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一.事情是这样的:一位记者打来电话,他的问题是:对于"80后"一批"观念"摄影师,你作为近年来比较活跃的批评家为何"缺席"?

  • 标签: 摄影师 观念 逻辑 时代 当代艺术 缺席
  • 简介:鲍昆先生在2006年《中国摄影》第5期发表了《困兽出笼——从凌飞和莫毅的摄影谈开去》,充满自信地指出"观念的艺术摄影目前已呈燎原之势""真正的中国艺术摄影时代终于来了"。鲍昆先生的这篇文章一出,便引起了理论界的争论,一些摄影家、理论家在摄影报刊上纷纷撰文,各抒己见。笔者不揣浅陋,直抒已见,以就教于鲍昆先生与摄影界的大家。

  • 标签: 摄影艺术 艺术摄影 观念性 摄影家 摄影创作 形式与内容
  • 简介:上期卷首语谈到对新锐摄影的评价期待一种穿透艺术史的眼光,是因为红新锐摄影实践中,确有一些作品与艺术史保持着创新互动关系,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创作是在“探索摄影之可能”的招牌下玩点子、抖机灵。

  • 标签: 可能性 “坑” 摄影实践 艺术史 卷首语
  • 简介:本刊2004年10月号刊登的“存储卡毁灭测试”一文广受读者好评.激动之余.我们想到拿每人都有的摄影包来做同样的测试可能也很有趣。

  • 标签: 摄影包 测试 2004年10月 存储卡
  • 简介:段琳琳(以下简称段)《中国摄影家》杂志1988年创刊.想请您介绍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朱宪民(以下简称朱):1988年之前我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摄影》杂志的图片编辑,主要负责处理杂志来稿、编辑摄影作品等。198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了摄影艺术研究室,我就从《中国摄影》杂志社调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

  • 标签: 中国摄影家协会 《中国摄影》 杂志社 中国艺术研究院 创始人 学术性
  • 简介:对于现代的探讨,其切入点林林总总,目的似乎都在丰富以至于颠覆对于现代的认识。尤其是对于后起的东方国家,作为意识形态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现代的进入、接受与变形,其复杂更是吸引了许多东西方学者投注精力展开深入研究。这样广泛的学术兴趣,令到对于现代的看法愈形复杂,也出现了所谓另类现代的看法并进而引发对于现代的批判与反思。

  • 标签: 现代性研究 现代生活方式 学术兴趣 东方国家 中文世界 视觉文化研究
  • 简介:“中国摄影家大PK”山东招远站的活动与前几次相比又有一层新的意义,即此番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的加盟。以摄影创作与研究而立意的“中国摄影家大PK”,因女性的参与,就比以往的活动多了若干观照的维度,多了些可资比较的意义。此站仍遵循以往的基本规则,摄影家们自行选择拍摄题材,独立制定拍摄计划,并且自己安排拍摄时间,各自前往拍摄地点。

  • 标签: 女摄影家协会 创作方式 表现性 民性 照片 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