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日前,由哈尔滨商业大学梁金钟教授承担的黑龙江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微生物发酵玉米生产高分子聚合物(γ—PGA)的中试研究”在哈尔滨通过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主任邓子新院士认为,该项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以玉米为原料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高分子聚合物的发酵工艺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标签: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高分子聚合物 哈尔滨商业大学 合成 科技攻关项目 专家鉴定
  • 简介:华东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利用自主搭建的多通道光谱仪器观测到单个纳米粒子的光学信号,并通过将单粒子光谱技术与多种调控手段相结合,成功在线监测到单个金、银、铜纳米粒子的生长过程,同时将其应用于生物分子的实时追踪。相关成果已被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以“热门文章”接收,将在2012年首期杂志以内封面形式发表。

  • 标签: 铜纳米粒子 生物分子 光谱仪器 追踪 华东理工大学 应用化学
  • 简介:美国水星海事公司开发出一种即刻膏化铸造工艺,它利用受专利保护的制膏设备可对熔铝进行搅拌并实施冷却使其达到一定的稠度。这种软膏状的铝可直接送至模铸口并注入模具腔。这是一种流体铸造工艺,其中铝液可精确调节温度,使其达到某种半固态。用这种铝膏可制成高质量的、无孔铸件。

  • 标签: 铸件 孔隙 软膏 铸造工艺 专利保护 调节温度
  • 简介:纳米科技和生物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的前沿科学技术,文章介绍了两者交叉所形成的新内容:纳米医学、纳米生物材料和纳米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 标签: 纳米生物技术 纳米生物材料 纳米医学
  • 简介: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多功能混合平台,利用脂类膜纳米线成功制造出生物纳米电子原型装置。这种融入了生物成分的电路不仅能够提升生物感测和诊断工具的性能,推动神经修复技术的发展,甚至可以大幅提高未来计算机的效率。该研究成果发表在8月10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

  • 标签: 生物机制 纳米电子 电子装置 国家实验室 混合平台 研究人员
  • 简介:在需要最小化燃料重量时,高能燃料非常重要。有一种从树木中提炼的化合物蒎烯,经二聚化后生成蒎烯二聚体,已证明其能量密度和航空燃料JP-10相当。佐治亚理工学院与联合生物能源研究院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改造细菌,让它们能合成蒎烯,有望替代JP-10用在导弹发射及其他航空领域。从石油中提炼JP-10供给有限,将来生物燃料有望补其不足,甚至促进新一代发动机的开发。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美国化学协会(ACS)《合成生物学》杂志上。在前期生物工程的研究阶段,论文资深作者、佐治亚理工学院副教授PamelaPeraltaYahya和同事们已将蒎烯产量提高了6倍。

  • 标签: 生物燃料 佐治亚理工 高能燃料 细菌合成 蒎烯 航空燃料
  • 简介: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能源办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实施《能源》起草的相关工作。为更好地体现“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精神,国家能源办拟于近日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渠道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能源》草案制定及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以集思广益,提高能源立法的水平和效率。

  • 标签: 能源 立法 新闻媒体 国务院 财政部 互联网
  • 简介:最近,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水凝胶生物材料,在软骨修复手术中将其注入骨骼小洞,能帮助刺激病人骨髓产生干细胞,长出新的软骨。在临床试验中,新生软骨覆盖率达到86%,术后疼痛也大大减轻。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转化医学》上。

  • 标签: 生物材料 水凝胶 软骨 可修复 临床试验 论文发表
  • 简介: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有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新型纳米粒子。采用这种纳米粒子可把药物等生物活性分子传送至人体细胞和病变组织。

  • 标签: 合成生物学 开发 英国 纳米笼 技术 生物活性分子
  • 简介:美国电子系统公司MCIO的首席执行官大卫·艾克(DavidIcke)在新一届TED医学交流大会上表示,像金属心脏起搏器这类厚重的医学仪器应该进入博物馆了,现代人需要更方便、适应携带的医学仪器。

  • 标签: 监测 体表 印章 生物 研发 医学仪器
  • 简介: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修鹏在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方海平研究员的指导下,在受限于纳米管内生物分子的操纵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课题组前期工作一”被约束在纳米孔穴中的水之特性的理解”(JACS2005,2007,NatureNanotechnology2007,PRL2008)基础上,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实现了对纳米管内水和生物分子混合体位置的操控。

  • 标签: 生物分子 分子操纵 纳米 管内 物理研究所 分子动力学
  • 简介:生物降解聚合物(BP)制备复合浸渍纸,研究了其物理性能及生物降解性。将原纸浸在BP乳液中,于100℃固化20min。相同质量复合浸渍纸其湿强度随BP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干强度仅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添加0.5%通用造纸湿强剂——聚酰胺环氧氯丙烷(PAE)树脂可增加复合浸渍纸的湿强性;其湿强度可达9.3MPa;所用BP与纸的比例为20:80。进一步提高性能可再加入聚乙烯基胺(PVAm)。当BP与纸的比例同样为20:80时,添加0.2%PVAm和0.5%PAE的复合浸渍纸的湿强度(拉伸)可提高27%,只加0.7%PAE复合浸渍纸的湿强度仅提高了3%~4%。由于PAE和PVAm的加入,复合浸渍纸的生物降解被推迟,但埋在土中60天后,复合浸渍纸的失重率可达到90%。未用添加剂的复合浸渍纸达到同样的失重率仅需45天,30天后还有原纸存在。

  • 标签: 可生物降解 复合 聚乙烯胺 湿强 生物材料
  • 简介:文章主要介绍了气相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原理,以及气相纳米合成装置的设计与组装。在气相法制备纳米材料原理基础上,以反应原理简单、可调可控为原则,设计组装了气相纳米合成装置,并研究了其工艺。

  • 标签: 纳米材料 气相法 工艺
  • 简介:据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炉磷酸新工艺已在北京通过该联合会组织的专家评审,50m3工业化实验项目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这一新工艺可直接使用中、低品位磷矿,一旦实现工业化应用,将大大缓解国内优质磷、硫资源紧张的状况。

  • 标签: 高炉法 工艺 磷酸 工业化应用 开发 低品位磷矿