏 动态自聚焦
  • 简介:本刊讯移动多媒体业务要求高容量,高带宽,高质量的传输方式,而目前移动通信系统效率低、费用高,容量受限,难以满足移动多媒体巨量信息的传输需求。相关国际标准均存在高昂的专利许可费。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汉网高技术有限公司,由朱光喜、喻莉、刘文予、邱锦波、吴伟民、冯镔等人完成的“基于IP的宽带移动多媒体通信新技术”项目提出一种“基于统计复用的全IP包交换方式”,将独占信道变为多用户动态统计复用,并通过QoS机制和资源管理,有效提高传输效率和系统容量,获得2008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 标签: 通信技术 国家实验室 动态统计复用 移动多媒体 优势 3G
  • 简介:本刊讯近年来,用光学方法处理微波和毫米波信号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对于传统纯粹电学微波电路,微波光子学滤波器具有很多优点,比如低损耗、宽带宽、抗电磁干扰、可调谐以及重构性比较好等。它可以直接在光域里对微波或者毫米波信号进行处理,能够融合到光纤通讯系统和光学光纤网络中。

  • 标签: 微波光子学 滤波器 国家实验室 高Q值 世界 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