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以华电产业园分布式能源站为例,详细分析影响项目经济性的园区入住率和运行模式,指出:园区入住率越高,能源站经济效益越好;采用能源站自用模式,将无法满足园区内的电、冷、热负荷需求;园区入住率为100%时,与“发电上网”模式相比,采用“并网不上网”模式年运行费用将减少63%,收益明显。

  • 标签: 分布式能源系统 入住率 运行模式 经济性
  • 简介:近日,为促进北京“煤改电”,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印发了《北京市2016年农村地区村庄“煤改清洁能源和减煤换煤”相关推进工作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煤改电”中的适用技术设备,并指出:严禁使用“直热式”电取暖设备(如果使用,要确保居民不能因用电费贵高而又重新使用燃煤)。

  • 标签: 清洁能源 北京市 燃煤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指导意见》 技术设备
  • 简介:传统冷柜内部以空气为载冷介质,储物降温速度慢,无法达到速冷的目的,且在储物较多时,压缩机会出现频繁启停现象,缩短压缩机使用寿命。随着冷柜市场的进一步细分,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了速冷型冷柜,本文详细介绍了设计依据、思路和过程,主要包括新型速冷冷柜的热负荷计算、制冷系统循环设计、主要部件选型;完成了主要部件的三维布局设计;简单介绍了主要测试结果。

  • 标签: 制冷 冷柜 降温速度 启停次数
  • 简介:冰蓄冷技术既能够节省运行费用,又能够移峰填谷缓解用电矛盾,但因其技术原因得不到推广。新型融冰机组可模块预制,将冰蓄冷技术和集中空调系统有机结合,优化运行效果。经过能耗分析计算,不同的组合模式可降低运行费用15%-30%。

  • 标签: 集中空调 冰蓄冷 融冰机组
  • 简介:介绍一种以沸石-水作为工质对的吸附式制冷空调系统,并对其热力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循环时间840s,驱动热源为80。c的热水,流量为2.80m3/h;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5°C,供冷凝器冷却水的流量为2.74m3/h,供吸附床吸附时冷却水的流量为4.27m3/h;冷冻水进口温度为22。c,流量为0.71m3/h。试验结果显示:机组在420~840s循环周期内,制冷量范围为1679~1905W,系统COP的范围为0.02~0.66。

  • 标签: 吸附式制冷 沸石-水 热力性能 试验研究
  • 简介:选择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作为代表城市,研究全热回收空调系统在我国典型气候区的节能效果。根据典型气象年气候数据,采用动态逐时计算方法,计算各气候区的处理单位体积新风全年热回收量,同时考虑额外风机能耗对排风热回收节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热回收空调系统在北方地区节能效果最为显著,对于处理单位体积新风,哈尔滨和北京的全年节能量分别为*4.3MJ和55.7MJ,武汉地区的全年节能量为44.6MJ,而广州地区的全年节能量最少,为33.3MJ。

  • 标签: 建筑节能 排风 全热回收 典型气候区
  • 简介:缺乏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证明核电站核级及抗震型单元式空调机组满足ASME标准的要求,确保该设备在核电站寿命期内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元式空调机组 核级 抗震型 应力分析 载荷
  • 简介:通过利用Helmholtz自由能状态方程,模拟计算6种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原奶速冷式系统制冷性能系数(COP),并与纯工质作比较,分析非共沸混合工质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原奶速冷式系统COP普遍大于采用纯工质的原奶速冷式系统COP,R436A是6种混合工质中综合性能最好的。尽管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可以有效地改善原奶速冷式系统传热温差过大的问题,但原奶速冷式系统的传热温差仍旧偏大。指出在将来的研究中若采用组合式原奶速冷式系统,可在某种程度克服这些问题,进而改善原奶速冷式系统能源效率。

  • 标签: 原奶速冷 Helmholtz自由能状态方程 非共沸混合工质 COP
  • 简介:近日,第十二届中国饭店业设计与装修改造大会在上海绿地万豪酒店召开.克莱门特捷联产品总监吴梅梁参加,并在酒店节能优化论坛上就《宾馆酒店四管制冷热水系统》主题进行演讲.据其介绍,四管制多功能冷热水机组集冷热源于一体,一台机组同时提供冷水和热水,冷热自动平衡,可采用多种平衡源:空气源或水/地源,综合能效比高达8?10,不仅满足酒店冷、暖空调,还可以提供常年卫生热水、泳池加热等.

  • 标签: 装修改造 饭店业 设计 中国 捷联 冷热水系统
  • 简介: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对某商用多联机室外机电机支架进行动力学分析,并利用试验结果证明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基于仿真计算结果对电机支架进行优化设计,有效解决电机支架的共振问题。

  • 标签: 多联机 电机支架 振动 有限元法
  • 简介:对四川博物院新馆分别采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和集中空调系统的展厅及库房进行温湿度实时监测和记录。对比分析温湿度变化曲线,用标准差作为评价温湿度平稳性的指标,阐述不同空调系统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温湿度的调节效果。结果表明,2种空调系统均不能有效调节相对湿度的波动,若能确保空调系统的长期运行,并使用其他辅助措施,会使恒温恒湿空调对温湿度的调控优于集中空调。最后对未来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建设的温湿度控制提出建议。

  • 标签: 空调系统 温度 相对湿度 文物保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