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孔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结构可调、水热稳定性好和独特的吸附性能,在烟草行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总结了孔材料的分类、合成以及在卷烟中选择性吸附特定物质的应用及相应的吸附机理,展望了孔材料目前在卷烟中应用的研究方向。

  • 标签: 介孔材料 卷烟 选择性吸附
  • 简介:首先探讨了掺杂剂种类、掺杂剂用量对聚苯胺/聚酰胺纤维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实部、虚部、损耗角正切、表面电阻的影响;其次研究了其外观形貌。结果表明:掺杂剂种类、掺杂剂用量对聚苯胺/聚酰胺纤维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实部、虚部、损耗角正切、表面电阻影响较大;制备的聚苯胺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电性能和导电性。

  • 标签: 聚苯胺 掺杂剂 复合材料 介电常数 损耗角正切 表面电阻
  • 简介:为促进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转化进程,科技部日前与国家开发银行达成合作协议,对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化前景明确的科技计划项目进行优先贷款支持。2005年,科技部已向国家开发银行推荐材料领域科技计划项目18项.占全年科技部向国家开发银行推荐项目数的60%。

  • 标签: 科技项目 贷款支持 材料 自主创新能力 计划项目 产业化前景
  • 简介: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材料摩擦学研究组在有序孔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研究人员以具有立方孔结构的二氧化硅(KIT_6)为模板,利用纳米浸渍技术制备出了高度有序的具有三维立方结构的孔碳(CMK一8),并首次将这种立方孔碳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电化学测试表明,所得CMK一8碳材料在2MKOH电解液中具有较高的比电容值(176F/g);经硝酸处理后,其电容值可进一步提高~U247F/g,经2000次循环后,其容量仍可达185F/g,表明该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有序介孔材料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级电容器 立方结构 材料制备
  • 简介:采用低温固态反应合成了一系列BaTi1-xZrxO3固溶体纳米粉末(0≤X≤0.3)。经XRD证明,产品为立方晶系的完全互溶取代固溶体。TEM形貌观察,粒子为均匀球形,平均粒径70nm。通过制陶实验,分别测定了该系列固溶体的室温介电常数、电损失。结果发现,采用低温固态反应在BaTiO3中掺入适量锆以后,室温介电常数由纯钛酸钡的3000提高到8600,而电损失却下降了一半。

  • 标签: 低温固态反应 化学掺杂 钛酸钡纳米晶 介电性能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立方晶系尖晶石型镍基铁氧体微粉Ni0.5M0.5Fe2O4(M=Zn、Mn、Cu),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粉末的结构、形貌、磁性以及电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种粉末在室温下具有超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MS分别为76.0、59.4和54.4emu·g-1。在2—11GHz范围内,Ni0.5M0.5Fe2O4的电磁损耗角正切值tgδ随频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Ni0.5M0.5Fe2O4和Ni0.5M0.5Fe2O4的tgδ随频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Ni0.5M0.5Fe2O4 磁性能 介电性能
  • 简介:通过锻烧法除去结构导向剂制备笼型有序孔二氧化硅,采用SEM、TEM/HRTEM等表征手段对各种材料进行了表征,说明水热晶化温度对材料的观形貌影响起决定性作用,而水热晶化温度在150℃时所得孔材料Si-150结构规则排列的笼型孔孔道是一种理想的纳米反应环境。用透射电镜的表征手段证明了该种材料为三维笼型结构。

  • 标签: 介孔二氧化硅 Si-150 表面功能 氨基酸
  • 简介:孔材料是一种比表面积高、孔道规则有序、孔径尺寸在2~50nm之间的新型纳米材料,孔薄膜材料作用于石材后没有裂缝的产生,在石质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重点介绍了孔氧化硅涂层材料和孔硅钛复合涂层材料在石质文物保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展望了这两种孔材料在石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介孔材料 石质文物保护 介孔氧化硅涂层 介孔硅钛复合涂层
  • 简介:以正硅酸乙脂(TEO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添加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合成了A1MCM-41纳米硅铝孔分子筛,运用XRD、N2吸脱附、TEM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7DPEG和PVP均能显著改善A1M—CM-41纳米硅铝孔分子筛的分散性,但是PVP的分散效果明显好于PEG,这是因为,PVP链上吡咯基中电负性的氧原子与分子筛颗粒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更易吸附在颗粒的表面,提高颗粒的分散性。

  • 标签: 纳米 AlMCM-41 介孔分子筛
  • 简介:利用表面活性剂F127为模板,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孔磷酸铈材料。利用XRD、TEM和氮气吸附脱附对合成的孔磷酸铈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在丙烷氧化脱氢生成丙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完好的独居石矿型,比表面较高(152.5m^2/g),典型的孔结构,孔大小分布在4.6nm左右。在丙烷氧化脱氢反应实验中,表现了很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转化率。

  • 标签: 表面活性剂 水热合成 介孔 磷酸铈 氧化脱氢
  • 简介:据媒体报道,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生杜丽经过反复试验,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形貌的孔硅材料。在此基础上,她设想可以利用一种空心球状的孔材料来储存药物,然后在空心球的孔道上增加智能纳米阀门,通过控制阀门的关闭和打开,用来实现对药物的储存与智能释放。

  • 标签: 介孔材料 硅材料 形貌 制备 华南 控制阀门
  • 简介:以廉价的工业级高模数比硅酸钠(Na2O·3.3SiO2)为硅源,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为模板剂,通过添加有机胺进行二次水热后处理,制备了掺杂V的孔硅基分子筛。采用了XRD、SEM和低温液氮吸附脱附分析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有机胺溶液和后处理温度下,样品的扩孔效果差异显著,其中,以三乙胺(TEA)和N-N二甲基十二烷基胺(DMDA)在高温水热处理下的扩孔效果最优。TEA的加入能调变V-MCM-41分子筛的孔径从3.94nm扩孔到9.30nm,增加2.36倍,而DMDA的加入能将孔径从3.94nm扩孔到6.62nm,增加68%。

  • 标签: 介孔分子筛 V-MCM-41 模板剂 孔径调变
  • 简介: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棒状SBA-15,通过液相浸渍法合成负载钴SBA-15孔分子筛,以负载钴SBA-15孔分子筛为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Nz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等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负载钴SBA15分子筛的比表面积为528.6m2/g,平均孔径为3.14nm;且合成的碳纳米管质量好,表面未发现无定形碳粒子。

  • 标签: 介孔分子筛 碳纳米管 纳米材料 水热
  • 简介:通过加入造孔剂进行聚合反应,成功制备出一系列降解染料废水的碱活化钢渣基孔光催化材料(ASSMM)。XRD和BET结果表明:加入造孔剂的钢渣基孔光催化材料主要生成了水化硅酸钙fCSH)和二水钙长石(CaAl2Si207(OH)2·H20)两种矿物相;加入O.1wt%造孔剂的光催化材料f061ASSMM)2-50nm之间的孔占总孔容的85%。以孔雀石绿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不同掺量造孔剂的碱活化钢渣基孔光催化材料(x-ASSMM)对有机染料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孔雀石绿的初始浓度为4mg/L,光催化剂用量为O.05g时,紫外灯辐照60min后,降解率顺序为:0.1ASSMM〉5ASSMM〉1ASSMM〉ASSMM〉染料直接光解,其中,加入0.1wt%造孔剂的光催化材料试样的降解效率最高,降解率达95.53%,对降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发现其属于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 标签: 碱活化钢渣基介孔材料 光催化 降解 反应动力学
  • 简介:以F127和CTMABr为模板剂,采用一步法经水热合成了巯基(~SH)修饰的新型孔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水溶液中Ag+的去除研究。分别考察了初始pH值、振荡时间、Ag+初始浓度和金属离子竞争对孔吸附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6的范围内该吸附刺Ag+吸附量最大(Q=2.998mmol/g),其吸附机理是巯基(-SH)与Ag+的离子交换和配位化学吸附反应。在Cu2+、Ni2+Co2+和Pb2+等竞争性金属阳离子存在的情况下,Ag+去除率仍然高达90%以上。该孔吸附剂对Ag+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其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

  • 标签: 介孔 吸附 重金属 银离子 吸附量
  • 简介:以钛酸四丁酯(TBOT)为前驱体,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用溶胶一凝胶法合成了孔径分布均匀的孔TiO2;用小角X射线衍射(SAXRD)、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对产物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为孔结构,在低于400℃煅烧时孔结构稳定性高,孔径均匀分布,晶型全部为锐钛矿。光催化降解对氯苯酚表明孔TiO2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在250W紫外灯照射2h后,氯化有机物中的苯环特征峰完全消失,降解率可达95.3%。

  • 标签: 介孔TIO2 光催化:sol—gel 对氯苯酚
  • 简介:柏林夏里物医院的科学家打算用极其微小的铁粒子帮助癌症患者治疗疾病。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将试验用这些纳米微粒来治疗恶性脑瘤,即所渭的成胶质细胞瘤。

  • 标签: 柏林夏里物医院 铁粒子 纳米微粒 癌细胞
  • 简介:双相不锈钢1Cr18Ni11Si4AlTi由前苏联研制,目前在我国某些特殊行业中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现有标准GJB2294—95和GB/T1220—92组织生产,发现按标准中现行成分设计、热处理制度生产的产品与标准要求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σ0.2)需达到的规定值存在较大差异,很难达到所需要的屈服强度。通过完善相关成分和工艺参数,获得了满意的金相组织和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试验探讨了生产实际与标准中的部分规定存在的差距。

  • 标签: 双相不锈钢 1Cr18Ni11Si4AlTi 成分 热处理 性能
  • 简介:Al18B4O33络腮胡子由用一个化学降水方法,和一个铝矩阵的SnO2粒子是涂的合成由涂的络腮胡子增强了被制作由压榨扔技术。SnO2涂层能与铝矩阵反应在期间,这被发现压榨扔过程,和Sn粒子在在Al18B4O33络腮胡子和矩阵之间的接口附近被导致。在房间温度的张力的测试显示Al18B4O33络腮胡子的张力的力量增强了铝矩阵合成罐头被SnO2的合适的内容提高涂层。有各种各样的络腮胡子涂层的composites满足展览最大值在大约300<的张力的粘性

  • 标签: 铝基复合材料 晶须增强 纳米涂层 SNO2 拉伸性能 挤压铸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